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六

關燈
******************** 語所謂潤澤柔輭可意意樂清淨.如是廣說。

    此中潤澤聲者衆生善根能持攝故.柔 輭聲者現前聞法得樂觸故.可意聲者由善義故.意樂聲者由善字故.清淨聲者無 上出世後得故.無垢聲者諸惑習氣不相應故.明亮聲者字句易解故.善力聲者具 足功德破諸外道惡邪見故.樂聞聲者信順出離故.不絕聲者一切外道無能斷故. 調伏聲者貪等煩惱能對治故.無刺聲者制戒樂方便故.不澀聲者令犯戒人得正 出故.善調聲者教化教授故.悅耳聲者亂心對治故.身猗聲者能引三摩提故.心了 聲者能引毗鉢舍那故.心喜聲者善斷疑故.喜樂生聲者決定拔邪故.無熱惱聲者 信受不悔故.能持智聲者成就聞因智依止故.能持解聲者成就思因智依止故.不 隱覆聲者不慳法而說故.可愛聲者令得自利果故.渴仰聲者已得果人深願樂故. 教敕聲者不思議法正說故.令解聲者思議法正說故.相應聲者不違驗故.有益聲 者如其所應教示導故.離重聲者不虛說故.師子聲者怖外道故.象聲者振大故.雷 聲者深遠故.龍聲者令信受故.緊那羅聲者歌音美故.迦陵頻伽聲者韻清亮故.梵 ******************** 聲者出遠去故.命命鳥聲者初得吉祥一切事成故.天王聲者無敢違故.天鼓聲者 破魔初故.離慢聲者讚毀不高故.入一切聲者入毗伽羅論一切種相故.離不正聲 者憶不忘故.應時聲者教化事一切時起故.無著聲者不依利養故.不怖聲者離慚 羞故.歡喜聲者聞無厭故.隨捨聲者一切明處善巧入故.善友聲者一切衆生利成 就故.常流聲者相續不斷故.嚴飾聲者種種類現故.滿足聲者一音無量聲說法故. 衆生根喜聲者一語無量義顯現故.不毀訾聲者如所立義信順故.不增減聲者應 時量說故.不躁急聲者不疾疾說故.徧一切聲者遠近徒衆同依止故.一切種成就 聲者世間法義皆譬喻令解故。

    已說字成就.次說說法大.偈曰. 開演.及施設. 建立.幷總擧. 別說.與斷疑. 略廣皆令解。

     釋曰.開演者謂言說也.施設者謂諸句也.建立者謂善相應也。

    如是分別開示如其 次第總擧別說斷疑.使義淺近易解.令聽受者於所說法得決定故。

    略者一說.彼利 根人速得解故.廣者重說.彼鈍根人遲得解故。

    偈曰. ******************** 說者及所說 受者三輪淨. 復離八種過 說者淨應知。

     釋曰.說者及所說受者三輪淨者.何等三輪.一是說者謂諸佛菩薩.二是所說謂總 說名字等諸種.三是受者謂前略說得解人廣說得解人。

    復離八種過說者淨應知 者.說者清淨應知復離八種過失。

    問.何者八耶。

    偈曰. [一]懈怠.及不解. 拒請.不開義. 及以不斷疑. 斷疑不堅固. 厭退.及有悋. 如是八種過. 諸佛無彼體 故成無上說。

     釋曰.八種過者.一懈怠.二不解義.三拒請.四不開義.五不斷疑.六斷疑不決定.七心 有厭退不一切時說故.八有悋不盡開示故。

    一切諸佛如是八過悉皆遠離.是故得 成無上說法。

    已說說法大.次說義成就.偈曰. [二]此法隨時善 生信喜覺因. 義正及語巧 能開四梵行。

     釋曰.此法隨時善生信喜覺因者.隨時善謂初中後善.如其次第聞思修時爲信因 故.爲喜因故.爲覺因故.爲覺因者定心觀察此法道理得如實智故。

    義正及語巧能 注: [一]梵藏本此二頌分兩段釋. [二]梵藏本此下二頌合爲一段. ******************** 開四梵行者.義正謂善義及妙義.與世諦第一義諦相應故.語巧謂易受及易解.由 文顯義現故.由此故能開示四種梵行。

    問.何者四耶。

    偈曰. 不共他相應. 具斷三界惑. 自性.及無垢. 是行爲四種。

     釋曰.四梵行者.一者獨二者滿三者清四者白不共。

    他相應者是獨義.由此行不共 外道同行故。

    具斷三界惑者是滿義.由此行具斷三界煩惱故。

    自性者是清義.由此 行是無漏自性淨故。

    無垢者是白義.由此行在漏盡身種類得無垢淨故。

    已說說法 義成就.次說說法節.偈曰. [一]所謂令入節. 相節.對治節. 及以祕密節. 是名爲四節。

     釋曰.諸佛說法不離四節.一者令入節二者相節三者對治節四者祕密節。

    問.此四 節依何義。

    偈曰. 聲聞.及自性. 斷過.亦語深. 次第依四義 說節有四種。

     釋曰.令入節者應知教諸聲聞入於法義令得不怖.說色等是有故。

    相節者應知於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