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一則俱
譬自性清淨.由空等非不自性清淨故.二則俱譬無垢清淨.由空等非不離客塵清
淨故。
偈曰. ******************** 法界與世間 未曾有少異. 衆生癡盛故 著無而棄有。
釋曰.法界與世間未曾有少異者.非法界與世間而有少異.何以故.法性與諸法無 差別故。
衆生癡盛故著無而棄有者.由衆生愚癡熾盛.於世間無法不應著而起著. 於如如有法不應捨而棄捨。
已說求真實.次說求真實譬喻.偈曰. 如彼起幻師 譬說虛分別. 如彼諸幻事 譬說二種迷。
釋曰.如彼起幻師譬說虛分別者.譬如幻師依呪術力變木石等以爲迷因.如是虛 分別依他性亦爾.起種種分別爲顛倒因。
如彼諸幻事譬說二種迷者.譬如幻象金 等種種相貌顯現.如是所起分別性亦爾.能取所取二迷恆時顯現。
偈曰. 如彼無體故 得入第一義. 如彼可得故 通達世諦實。
釋曰.如彼無體故得入第一義者.如彼謂幻者幻事無有實體.此譬依他分別二相 亦無實體.由此道理卽得通達第一義諦。
如彼可得故通達世諦實者.可得謂幻者 幻事體亦可得.此譬虛妄分別亦爾.由此道理卽得通達世諦之實。
偈曰. ******************** 彼事無體故 卽得真實境. 如是轉依故 卽得真實義。
釋曰.彼事無體故卽得真實境者.若人了彼幻事無體.卽得木等實境。
如是轉依故 卽得真實義者.若諸菩薩了彼二迷無體得轉依時.卽得真實性義。
偈曰. 迷因無體故 無迷自在行. 倒因無體故 無倒自在轉。
釋曰.迷因無體故無迷自在行者.世間木石等雖復無體而爲迷因.若得無迷行則 自在不依於他。
倒因無體故無倒自在轉者.如是依未轉時雖復無體而爲倒因.若 得轉時由無倒故聖人亦得自在依自在行。
偈曰. 是事彼處有 彼有體亦無. 有體無有故 是故說是幻。
釋曰.是事彼處有彼有體亦無者.此顯幻事有而非有.何以故.有者是幻像事彼處 顯現故.非有者彼實體不可得故。
有體無有故是故說是幻者.如是有體與無體無 二.由此義故說彼是幻。
偈曰. 無體非無體 非無體卽體. 無體體無二 是故說是幻。
******************** 釋曰.無體非無體非無體卽體者.此顯幻事非有而有.何以故.非有者彼幻事無體. 由無實體故.而有者彼幻事非無體.由像顯現故。
無體體無二是故說是幻者.如是 無體與體無二.由此義故說彼是幻。
偈曰. 說有二種光 而無二光體. 是故說色等 有體卽無體。
釋曰.說有二種光而無二光體者.此顯虛妄分別有而非有.何以故.有者彼二光顯 現故.非有者彼實體不可得故。
是故說色等有體卽無體者.由此義故故說色等有 體卽是無體。
偈曰.[一]無體非無體 非無體卽體. 是故說色等 無體體無二。
釋曰.無體非無體非無體卽體者.此顯虛妄分別非有而有.何以故.非有者彼二光 無體.由無實體故.而有者彼二光非無體.由光顯現故。
是故說色等無體體無二者. 由此義故故說色等無體與體而無有二。
問.體與無體何不一向定說.而令彼二無 差別耶。
偈曰. 注:[一]勘梵藏本此二句意雲.有則非無.無則非有.
********************
有邊爲遮立 無邊爲遮謗. 退大趣小滅 遮彼亦如是。
釋曰.如其次第一爲遮有邊.二爲遮無邊.三爲遮趣小乘寂滅.是故不得一向定說。
問.雲何遮有邊。
答.有邊爲遮立.此明由於無體知無體故不應安立有。
問.雲何遮無 邊。
答.無邊爲遮謗.此明由於有體知世諦故不應非謗無。
問.雲何遮趣小乘寂滅。
答. 退大趣小滅遮彼亦如是.此明由彼二無別故不應厭體入小涅槃。
偈曰.[一]色識爲迷因 識識爲迷體. 色識[二]無體故 識識體亦無。
釋曰.色識爲迷因識識爲迷體者.彼所迷境名色識.彼能迷體名非色識。
色識無體 故識識體亦無者.色識無故非色識亦無.何以故.由因無故彼果亦無。
偈曰.[三]幻像及取幻 迷故說有二. 如是無彼二 而有二可得。
釋曰.幻像及取幻迷故說有二者.迷人於幻像及取幻.由迷故說有能取所取二事。
如是無彼二而有二可得者.彼二雖無而二可得.由迷顯現故。
問.此譬欲何所顯。
偈 曰. 注:[一]玄奘譯攝大乘論卷二引此頌雲.亂相及亂體.應許爲色識.及與非色識.若無餘亦無.
