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勇猛.至成佛時與一
切諸佛平等覺故。
復次由此勇猛彼諸佛子恆得善生.偈曰. 發心.與智度. 聚滿.亦大[一]悲. 種子.及生母. 胎藏.乳母勝。
釋曰.菩薩善生有四義.一者種子勝.以菩提心爲種子故.二者生母勝.以般若波羅 蜜爲生母故.三者胎藏勝.以福智二聚住持爲胎藏故.四者乳母勝.以大悲長養爲 乳母故。
復次善生者由勇猛故恆得勝身.偈曰. 妙相.成生力. 大樂.大方便.[二]如此四成就 是名爲勝身。
釋曰.菩薩身勝有四種.一者色勝.得妙相嚴身勝轉輪王等相故.二者力勝.得成熟 衆生自在力故.三者樂勝.得寂滅上品佛地無邊樂故.四者智勝.得拔救一切衆生 注:[一]原刻作慈.今依北宋刻改.
[二]藏本此二句作長行.梵本此處殘缺.無可對校.
********************
大巧方便故。
此四成就是名佛子善生.所謂色成就力成就樂成就智成就。
復次由 此勇猛得與王子相似.偈曰. 先授.法自在. 巧說.善治攝. 由此四因故 佛種則不斷。
釋曰.由四因緣王種不斷.一者入位受職.二者增上無違.三者善能決判.四者分明 賞罰。
善生佛子亦爾.一者蒙先授.謂一切諸佛與大光明令受職故.二者法自在.謂 於一切法中智慧自在他無違故.三者能巧說.謂對佛衆[一]中善說法故.四者善治[二]攝.
謂於學戒者過惡能治功德能攝故。
復次由此勇猛得與大臣相似.偈曰. 入度.見覺分. 持密.利衆生. 由此四因故 得似於大臣。
釋曰.有四種因是大臣功德.一者入王禁宮.二者見王妙寶.三者祕王密語.四者自 在賞賜。
勇猛菩薩亦爾.一者常得善入諸波羅蜜.二者常見處處經中大菩提分寶 由不忘法故.三者常持如來身口意密.四者常能利益無邊衆生。
已說勇猛義.次說 得果義.偈曰. 注:[一]原刻作生.今依藏本及麗刻改.
[二]原刻作罰.今依頌文改.
********************
福德.及尊重. 有樂.亦苦滅. 證樂.證法陰. 習盡.有滅捨。
釋曰.大乘歸依者得此八果.一者信解時得大福德聚.二者發心時得三有尊重.三 者故意受生時得三有中樂.四者解自他平等時得大苦聚滅亦得滅一切衆生苦 力.五者入無生忍時覺證最上樂.六者得菩提時證大法陰.法陰者所謂法身.如此 法身名爲大名爲勝名爲常名爲善聚.是無邊修多羅等法藏故名大.一切法中最 上故名勝.永無有盡故名常.爲力無畏等善法積聚故名善聚.七者得熏習聚盡永 滅無餘.八者得有滅捨.有捨者不住生死.滅捨者不住涅槃。
已說得果義.次說不及 義.偈曰. 大體.及大義. 無邊.及無盡. 由善世出世 成熟神通故。
釋曰.大乘歸依者所有善根由四因故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及.一者大體.二者 大義.三者無邊.四者無盡。
問.此雲何。
答.大體者謂世間善根.已得超過二乘故。
大義 者謂出世善根.二乘出世但自利故。
無邊者謂成熟善根.能成熟無邊衆生故。
無盡 ******************** 者謂神通善根.至無餘涅槃亦無盡故。
已說歸依勝義.次說歸依差別.偈曰. 希望.及大悲. 種智.亦不退. 三出.及二得. 差別有六種。
釋曰.歸依差別有六種.一自性.二因.三果.四業.五相應.六品類。
希望爲自性.至心求 佛體故.大悲爲因.爲一切衆生故.種智爲果.得無上菩提故.不退爲業.行利他難行 行不退不屈故.三出爲相應.具足三乘出離行故.二得爲品類.世俗得法性得麤細 差別故.已說功德差別.次說行差別.偈曰. 歸依有大義 功德聚增長. 意悲徧世間 廣流大聖法。
釋曰.大義謂自他利行.自利行者謂功德增長.復有多種若思度若數數若時節皆 無有量.由不可思度故.不可數知故.畢竟恆行時無分齊故。
他利行者作意及悲.徧 一切衆生故.廣勤方便流大聖法故.大聖法者大乘法故。
歸依品究竟。
種姓品第四 釋曰.已說歸依義.次說種姓差別.偈曰. ******************** 有.勝.性.相.類.過惡.及功德.金譬.與寶譬.九種各四種。
釋曰.種姓有九種差別.一有體.二最勝.三自性.四相貌.五品類.六過惡.七功德.八金 譬.九寶譬.如是九義一一各有四種差別。
此偈總擧.餘偈
復次由此勇猛彼諸佛子恆得善生.偈曰. 發心.與智度. 聚滿.亦大
釋曰.菩薩善生有四義.一者種子勝.以菩提心爲種子故.二者生母勝.以般若波羅 蜜爲生母故.三者胎藏勝.以福智二聚住持爲胎藏故.四者乳母勝.以大悲長養爲 乳母故。
復次善生者由勇猛故恆得勝身.偈曰. 妙相.成生力. 大樂.大方便.
