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劣。
鼻界能齅種種諸香尋香而往受諸喜樂 ******************** 長養依身.如是等類鼻界作業方前狹劣。
舌界能嘗種種諸味受諸喜樂長養依身.如 是等類舌界作業方前狹劣。
身界能觸種種所觸受諸喜樂.雖能長養依身然彼樂具 或於一時復爲損害.如是等類身界作業最爲狹劣。
是名第六次第宣說因緣。
於此眼 等六種因緣差别中意徧行故最後宣說。
爲攝如是次第因緣中嗢柁南曰. 衆多.順世俗. 喜樂.與莊嚴. 隨二種作業. 故次第宣說。
復次此十八界當知能攝一切經中所說餘界。
問.生色界者已於境界而得離欲.何緣 復生鼻舌兩界。
答.爲令所依身端嚴故.又色界中於此二種未離欲故。
問.生第二靜慮 或生上地若有尋有伺眼等識現在前雲何此地無尋無伺.若不現前雲何於彼有色 諸根而能領受彼地境界。
答.由有尋有伺諸識種子隨逐無尋無伺三摩地故從彼起 已此得現前.又此起已識現行時復爲無尋無伺三摩地種子之所隨逐.是故此地非 是一向無尋無伺.由彼有情於諸尋伺以性離欲而離欲故.彼地雖名無尋無伺此復 現行亦無過失。
問.何緣眼界耳界鼻界各生二分非餘。
答.爲令依止得端嚴故。
問.眼耳 ******************** 與鼻諸識生時爲依二分當言一耶.當言二耶。
答.當言唯一.何以故.若彼一分無障不 壞識明了生.若彼有障或復失壞識不明了生故。
又識非色故.無有如色由方所别成 二分義。
問.眼與眼識若是因果雲何俱有.若俱有者雲何得成因果兩性。
答.識依眼生 非如種子因果道理.何以故.眼與眼識非正生因唯建立因.是故此二俱時而有因果 性成.猶如燈燄光明道理。
如眼與眼識.耳鼻舌身與彼諸識當知亦爾。
若異此者.雖有 自種無所依故.眼等諸識應不得生。
問.若於欲界或生或長當言眼界決定轉耶。
答.此 非一向。
如眼界.耳鼻舌界及彼識界當知亦爾。
身界決定轉.如是身識界意界法界意 識界色聲香味觸界亦爾。
問.若於色界或生或長當言眼界決定轉耶。
答.決定轉。
如眼 界.如是耳鼻舌身界眼耳身識界亦爾。
除香味界及彼識界餘一切界亦決定轉.於無 色界或生或長除意界法界意識界餘定不轉.唯除自在所獲諸色.當知三界於彼定 轉。
界事善巧如藴善巧亦應宣說嗢柁南頌。
如界善巧.處事善巧嗢柁南頌當知亦爾。
雲何眼處。
謂若眼已得不捨於無閒體非斷 ******************** 滅法。
如眼處相.餘處自性當知亦爾。
問.處觸處何差别。
答.處如前說.觸處者謂與觸俱 或能無閒引發諸觸隨順於觸所有諸處。
問.若眼亦處耶.設處亦眼耶。
答.有眼非處謂 若眼已得不捨然是無閒斷滅之法.有處非眼謂所餘處安住處相.有亦眼亦處謂若 眼已得不捨亦非無閒斷滅之法.有非眼非處謂若眼不得或得已捨及餘耳等不住 處相。
問.若處亦觸處耶.設觸處亦處耶。
答.諸觸處必是處.有處非觸處謂眼等不與觸 合亦復不能引無閒觸然非無閒斷滅之法.若於色界或生或長所有鼻舌若生無想 有情天中所有諸根於一切時當知必定非處。
問.處名何義.爲顯何義建立處耶。
答.諸 心心所生長門義.緣義.方便義.和合性義.所依止義.居住處義是名處義.爲欲顯示等 無閒所緣增上三種緣義故建立處。
廣分别處及次第隨其所應如界當知。
