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七

關燈
一句式.詳列四物之名.今譯文略. ******************** 釋曰.此偈顯示菩薩集起業方便。

    譬如大地種任持四種物者.何謂四物.一者大海 二者諸山三者草木四者衆生是謂四物。

    如是三種業建立一切善者.海等四物譬 一切善法.如是菩薩三業能聚集一切諸善.所謂檀等諸波羅蜜及一切菩提分法。

     偈曰. [一]難行業能行 應形無量劫. 身口心自性 拔彼不退轉。

     釋曰.此偈顯示菩薩救他業方便。

    難行業能行應形無量劫者.何謂難行業.謂衆生 欲得小乘出離.菩薩於彼極生大苦.欲令彼轉異乘心故.變種種形於無量世界經 無量劫數而能久受勤苦作種種難行業。

    身口心自性拔彼不退轉者.謂菩薩爲拔 彼故雖復處處久受勤苦.三業自性終無退屈。

    偈曰. 如人怖四害 深防爲自身. 菩薩畏二乘 護業亦如是。

     釋曰.此偈顯示菩薩自護業方便。

    如人怖四害深防爲自身者.何謂四害.一者毒物 二者兵仗三者惡食四者怨仇是謂四害.深防者爲利益自身故。

    菩薩畏二乘護業 注: [一]梵藏本此下二頌合爲一段. ******************** 亦如是者.毒等四害譬二乘人諸業方便.菩薩怖畏此故深自防護起二乘心.何以 故.由斷大乘種故.大乘善根未起令不起故.已起復令滅故.及與佛果作障礙故。

    偈 曰. 作者業所作 三輪不分別. 得度淨業海 功德無有邊。

     釋曰.此偈顯示菩薩清淨業方便。

    作者業所作三輪不分別者.何謂三輪.一者作者 二者業三者所作是[一]謂三輪.不分別者此三不可得故。

    由此故三輪得清淨.三輪清 淨故業清淨。

    得度淨業海功德無有邊者.到業彼岸故.功德無邊者由無盡故。

    業伴 品究竟。

     度攝品第十七之一 釋曰.已說起業方便.業所聚集諸波羅蜜今當說.此中先說憂陀那.偈曰. [二]數.相.次第.名. 修習.差別.攝. 治障.德.互顯. 度十義應知。

     釋曰.此中六波羅蜜應知有十種義.一制數二顯相三次第四釋名五修習六差別 注: [一]原刻作諸.今依麗刻改. [二]玄奘譯攝大乘論出此頌雲.數相及次第.訓詞修差別.攝所治功德.互決擇應知. ******************** 七攝行八治障九功德十互顯。

    此中有六偈制立六波羅蜜數唯有六.偈曰. 資生身眷屬 發起初四成. 第五惑不染. 第六業不倒。

     釋曰.此偈顯示爲攝自利三事故立波羅蜜數唯有六.一者增進二者不染三者不 倒。

    彼初四波羅蜜如其次第能令四事增進.一資生成就由布施故.二自身成就由 持戒故.三眷屬成就由於忍辱.行忍辱者多人愛故.四發起成就由於精進.一切事 業因此成故。

    第五禪波羅蜜能令煩惱不染.折伏煩惱由此力故。

    第六般若波羅蜜 令業不顛倒.一切所作如實知故。

    偈曰. 施彼及不惱 忍惱是利他. 有因及心住 解脫是自利。

     釋曰.此偈顯示爲攝二利六事故立波羅蜜數唯有六。

    初爲攝利他三事故立前三 波羅蜜令起正勤.如其次第一者施彼二者不惱三者忍彼惱。

    [一]後爲攝自利三事故 須立後三波羅蜜令起正勤.如其次第一者有因由依精進故.二者心住由心不定 令定故.三者解脫由心已定令解脫故。

    偈曰. 注: [一]原刻作彼.今依麗刻改. ******************** 不乏.亦不惱. 忍惱.及不退. 歸向.與善說. 利他卽自成。

     釋曰.此偈顯示爲攝利他六事故立波羅蜜數唯有六。

    菩薩行六波羅蜜時如其次 第於彼受用令不乏故.不惱彼故.忍彼惱故.助彼所作令不退故.以神通力令歸向 故.以善說法斷彼疑故。

    菩薩如是利他卽是自利.爲他所作卽自所作.由此因緣得 大菩提故。

    偈曰. 不染.及極敬. 不退有二種. 亦二無分別. 具攝大乘因。

     釋曰.此偈顯示爲攝大乘四因故立波羅蜜數唯有六.一者不染二者極敬三者不 退四者無分別。

    菩薩修行施時於財不染.無顧戀故.受持戒時於諸學處起極敬故. 行忍辱精進時此二不退.忍於衆生非衆生所作苦得不退故.精進於修行善時得 不退故.行禪定般若時此二無分別。

    奢摩他毗鉢舍那平等所攝故。

    如此四因攝一 切大乘因盡。

    偈曰. 不著.及不亂. 不捨.亦增進. 淨惑及智障. 是道皆悉攝。

     ******************** 釋曰.此偈顯示爲攝大乘六道故立波羅蜜數唯有六。

    問.道者何義。

    答.有方便者爲 道.此中檀波羅蜜於諸資財不著爲道.由施時於境離染著故。

    屍波羅蜜於諸境界 不亂爲道.由求受戒時一切心亂攝令住故.及比丘住護者求境界時一切業亂不 能轉故。

    羼提波羅蜜於諸衆生不捨爲道.由一切不饒益事不生厭故。

    毗黎耶波羅 蜜於修諸善增長爲道.由精進發起令增上故。

    禪波羅蜜於煩惱障令清淨爲道.般 若波羅蜜於智慧障令清淨爲道。

    如是六種道攝一切大乘道盡。

    偈曰. 爲攝三學故 說度有六種. 初三二初一. 後二二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