釋曰.菩薩身勝有四種.一者色勝.得妙相嚴身勝轉輪王等相故.二者力勝.得成熟 衆生自在力故.三者樂勝.得寂滅上品佛地無邊樂故.四者智勝.得拔救一切衆生 注:
此四成就是名佛子善生.所謂色成就力成就樂成就智成就。
復次由 此勇猛得與王子相似.偈曰. 先授.法自在. 巧說.善治攝. 由此四因故 佛種則不斷。
釋曰.由四因緣王種不斷.一者入位受職.二者增上無違.三者善能決判.四者分明 賞罰。
善生佛子亦爾.一者蒙先授.謂一切諸佛與大光明令受職故.二者法自在.謂 於一切法中智慧自在他無違故.三者能巧說.謂對佛衆
復次由此勇猛得與大臣相似.偈曰. 入度.見覺分. 持密.利衆生. 由此四因故 得似於大臣。
釋曰.有四種因是大臣功德.一者入王禁宮.二者見王妙寶.三者祕王密語.四者自 在賞賜。
勇猛菩薩亦爾.一者常得善入諸波羅蜜.二者常見處處經中大菩提分寶 由不忘法故.三者常持如來身口意密.四者常能利益無邊衆生。
已說勇猛義.次說 得果義.偈曰. 注:
釋曰.大乘歸依者得此八果.一者信解時得大福德聚.二者發心時得三有尊重.三 者故意受生時得三有中樂.四者解自他平等時得大苦聚滅亦得滅一切衆生苦 力.五者入無生忍時覺證最上樂.六者得菩提時證大法陰.法陰者所謂法身.如此 法身名爲大名爲勝名爲常名爲善聚.是無邊修多羅等法藏故名大.一切法中最 上故名勝.永無有盡故名常.爲力無畏等善法積聚故名善聚.七者得熏習聚盡永 滅無餘.八者得有滅捨.有捨者不住生死.滅捨者不住涅槃。
已說得果義.次說不及 義.偈曰. 大體.及大義. 無邊.及無盡. 由善世出世 成熟神通故。
釋曰.大乘歸依者所有善根由四因故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及.一者大體.二者 大義.三者無邊.四者無盡。
問.此雲何。
答.大體者謂世間善根.已得超過二乘故。
大義 者謂出世善根.二乘出世但自利故。
無邊者謂成熟善根.能成熟無邊衆生故。
無盡 ******************** 者謂神通善根.至無餘涅槃亦無盡故。
已說歸依勝義.次說歸依差別.偈曰. 希望.及大悲. 種智.亦不退. 三出.及二得. 差別有六種。
釋曰.歸依差別有六種.一自性.二因.三果.四業.五相應.六品類。
希望爲自性.至心求 佛體故.大悲爲因.爲一切衆生故.種智爲果.得無上菩提故.不退爲業.行利他難行 行不退不屈故.三出爲相應.具足三乘出離行故.二得爲品類.世俗得法性得麤細 差別故.已說功德差別.次說行差別.偈曰. 歸依有大義 功德聚增長. 意悲徧世間 廣流大聖法。
釋曰.大義謂自他利行.自利行者謂功德增長.復有多種若思度若數數若時節皆 無有量.由不可思度故.不可數知故.畢竟恆行時無分齊故。
他利行者作意及悲.徧 一切衆生故.廣勤方便流大聖法故.大聖法者大乘法故。
歸依品究竟。
種姓品第四 釋曰.已說歸依義.次說種姓差別.偈曰. ******************** 有.勝.性.相.類.過惡.及功德.金譬.與寶譬.九種各四種。
釋曰.種姓有九種差別.一有體.二最勝.三自性.四相貌.五品類.六過惡.七功德.八金 譬.九寶譬.如是九義一一各有四種差別。
此偈總擧.餘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