又世尊言 有八勝處廣說如經.如是十徧處.又有四處謂空無邊處等.又有二處謂無想處非想 非非想處.如是等法處名說者如所說相隨其所應當知皆在十二處攝.又處依止如 界應知。
******************** 復次雲何名緣生法。
謂無主宰無有作者無有受者.無自作用不得自在.從因而生託 衆緣轉.本無而有有已散滅.唯法所顯唯法能潤唯法所潤墮在相續.如是等相名緣 生法。
當知此中因名緣起.果名緣生。
此無明隨眠不斷有故彼無明纏有.此無明纏生 故彼諸行轉.如是諸行種子不斷故諸行得生.諸行生故得有識轉.如是所餘諸緣起 支流轉道理如其所應當知亦爾。
當知有生及老死支是假有法.所餘有支是實有法。
復由五相建立緣起差别。
何等爲五.一衆苦引因依處二衆苦生因依處三衆苦引因 四衆苦生因五衆苦生起。
衆苦引因依處者謂於現法中名色爲緣六處生起不斷不 知此爲所緣及依處故.一切愚夫於內自體愚癡生起是名無明.無明緣故次後諸行 乃至後時有觸緣受.此中六處名無明等引因依處。
衆苦生因依處者謂諸愚夫觸爲 緣故於現法中諸受生起.此爲依處於外境界發起諸愛.由愛爲緣次後有取.取爲緣 故次復有有.如是愛等三種生因用觸緣受爲所依處。
衆苦引因者謂無明緣行乃至 觸緣受.現法中識爲福非福及不動業之所熏習後後種子之所隨逐能引當來餘身 ******************** 識等生老死苦.是故說此爲彼引因。
衆苦生因者謂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是名當來 衆苦生因.卽先所作業爲煩惱攝受未來世生將現前故當知名有。
衆苦生起者謂有 緣生.生緣老死.如
鼻界能齅種種諸香尋香而往受諸喜樂 ******************** 長養依身.如是等類鼻界作業方前狹劣。
舌界能嘗種種諸味受諸喜樂長養依身.如 是等類舌界作業方前狹劣。
身界能觸種種所觸受諸喜樂.雖能長養依身然彼樂具 或於一時復爲損害.如是等類身界作業最爲狹劣。
是名第六次第宣說因緣。
於此眼 等六種因緣差别中意徧行故最後宣說。
爲攝如是次第因緣中嗢柁南曰. 衆多.順世俗. 喜樂.與莊嚴. 隨二種作業. 故次第宣說。
復次此十八界當知能攝一切經中所說餘界。
問.生色界者已於境界而得離欲.何緣 復生鼻舌兩界。
答.爲令所依身端嚴故.又色界中於此二種未離欲故。
問.生第二靜慮 或生上地若有尋有伺眼等識現在前雲何此地無尋無伺.若不現前雲何於彼有色 諸根而能領受彼地境界。
答.由有尋有伺諸識種子隨逐無尋無伺三摩地故從彼起 已此得現前.又此起已識現行時復爲無尋無伺三摩地種子之所隨逐.是故此地非 是一向無尋無伺.由彼有情於諸尋伺以性離欲而離欲故.彼地雖名無尋無伺此復 現行亦無過失。
問.何緣眼界耳界鼻界各生二分非餘。
答.爲令依止得端嚴故。
問.眼耳 ******************** 與鼻諸識生時爲依二分當言一耶.當言二耶。
答.當言唯一.何以故.若彼一分無障不 壞識明了生.若彼有障或復失壞識不明了生故。
又識非色故.無有如色由方所别成 二分義。
問.眼與眼識若是因果雲何俱有.若俱有者雲何得成因果兩性。
答.識依眼生 非如種子因果道理.何以故.眼與眼識非正生因唯建立因.是故此二俱時而有因果 性成.猶如燈燄光明道理。
如眼與眼識.耳鼻舌身與彼諸識當知亦爾。
