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s="h">[一]原刻作住.今依麗刻改.
********************
釋曰.此偈有三種作意.一得喜作意二不退作意三隨修作意。
菩薩次作是念我今 信解諸波羅蜜得四種喜.謂障斷喜聚滿喜攝自他二利喜與依報二果喜.是名得 喜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爲成就自他佛法修行諸波羅蜜時.雖遇惡人違逆惡事逼 惱終無退心.是名不退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爲得無上菩提於諸波羅蜜應起四種 隨修.所謂應懺悔六波羅蜜諸障.應隨喜六波羅蜜諸行.應勸請六波羅蜜法意.應 以六波羅蜜迴向無上菩提.是名隨修作意。
偈曰. 淨信.及領受. 樂說.與被甲. 起願.亦希望. 方便復七種。
釋曰.此偈有七種作意.一淨信作意二領受作意三樂說作意四被甲作意五起願 作意六希望作意七方便作意。
菩薩次作是念我今應於諸波羅蜜法義起深信力 持.是名淨信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於諸波羅蜜法義應一向起求不生誹謗.是名領 受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應以諸波羅蜜法義開示他人.是名樂說作意。
次作是念我 今應令諸波羅蜜滿足起大勇猛.是名被甲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爲滿足諸波羅蜜 ******************** 願值滿足諸緣.是名起願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求正成就緣.是名希望作意。
次作是 念我今思惟諸波羅蜜業伴方便.是名方便作意。
此中被甲作意起願作意希望作 意.教授中當分別。
偈曰. 勇猛及憐愍 如是二作意. 應知二差別 一一有四種。
釋曰.此偈有二種作意.一勇猛作意二憐愍作意.此二各有四種差別。
菩薩思惟方 便已.次作是念我今應起四種勇猛.爲堅牢故爲成熟故爲供養故爲親近故.爲堅 牢者六六波羅蜜修所謂六施乃至六智.六施謂施施乃至施智.戒等六種亦復如 是.爲成熟者以諸波羅蜜爲攝物方便成熟衆生.爲供養者以檀爲利益供養以戒 等爲修行供養.爲親近者親近不倒教授諸波羅蜜人.是名勇猛作意。
次作是念我 今應起四無量心.諸波羅蜜現前時應起慈心.慳等現前時應起悲心.他人諸波羅 蜜現前時應起喜心.他人信諸波羅蜜時應起無染心.是名憐愍作意。
偈曰. 有羞.亦有樂. 及以無屈心. 修治.與稱說. 此復爲五種。
******************** 釋曰.此偈有五種作意.一有羞作意二有樂作意三無屈作意四修治作意五稱說 作意。
菩薩次作是念若我於諸波羅蜜懈怠不作及以邪作應起深慚愧等應轉檀 等不轉.是名有羞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於所緣諸波羅蜜境界應持心不亂.是名有 樂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於退諸波羅蜜方便作怨家想.是名無屈作意。
次作是念我 今於諸波羅蜜相應諸論應善集修治.是名修治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爲生他解應 如其根器應讚揚諸波羅蜜法義.是名稱說作意。
偈曰. 依度得菩提 非隨自在等. 過惡及功德 此二亦應知。
釋曰.此偈有二作意.一依度作意二應知作意。
菩薩如前稱揚已.次作是念我今依 止諸波羅蜜得大菩提.非依自在天等.是名依度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應知障諸波 羅蜜過惡及諸波羅蜜功德.是名應知作意。
偈曰. 喜集及見義. 樂求求四種. 平等.無分別. 現持.當緣故。
釋曰.此偈有三種作意.一喜集作意二見義作意三樂求作意。
菩薩知已次作是念 ******************** 我應歡喜聚集福智二聚.是名喜集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見諸波羅蜜自性能得無 上菩提利益.是名見義作意。
次作是念今見是利應以四求.一求平等.止觀雙修故. 二求無分別.三輪清淨故.三求現持.求持能成諸度法義故.四求當緣.求未來成就 諸度緣故.是名樂求作意。
偈曰. 七非有取見. 四種希有想. 翻此非希有 此想亦有四。
釋曰.此偈有三種作意.一見非有取作意二希有想作意三非希有想作意。
菩薩樂 求已.次作是念七種非有取我今應見.一非有爲有非有取.二過失非失非有取.三 功德非德非有取.四非常爲常非有取.五非樂爲樂非有取.六非我爲我非有取.七 寂滅非滅非有取.如來爲對治此七非有取次第說空等三三昧及說四種法優陀 那.是名見非有取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於諸波羅蜜應起四種希有想.所謂大想廣 想不求報恩想不期果報想.是名希有想作意。
次作是念翻此希有於諸波羅蜜亦 有四種非希有想.所謂由諸波羅蜜廣大故能得無上菩提.能住自他平等.能不求 ******************** 一切世間供養.能不求過諸世間勝身勝財.是名非希有想作意。
偈曰. 離墮衆生邊 大義.及轉施. 究竟.與無間. 如是復五種。
釋曰.此偈有五種作意.一離邊作意二大義作意三轉施作意四究竟作意五無間 作意。