[二]此二字原刻作因無.今依梵藏本及下長行改.
[三]梵藏本此下二頌合爲一段.
*******
偈曰. ******************** 法界與世間 未曾有少異. 衆生癡盛故 著無而棄有。
釋曰.法界與世間未曾有少異者.非法界與世間而有少異.何以故.法性與諸法無 差別故。
衆生癡盛故著無而棄有者.由衆生愚癡熾盛.於世間無法不應著而起著. 於如如有法不應捨而棄捨。
已說求真實.次說求真實譬喻.偈曰. 如彼起幻師 譬說虛分別. 如彼諸幻事 譬說二種迷。
釋曰.如彼起幻師譬說虛分別者.譬如幻師依呪術力變木石等以爲迷因.如是虛 分別依他性亦爾.起種種分別爲顛倒因。
如彼諸幻事譬說二種迷者.譬如幻象金 等種種相貌顯現.如是所起分別性亦爾.能取所取二迷恆時顯現。
偈曰. 如彼無體故 得入第一義. 如彼可得故 通達世諦實。
釋曰.如彼無體故得入第一義者.如彼謂幻者幻事無有實體.此譬依他分別二相 亦無實體.由此道理卽得通達第一義諦。
如彼可得故通達世諦實者.可得謂幻者 幻事體亦可得.此譬虛妄分別亦爾.由此道理卽得通達世諦之實。
偈曰. ******************** 彼事無體故 卽得真實境. 如是轉依故 卽得真實義。
釋曰.彼事無體故卽得真實境者.若人了彼幻事無體.卽得木等實境。
如是轉依故 卽得真實義者.若諸菩薩了彼二迷無體得轉依時.卽得真實性義。
偈曰. 迷因無體故 無迷自在行. 倒因無體故 無倒自在轉。
釋曰.迷因無體故無迷自在行者.世間木石等雖復無體而爲迷因.若得無迷行則 自在不依於他。
倒因無體故無倒自在轉者.如是依未轉時雖復無體而爲倒因.若 得轉時由無倒故聖人亦得自在依自在行。
偈曰. 是事彼處有 彼有體亦無. 有體無有故 是故說是幻。
釋曰.是事彼處有彼有體亦無者.此顯幻事有而非有.何以故.有者是幻像事彼處 顯現故.非有者彼實體不可得故。
有體無有故是故說是幻者.如是有體與無體無 二.由此義故說彼是幻。
偈曰. 無體非無體 非無體卽體. 無體體無二 是故說是幻。
******************** 釋曰.無體非無體非無體卽體者.此顯幻事非有而有.何以故.非有者彼幻事無體. 由無實體故.而有者彼幻事非無體.由像顯現故。
無體體無二是故說是幻者.如是 無體與體無二.由此義故說彼是幻。
偈曰. 說有二種光 而無二光體. 是故說色等 有體卽無體。
釋曰.說有二種光而無二光體者.此顯虛妄分別有而非有.何以故.有者彼二光顯 現故.非有者彼實體不可得故。
是故說色等有體卽無體者.由此義故故說色等有 體卽是無體。
偈曰.
釋曰.無體非無體非無體卽體者.此顯虛妄分別非有而有.何以故.非有者彼二光 無體.由無實體故.而有者彼二光非無體.由光顯現故。
是故說色等無體體無二者. 由此義故故說色等無體與體而無有二。
問.體與無體何不一向定說.而令彼二無 差別耶。
偈曰. 注:
釋曰.如其次第一爲遮有邊.二爲遮無邊.三爲遮趣小乘寂滅.是故不得一向定說。
問.雲何遮有邊。
答.有邊爲遮立.此明由於無體知無體故不應安立有。
問.雲何遮無 邊。
答.無邊爲遮謗.此明由於有體知世諦故不應非謗無。
問.雲何遮趣小乘寂滅。
答. 退大趣小滅遮彼亦如是.此明由彼二無別故不應厭體入小涅槃。
偈曰.
釋曰.色識爲迷因識識爲迷體者.彼所迷境名色識.彼能迷體名非色識。
色識無體 故識識體亦無者.色識無故非色識亦無.何以故.由因無故彼果亦無。
偈曰.
釋曰.幻像及取幻迷故說有二者.迷人於幻像及取幻.由迷故說有能取所取二事。
如是無彼二而有二可得者.彼二雖無而二可得.由迷顯現故。
問.此譬欲何所顯。
偈 曰.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