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七

關燈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波羅頗迦羅蜜多羅譯 教授品第十五 釋曰.已說菩薩隨修.次說如來教授.偈曰. 行盡一僧祇 長信令增上. 衆善隨信[一]集 亦具如海滿。

     釋曰.行盡一僧祇長信令增上者.若諸菩薩行行盡一阿僧祇劫.爾時長養於信方 至上品。

    問.獨信增耶。

    答.衆善隨信集亦具如海滿.謂於信增時一切衆善隨信聚集 亦得具足.如大海水湛然圓滿。

    偈曰. 聚集福德已 佛子最初淨. 極智及輭心 勤修諸正行。

     釋曰.聚集福德已者如前所說聚集故.佛子最初淨者令護清淨故及於大乘作正 直見不顛倒受義故。

    極智者得多聞故.輭心者離諸障故.勤修諸正行者有堪能故。

     注: [一]原刻作修.今依麗刻及梵藏本改. ******************** 偈曰. 自後蒙諸佛 法流而教授. 增益寂靜智 進趣廣大乘。

     釋曰.自後蒙諸佛法流而教授者.此諸菩薩從此已後蒙諸佛如來以修多羅等法 而爲說之.譬如爲說十地經。

    增益寂靜智進趣廣大乘者。

    此菩薩若得教授則增益 奢摩他智.於廣大乘而能進修。

    如是得教授已次起六種心.偈曰. [一]想名.及了句. 思義.亦義知. 法總.及義求. 六心次第起。

     釋曰.六心者.一根本心二隨行心三觀察心四實解心五總聚心六希望心。

    想名者 謂根本心.初於修多羅等法觀察無有二義.唯想名聚故。

    了句者謂隨行心.次隨諸 句決了差別及次第故。

    思義者謂觀察心.次於彼義內正思惟故。

    義知者謂實解心. 於彼思義如實知故。

    法總者謂總聚心.更聚前法復總觀故。

    義求者謂希望心.於彼 義趣求得意故。

    如是起六心已次起十一種作意.偈曰. [二]有求.亦有觀. 一味.將止道. 觀道.及二俱. 拔沉.幷抑掉. 注: [一]梵藏本無此頌.但另有三頌詳說六心.文義同下長行. [二]梵藏本無此二頌.但另有四頌詳說十一作意.義同長行. ******************** 正住.與無間. 於中亦尊重. 置心一切緣 作意有十一。

     釋曰.十一種作意者.一有覺有觀作意二無覺有觀作意三無覺無觀作意四奢摩 他作意五毗鉢舍那作意六二相應作意七起相作意八攝相作意九捨相作意十 恆修作意十一恭敬作意。

    有求者謂有覺有觀作意.此作意以意言相續觀察諸法。

     有觀者謂無覺有觀作意.此作意雖離於覺.亦以意言相續觀察諸法。

    一味者謂無 覺無觀作意.此作意離於意言而相續觀察諸法。

    止道者謂奢摩他作意.此作意但 緣諸法名。

    觀道者謂毗鉢舍那作意.此作意但緣諸法義。

    二俱者謂二相應作意.此 作意能一時緣名義。

    拔沉者謂起相作意.此作意若緣名心沉卽能策起。

    抑掉者謂 攝相作意.此作意若緣義心散卽能攝持。

    正住者謂捨相作意.此作意若心平等能 住捨心。

    無間者謂恆修作意.此作意能依正住修習無廢。

    尊重者謂恭敬作意.能於 習時尊重名義。

    如是起十一種作意已復應修習九種住心.偈曰. [一]繫緣.將速攝. 內略.及樂住. 調厭.與息亂. 惑起滅亦爾. 注: [一]梵藏本此節原有四頌.詳釋九心.今譯文略. ******************** 所作心自流. 爾時得無作. 菩薩復應習 如此九住心。

     釋曰.九種住心者.一安住心二攝住心三解住心四轉住心五伏住心六息住心七 滅住心八性住心九持住心.此九住教授方便應知。

    繫緣者謂安住心.安心所緣不 令離故。

    速攝者謂攝住心.若覺心亂速攝持故。

    內略者謂解住心.覺心外廣更內略 故。

    樂住者謂轉住心.見定功德轉樂住故。

    調厭者謂伏住心.心若不樂應折伏故。

    息 亂者謂息住心.見亂過失令止息故。

    惑起滅亦爾者謂滅住心.貪憂等起卽令滅故。

     所作心自流者謂性住心.所作任運成自性故。

    爾時得無作者謂持住心.不由作意 得總持故。

    如是修習得住心已次令此心得最上柔輭.偈曰. [一]下猗修令進 爲進習本定. 淨禪爲通故 當成勝輭心。

     釋曰.下猗修令進爲進習本定者.菩薩得住心時應知已得下品身猗心猗.爲增進 此猗更修根本禪定。

    問.更修本定爲何功德。

    答.淨禪爲通故當成勝輭心.諸菩薩爲 起諸神通故.爲欲成就最勝柔輭心故.是故進修本定。

    問.起諸神通欲何所作.勝柔 注: [一]梵藏本令心柔輭一節原有四頌.合一段釋.今譯改文. ******************** 輭心復雲何成。

    偈曰. 起通遊諸界 歷事諸世尊. 最上輭心得 供養諸佛故。

     釋曰.起通遊諸界歷事諸世尊者.謂菩薩欲往無量世界欲經無量劫數.欲歷無量 諸佛欲承事供養及聞正法.爲此事故起諸神通。

    問.何故作此事。

    答.最上輭心得供 養諸佛故.由供養諸佛爲因故更得成就第一勝柔輭心。

    如是得勝心已便得諸佛 之所稱揚.偈曰.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