若異此者.雖有 自種無所依故.眼等諸識應不得生。
問.若於欲界或生或長當言眼界決定轉耶。
答.此 非一向。
如眼界.耳鼻舌界及彼識界當知亦爾。
身界決定轉.如是身識界意界法界意 識界色聲香味觸界亦爾。
問.若於色界或生或長當言眼界決定轉耶。
答.決定轉。
如眼 界.如是耳鼻舌身界眼耳身識界亦爾。
除香味界及彼識界餘一切界亦決定轉.於無 色界或生或長除意界法界意識界餘定不轉.唯除自在所獲諸色.當知三界於彼定 轉。
界事善巧如藴善巧亦應宣說嗢柁南頌。
如界善巧.處事善巧嗢柁南頌當知亦爾。
雲何眼處。
謂若眼已得不捨於無閒體非斷 ******************** 滅法。
如眼處相.餘處自性當知亦爾。
問.處觸處何差别。
答.處如前說.觸處者謂與觸俱 或能無閒引發諸觸隨順於觸所有諸處。
問.若眼亦處耶.設處亦眼耶。
答.有眼非處謂 若眼已得不捨然是無閒斷滅之法.有處非眼謂所餘處安住處相.有亦眼亦處謂若 眼已得不捨亦非無閒斷滅之法.有非眼非處謂若眼不得或得已捨及餘耳等不住 處相。
問.若處亦觸處耶.設觸處亦處耶。
答.諸觸處必是處.有處非觸處謂眼等不與觸 合亦復不能引無閒觸然非無閒斷滅之法.若於色界或生或長所有鼻舌若生無想 有情天中所有諸根於一切時當知必定非處。
問.處名何義.爲顯何義建立處耶。
答.諸 心心所生長門義.緣義.方便義.和合性義.所依止義.居住處義是名處義.爲欲顯示等 無閒所緣增上三種緣義故建立處。
廣分别處及次第隨其所應如界當知。
又世尊言 有八勝處廣說如經.如是十徧處.又有四處謂空無邊處等.又有二處謂無想處非想 非非想處.如是等法處名說者如所說相隨其所應當知皆在十二處攝.又處依止如 界應知。
******************** 復次雲何名緣生法。
謂無主宰無有作者無有受者.無自作用不得自在.從因而生託 衆緣轉.本無而有有已散滅.唯法所顯唯法能潤唯法所潤墮在相續.如是等相名緣 生法。
當知此中因名緣起.果名緣生。
此無明隨眠不斷有故彼無明纏有.此無明纏生 故彼諸行轉.如是諸行種子不斷故諸行得生.諸行生故得有識轉.如是所餘諸緣起 支流轉道理如其所應當知亦爾。
當知有生及老死支是假有法.所餘有支是實有法。
復由五相建立緣起差别。
何等爲五.一衆苦引因依處二衆苦生因依處三衆苦引因 四衆苦生因五衆苦生起。
衆苦引因依處者謂於現法中名色爲緣六處生起不斷不 知此爲所緣及依處故.一切愚夫於內自體愚癡生起是名無明.無明緣故次後諸行 乃至後時有觸緣受.此中六處名無明等引因依處。
衆苦生因依處者謂諸愚夫觸爲 緣故於現法中諸受生起.此爲依處於外境界發起諸愛.由愛爲緣次後有取.取爲緣 故次復有有.如是愛等三種生因用觸緣受爲所依處。
衆苦引因者謂無明緣行乃至 觸緣受.現法中識爲福非福及不動業之所熏習後後種子之所隨逐能引當來餘身 ******************** 識等生老死苦.是故說此爲彼引因。
衆苦生因者謂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是名當來 衆苦生因.卽先所作業爲煩惱攝受未來世生將現前故當知名有。
衆苦生起者謂有 緣生.生緣老死.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