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答.若眼未斷或復斷已命 注:
如眼界.乃至意識界及法界一分當知亦爾。
問.何等是色界。
答.若色根增上所 生若彼於此爲增上是名色界.如色界。
乃至觸界當知亦爾。
問.此十八界幾是實有幾 是假有。
答.實有者或十七或十二.六爲一故一爲六故.此約世俗安立道理。
問.若有眼 亦眼界耶.設有眼界亦眼耶。
答.應作四句.或有眼非眼界.謂阿羅漢最後眼是名初句. 或有眼界非眼.謂生有色界若眼未生或生已失或不得眼或眼無閒滅若諸異生生 無色界是第二句.或有眼亦眼界.謂除爾所相是第三句.或有無眼亦無眼界.謂阿羅 漢眼已失壞或不生眼若生無色界或於無餘依涅槃界已般涅槃是第四句.如眼界. 一切內界隨其所應當知亦爾。
身界應分别.謂無先來不生身者.餘隨所應當具宣說。
於四外界隨其所應亦當具說.若聲聲界正宣擊時當言俱有.若不宣擊當言隨逐餘 界唯界非聲。
問.此十八界幾是同分幾彼同分。
答.有識眼界名爲同分.所餘眼界名彼 同分。
如眼界.乃至身界亦爾。
唯根所攝內諸界中思量同分及彼同分.非於色等外諸 界中。
當知法界諸有所緣如心界說.諸無所緣如色等說。
問.幾界合而能取.幾界不合 ******************** 能取。
答.六合能取.四不合能取.五及一少分非能取.一界若合不合二俱能取。
問.幾唯 所取非能取.幾亦所取亦能取耶。
答.一切皆所取.謂五及一少分唯所取.十二及一少 分亦是能取。
問.幾由助伴故能取.幾獨能取耶。
答.十及一少分由助伴故能取.一及一 少分獨能取。
問.幾唯欲界繫。
答.四。
問.幾唯色界繫。
答.無。
問.幾唯無色界繫。
答.亦無。
問.幾 唯欲色界繫。
答.十一。
問.幾唯色無色界繫。
答.無。
問.幾通三界繫。
答.三。
問.幾執受幾非執 受。
答.五執受.五執受非執受.所餘一向非執受.何以故.以離於彼餘能執受執受於彼 不可得故。
雲何種種界.謂卽十八界展轉異相性。
雲何非一界.謂卽彼諸界無量有情 種種差别所依住性。
雲何無量界.謂總彼二名無量界.如佛世尊於惡叉聚喻中說我 於諸界終不宣說界有邊際。
中嗢柁南曰. 何等.實有性. 四句.與同分. 取.界.執受非. 種種等非一。
問.何等是界義。
答.因義.種子義.本性義.種姓義.微細義.任持義是界義。
問.以何義故涅 槃虛空亦說名界。
答.由彼能持苦不生義.持身眼等運動用義。
問.爲顯何義建立界耶。
******************** 答.爲顯因緣義及顯根境受用義。
問.此十八界由誰分别。
答.若略說當知由六種.一法 界謂眼等法有眼等界.二淨界謂住種姓補特伽羅所有諸界.三本性界謂卽如所說 十八界無始時來於後後生其性成就及住種姓不住種姓補特伽羅無始時來涅槃 非涅槃法其性成就.四熏習界謂卽此諸界淨不淨法先所熏習於生死中得勝劣生 涅槃因性.五已與果界謂卽此諸界感果已滅.六未與果界謂卽此諸界未感得果或 滅未滅.如是略說諸界有六種.若廣說者其數無量。
問.此十八界幾有色幾無色.乃至 幾無斷耶。
答.如前所說相應隨順建立。
問.如說眼見諸色乃至意了諸法.此爲眼等是 見者乃至是了者耶.爲彼識耶。
答.約勝義道理非是眼等亦非彼識.何以故.諸法自性 衆緣生故.刹那滅故.無作用故。
約世俗道理眼等最勝故可於彼立見者等.何以故.若 有眼等諸根識決定生無所闕減.或有識流非眼等根若闕不闕俱可得故。
此中實義 唯於見等說見者等。
問.此十八界幾種次第宣說因緣.此復何等。
答.略有二種.一三種 次第宣說因緣二六種次第宣說因緣。
雲何三種次第宣說因緣.謂所依境界俱依差 ******************** 别故.所以者何.由識與根同一處義故說名依.境界是所緣義故亦名依。
雲何六種次 第宣說因緣.謂彼所行衆多差别數數行故先說眼等是初因緣.又隨世閒俗事轉故 說彼次第由諸世閒先互相見次相慰問次設飲食次過晝分夜分現前敷設種種輭 妙臥具氈蓐被枕觸習侍女是第二因緣.又喜樂差别爲依止故次第宣說是第三因 緣.又嚴飾差别所攝受故次第宣說諸受欲者必以安繕那等先莊眉眼次以耳璫耳 輪等莊嚴其耳非於餘根如是嚴飾是第四因緣.又依作業飲食習欲等事次第宣說 由諸衆生皆先依止身語二業若淨不淨方便勤求次食段食旣飽醉已習近諸欲是 第五因緣。
又由作業差别攝受故次第宣說.所以者何.由眼能見種種諸色往還無失 威儀不亂.記識他身曾見不見及怨親中了悟方所宣示於他起想言說.覩衆舞樂觕 力戲等廣受種種世閒喜樂長養依身.如是等類有無量種眼界作業。
由耳能聞種種 音聲因此了悟善說惡說種種義理起諸言論.因聞種種微妙樂音廣受種種世閒喜 樂長養依身.如是等類耳界作業比前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