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波羅頗迦羅蜜多羅譯
弘法品第十三
釋曰.已說求法.次應以法爲人演說.偈曰.
[一]難得復不堅. 愍苦恆喜施. 況以法利世 增長亦無盡。
釋曰.此偈先遮法慳。
難得復不堅者謂身命財.愍苦恆喜施者菩薩尚能於一切時 捨此三種不堅之法施諸苦厄衆生.由慈悲故。
況以法利世增長亦無盡者.何況大 法得之不難而生慳悋.是故菩薩應以此法廣利世間.何以故.法得增長亦無盡故。
已遮法慳.次說利益.偈曰.[二]自證不可說 引物說法性. 法身寂滅口 悲流如蟒吸。
釋曰.自證不可說引物說法性者.世尊不說自所證法.由不可說故.爲引接衆生復 注:[一]梵本此頌二十一言一句式.今譯文略.
[二]梵本此下二頌皆十九言一句式.今譯文略.
********************
以方便而說法性。
問.雲何方便。
答.法身寂滅口悲流如蟒吸.諸佛以法性爲身寂滅 爲口.極廣清淨離二障故。
以大慈悲流出教網引接衆生.譬如大蟒張口吐涎吸引 諸物.一切諸佛身口悲同引接亦爾.大悲無盡由畢竟故。
偈曰. 彼修得果故 修說非無義. 但聞及不聞 修說則無理。
釋曰.彼修得果故修說非無義者.諸佛以方便說自所證引接世間.由能行者修力 自在而得果故.是故彼修及佛所說得非無義。
但聞及不聞修說則無理者.若但聞 法得見[一]真義彼修則無利益.若不聞法得入於修彼說則無利益。
已說說法利益.次 說說法差別.偈曰. 阿含說證說 謂口謂通力. 通力謂相好 餘色及虛空。
釋曰.諸菩薩說法有二種差別.一者阿含說.謂以口力而說.二者證說.謂以通力而 說。
通力說復有多種.或相好說.或樹林說.或樂器說.或空中說。
已說說法差別.次說 說法成就.偈曰. 注:[一]原刻作直.今依麗刻改.
********************
無畏.及斷疑. 令信.亦顯實. 如此諸菩薩 說成就應知。
釋曰.諸菩薩說法成就由四種義.一者無畏二者斷疑三者令信四者顯實。
如梵天 王問經說.菩薩四法具足則能開於廣大法施.何等爲四.一者攝治妙法.二者自慧 明淨.三者作善丈夫業.四者顯示染淨。
此中第一多聞故得無畏.第二大慧故能斷 疑.第三不依名利故令他信受.第四由通達世諦第一義諦故能顯二種真實.謂染 相真實淨相真實。
偈曰.[一]美語.及離醉. 無退.無不盡. 種種.及相應. 令解.非求利.
及以徧教授. 復此成就說。
釋曰.美語者.他瞋罵時不惡報故。
離醉者.醉有二種.一他稱讚時醉二自成就時醉. 謂家色財等成就生愛喜故.離者如此二醉於心滅故。
[二]無退者不懈怠故.無不盡者
離於法慳一切說故.種種者不重說故.相應者不違現比量故.令解者字句可解故.
非求利者不爲財利令彼信故.徧教授者被三乘故。
已[三]說說法成就.次說語成就.偈
注:
[一]梵本此頌爲聖章體.與前頌同.今譯剩二句.
[二]原刻作不.今依麗刻改.
[三]此字依麗刻加.
********************
曰.