菩薩次作是念我今應以諸波羅蜜於一切衆生轉.是名離邊作意。
次作是念 我今應以諸波羅
菩薩次作是念我今 信解諸波羅蜜得四種喜.謂障斷喜聚滿喜攝自他二利喜與依報二果喜.是名得 喜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爲成就自他佛法修行諸波羅蜜時.雖遇惡人違逆惡事逼 惱終無退心.是名不退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爲得無上菩提於諸波羅蜜應起四種 隨修.所謂應懺悔六波羅蜜諸障.應隨喜六波羅蜜諸行.應勸請六波羅蜜法意.應 以六波羅蜜迴向無上菩提.是名隨修作意。
偈曰. 淨信.及領受. 樂說.與被甲. 起願.亦希望. 方便復七種。
釋曰.此偈有七種作意.一淨信作意二領受作意三樂說作意四被甲作意五起願 作意六希望作意七方便作意。
菩薩次作是念我今應於諸波羅蜜法義起深信力 持.是名淨信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於諸波羅蜜法義應一向起求不生誹謗.是名領 受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應以諸波羅蜜法義開示他人.是名樂說作意。
次作是念我 今應令諸波羅蜜滿足起大勇猛.是名被甲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爲滿足諸波羅蜜 ******************** 願值滿足諸緣.是名起願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求正成就緣.是名希望作意。
次作是 念我今思惟諸波羅蜜業伴方便.是名方便作意。
此中被甲作意起願作意希望作 意.教授中當分別。
偈曰. 勇猛及憐愍 如是二作意. 應知二差別 一一有四種。
釋曰.此偈有二種作意.一勇猛作意二憐愍作意.此二各有四種差別。
菩薩思惟方 便已.次作是念我今應起四種勇猛.爲堅牢故爲成熟故爲供養故爲親近故.爲堅 牢者六六波羅蜜修所謂六施乃至六智.六施謂施施乃至施智.戒等六種亦復如 是.爲成熟者以諸波羅蜜爲攝物方便成熟衆生.爲供養者以檀爲利益供養以戒 等爲修行供養.爲親近者親近不倒教授諸波羅蜜人.是名勇猛作意。
次作是念我 今應起四無量心.諸波羅蜜現前時應起慈心.慳等現前時應起悲心.他人諸波羅 蜜現前時應起喜心.他人信諸波羅蜜時應起無染心.是名憐愍作意。
偈曰. 有羞.亦有樂. 及以無屈心. 修治.與稱說. 此復爲五種。
******************** 釋曰.此偈有五種作意.一有羞作意二有樂作意三無屈作意四修治作意五稱說 作意。
菩薩次作是念若我於諸波羅蜜懈怠不作及以邪作應起深慚愧等應轉檀 等不轉.是名有羞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於所緣諸波羅蜜境界應持心不亂.是名有 樂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於退諸波羅蜜方便作怨家想.是名無屈作意。
次作是念我 今於諸波羅蜜相應諸論應善集修治.是名修治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爲生他解應 如其根器應讚揚諸波羅蜜法義.是名稱說作意。
偈曰. 依度得菩提 非隨自在等. 過惡及功德 此二亦應知。
釋曰.此偈有二作意.一依度作意二應知作意。
菩薩如前稱揚已.次作是念我今依 止諸波羅蜜得大菩提.非依自在天等.是名依度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應知障諸波 羅蜜過惡及諸波羅蜜功德.是名應知作意。
偈曰. 喜集及見義. 樂求求四種. 平等.無分別. 現持.當緣故。
釋曰.此偈有三種作意.一喜集作意二見義作意三樂求作意。
菩薩知已次作是念 ******************** 我應歡喜聚集福智二聚.是名喜集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見諸波羅蜜自性能得無 上菩提利益.是名見義作意。
次作是念今見是利應以四求.一求平等.止觀雙修故. 二求無分別.三輪清淨故.三求現持.求持能成諸度法義故.四求當緣.求未來成就 諸度緣故.是名樂求作意。
偈曰. 七非有取見. 四種希有想. 翻此非希有 此想亦有四。
釋曰.此偈有三種作意.一見非有取作意二希有想作意三非希有想作意。
菩薩樂 求已.次作是念七種非有取我今應見.一非有爲有非有取.二過失非失非有取.三 功德非德非有取.四非常爲常非有取.五非樂爲樂非有取.六非我爲我非有取.七 寂滅非滅非有取.如來爲對治此七非有取次第說空等三三昧及說四種法優陀 那.是名見非有取作意。
次作是念我今於諸波羅蜜應起四種希有想.所謂大想廣 想不求報恩想不期果報想.是名希有想作意。
次作是念翻此希有於諸波羅蜜亦 有四種非希有想.所謂由諸波羅蜜廣大故能得無上菩提.能住自他平等.能不求 ******************** 一切世間供養.能不求過諸世間勝身勝財.是名非希有想作意。
偈曰. 離墮衆生邊 大義.及轉施. 究竟.與無間. 如是復五種。
釋曰.此偈有五種作意.一離邊作意二大義作意三轉施作意四究竟作意五無間 作意。
菩薩次作是念我今應以諸波羅蜜於一切衆生轉.是名離邊作意。
次作是念 我今應以諸波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