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五

關燈
蜜廣饒益一切衆生.是名大義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所有諸波羅 蜜功德願施一切衆生.是名轉施作意。

    次作是念願一切衆生所有諸波羅蜜三處 究竟.謂菩薩地究竟如來地究竟利益衆生究竟.是名究竟作意。

    次作是念我應修 習諸波羅蜜於一切時無有間斷.是名無間作意。

    偈曰. 方便恆隨攝 心住不顛倒. 於退則不喜. 進則歡喜生。

     釋曰.此偈有三種作意.一隨攝作意二不喜作意三歡喜作意。

    菩薩次作是念我今 應住不顛倒心.於佛所知應以諸波羅蜜恆時隨攝.是名隨攝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 於退屈諸波羅蜜者不應生悅.是名不喜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於增進諸波羅蜜者 ******************** 應生慶悅.是名歡喜作意。

    偈曰. 相似不欲修. 真實欲修習. 不隨.及欲得. 欲得有二種。

     釋曰.此偈有四種作意.一不欲修作意二欲修作意三不隨作意四欲得作意。

    菩薩 次作是念我今於相似諸波羅蜜不應修習.是名不欲修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於真 實諸波羅蜜應勤修習.是名欲修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於諸波羅蜜障礙作意應斷. 是名不隨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欲得授記位諸波羅蜜.欲得決定地諸波羅蜜.是名 欲得作意。

    偈曰. 定作未來行. 常觀他行滿. 信解自第一 知體無上故。

     釋曰.此偈有三種作意.一定作作意二觀他作意三我勝作意。

    菩薩次作是念我見 當來諸趣以智方便一切波羅蜜決定當行.是名定作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應觀十 方諸大菩薩諸波羅蜜得滿足時願我亦得滿足.同一事故.是名觀他作意。

    次作是 念我今自信所行諸波羅蜜於諸行中最爲第一.何以故.我觀此體更無上故.是名 ******************** 我勝作意。

    偈曰. 以此諸作意 修習於諸度. 菩薩一切時 善根得圓滿。

     釋曰.此偈總結前義應知。

    已說求長養善根.次說求法差別.偈曰. 求法謂增長. 上意.及廣大. 有障.亦無障. 及以諸神通. 無身.亦有身. 得身.及滿身. 多慢.及少慢. 及以無慢故。

     釋曰.求法有十三種差別.一者增長求.謂以正聞增長信故.二者上意求.謂在佛邊 受法流故.三者廣大求.謂得神通菩薩具足遠聞諸佛法故.四者有障求.謂初增長 信者故.五者無障求.謂上意求者故.六者神通求.謂廣大求者故.七者無身求.謂聞 思慧無法身故.八者有身求.謂修慧有多聞熏習種子身故.九者得身求.謂初地至 七地.十者滿身求.謂八九十地.十一者多慢求.謂信行地.十二者少慢求.謂初七地. 十三者無慢求.謂後三地。

    已說求法差別.次說求法因緣.偈曰. 爲色.爲非色. 爲通.爲正法. 相好.及病愈. 自在.無盡因。

     ******************** 釋曰.求法有四因緣.一爲色二爲非色三爲神通四爲正法.爲色者相好因故.爲非 色者滅煩惱病因故.爲神通者自在因故.爲正法者無盡因故。

    如梵天王問經說.菩 薩求法具足四想.一者如妙寶想.難得義故.二者如良藥想.除病義故.三者如財物 想.不散義故.四者如涅槃想.苦滅義故.由法是相好莊嚴因故如妙寶想.由法是滅 煩惱病因故如良藥想.由法是神通自在因故如財物想.由法是正法無盡因故如 涅槃想。

    已說求法因緣.次說求遠離分別.偈曰. 無體.體.增.減. 一.異.自.別相. 如名.如義[一]著 分別有十種。

     釋曰.有十種分別.一者無體分別二者有體分別三者增益分別四者損減分別五 者一相分別六者異相分別七者自相分別八者別相分別九者如名起義分別十 者如義起名分別.般若波羅蜜經中爲令諸菩薩遠離此十種分別故.說十種對治。

     爲對治無體分別故經言有菩薩菩薩.爲對治有體分別故經言不見菩薩等.爲對 治增益分別故經言舍利弗色自性空.爲對治增減分別故經言非色滅空.爲對治 注: [一]原刻作者.今依麗刻改. ******************** 一相分別故經言若色空非色.爲對治異相分別故經言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空卽 是色.爲對治自相分別故經言此色唯名.爲對治別相分別故經言色不生不滅非 染非淨等.爲對治如名起義分別故經言名者作客故如名義不應著.爲對治如義 起名分別故經言一切名不可見不可見故如義名不應著。

    已說求遠離分別.次說 求法大.偈曰. 菩薩勝勇猛 二求得真實. 隨順諸世間 功德如海滿。

     釋曰.求法有三種大.一者方便大.由最上精進求世諦第一義諦真實不顛倒故.二 者他利大.由作世間依怙以第一義安置故.三者自利大.由一切功德如海滿足故。

     述求品究竟。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