不細.及調和. 善巧.亦明了. 應機.亦離求. 分量.與無盡。
釋曰.不細者徧徒衆故.調和者悅可意故.善巧者開示字句分明故.明了者令易解 故.應機者隨宜說故.離求者不依名利說故.分量者樂聞無厭故.無盡者不可窮故。
已說語成就.次說字成就.偈曰. 擧名.及釋義. 隨乘.亦柔輭. 易解.而應機. 出離.隨順故。
釋曰.擧名者.相應諸字句.不違驗故。
釋義者.釋言諸字句.不違理故。
隨乘者.隨乘諸 字句.不違三乘故。
柔輭者.離難諸字句.不違於聲故。
易解者.聚集諸字句.得義易故。
應機者.應物諸字句.逗機宜故。
出離者.不在諸字句.向涅槃故。
隨順者.正行諸字句. 隨順八支聖道故。
偈曰. 菩薩字成就 如前義應知. 聲有六十種 是說如來事。
釋曰.如來有六十種不可思議音聲.如佛祕密經中說.寂靜慧.如來具足六十種聲
釋曰.此偈先遮法慳。
難得復不堅者謂身命財.愍苦恆喜施者菩薩尚能於一切時 捨此三種不堅之法施諸苦厄衆生.由慈悲故。
況以法利世增長亦無盡者.何況大 法得之不難而生慳悋.是故菩薩應以此法廣利世間.何以故.法得增長亦無盡故。
已遮法慳.次說利益.偈曰.
釋曰.自證不可說引物說法性者.世尊不說自所證法.由不可說故.爲引接衆生復 注:
問.雲何方便。
答.法身寂滅口悲流如蟒吸.諸佛以法性爲身寂滅 爲口.極廣清淨離二障故。
以大慈悲流出教網引接衆生.譬如大蟒張口吐涎吸引 諸物.一切諸佛身口悲同引接亦爾.大悲無盡由畢竟故。
偈曰. 彼修得果故 修說非無義. 但聞及不聞 修說則無理。
釋曰.彼修得果故修說非無義者.諸佛以方便說自所證引接世間.由能行者修力 自在而得果故.是故彼修及佛所說得非無義。
但聞及不聞修說則無理者.若但聞 法得見
已說說法利益.次 說說法差別.偈曰. 阿含說證說 謂口謂通力. 通力謂相好 餘色及虛空。
釋曰.諸菩薩說法有二種差別.一者阿含說.謂以口力而說.二者證說.謂以通力而 說。
通力說復有多種.或相好說.或樹林說.或樂器說.或空中說。
已說說法差別.次說 說法成就.偈曰. 注:
釋曰.諸菩薩說法成就由四種義.一者無畏二者斷疑三者令信四者顯實。
如梵天 王問經說.菩薩四法具足則能開於廣大法施.何等爲四.一者攝治妙法.二者自慧 明淨.三者作善丈夫業.四者顯示染淨。
此中第一多聞故得無畏.第二大慧故能斷 疑.第三不依名利故令他信受.第四由通達世諦第一義諦故能顯二種真實.謂染 相真實淨相真實。
偈曰.
釋曰.美語者.他瞋罵時不惡報故。
離醉者.醉有二種.一他稱讚時醉二自成就時醉. 謂家色財等成就生愛喜故.離者如此二醉於心滅故。
已
釋曰.不細者徧徒衆故.調和者悅可意故.善巧者開示字句分明故.明了者令易解 故.應機者隨宜說故.離求者不依名利說故.分量者樂聞無厭故.無盡者不可窮故。
已說語成就.次說字成就.偈曰. 擧名.及釋義. 隨乘.亦柔輭. 易解.而應機. 出離.隨順故。
釋曰.擧名者.相應諸字句.不違驗故。
釋義者.釋言諸字句.不違理故。
隨乘者.隨乘諸 字句.不違三乘故。
柔輭者.離難諸字句.不違於聲故。
易解者.聚集諸字句.得義易故。
應機者.應物諸字句.逗機宜故。
出離者.不在諸字句.向涅槃故。
隨順者.正行諸字句. 隨順八支聖道故。
偈曰. 菩薩字成就 如前義應知. 聲有六十種 是說如來事。
釋曰.如來有六十種不可思議音聲.如佛祕密經中說.寂靜慧.如來具足六十種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