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五

關燈
問.善法依處有幾種。

    答.略說有六.一決定時二止息時三作業時四世間清淨時五出 世清淨時六攝受衆生時。

    問.何等爲自性。

    答.謂信慚愧無貪無瞋無癡精進輕安不放 逸捨不害.如是諸法名自性善。

    問.如是諸法互相應義雲何應知。

    答.於決定時有信相 應.止息雜染時有慚與愧顧自他故.善品業轉時有無貪無瞋無癡精進.世閒道離欲 時有輕安.出世道離欲時有不放逸及捨.攝受衆生時有不害此是悲所攝故。

    問.是諸 善法幾世俗有幾實物有。

    答.三世俗有謂不放逸捨及不害.所以者何.不放逸捨是無 貪無瞋無癡精進分故.卽如是法離雜染義建立爲捨.治雜染義立不放逸.不害卽是 無瞋分故無别實物。

    問.何等名輭善根。

    答.諸不定地所有善根.或在定地而能對治上 品煩惱。

    問.何等名中[一]品善根。

    答.若在定地世閒善根.或能對治中品煩惱。

    問.何等名上 品善根。

    答.謂出世閒所有善根.或能對治下品煩惱。

    又諸善法或由加行力.或由串習 力.或由自性力.或由田士力.或由清淨力.當知成上品。

    問.善根生時依幾種事而得生 耶。

    答.若略說依八種事.一施所成福業事二戒所成福業事三修所成福業事四聞所 注: [一]此字依麗刻加. ******************** 成事五思所成事六餘修所成事七簡擇所成事八攝受有情所成事.當知此中隨其 所應依所說事.或於現法或於後法隨爲一種貪瞋惡見於心相續先成穢染.旣被染 已由彼對治令於是處不復相應。

    問.何等名爲善法差别。

    答.或有一種乃至十種.如本 地分已廣宣說。

    又諸善法或有對治雜染故.或有雜染靜息故.或有攝受可愛果故.或 有相續清淨故.或有供養靈廟故.或有攝受有情故.如是等類善法差别應當了知。

    復 次善法無有過失有何功德。

    善法功德有無量種.謂能淨治心令離煩惱纏及隨眠.令 於所緣無有顛倒.能令善根堅固不退.令等流行相續而轉.不爲自害不爲他害不爲 俱害.不生現法罪不生後法罪不生現法後法罪.能令受彼所生喜樂.能盡生爲上首 所有衆苦.又能增長涅槃勝解.能親近彼能令財位無有退失.處衆勇猛無懼無畏.廣 大名稱流布十方爲衆聖賢之所稱讚.臨命終時不生憂悔.身壞已後生諸善趣.於諸 善法令無退失.能速隨證自所求義.如是等類諸善功德無邊無量當盡了知。

    雲何建 立諸善對治.由十五種.謂厭患對治故.斷對治故.持對治故.遠分對治故.所欲趣纏對 ******************** 治故.非所欲趣纏對治故.隨眠對治故.輭品煩惱對治故.中品煩惱對治故.上品煩惱 對治故.散亂對治故.諫悔對治故.羸劣對治故.制伏對治故.離繫對治故。

    復次諸染汙 法二相所顯.一本煩惱二隨煩惱.今當先說本煩惱.後當分别隨煩惱。

    問.本煩惱有幾 種依處。

    答.六.一與無明俱可意雜染境界.二與無明俱不可意雜染境界.三與不如理 作意俱雜染境界.四與無明俱劣等勝有情各别五取藴得未得顛倒功德顛倒.五與 無明不如理作意俱聽聞不正法.六與無明不如理作意俱於聽正法而生懈怠.當知 最初欣樂和合依處.第二欣樂别離依處.第三於境顛倒依處.第四陵懱上慢依處.第 五邪執法行依處.第六不修正行不爲還滅依處。

    問.煩惱自性有幾種。

    答.有六種.一貪 二瞋三無明四慢五見六疑。

    問.何煩惱與何煩惱相應。

    答.無明與一切.疑都無所有.貪 瞋互相無.此或與慢見謂染愛時或高舉或推求.如染愛憎恚亦爾.慢之與見或更相 應謂高舉時復邪推搆。

    問.是諸煩惱幾世俗有幾實物有。

    答.見世俗有.是慧分故.餘實 物有.别有心所性。

    問.是諸煩惱雲何建立輭中上品。

    答.最後所斷名輭品.中間所斷名 ******************** 中品.最初所斷名上品。

    復由六因諸煩惱成上品.一婬欲所生煩惱性多上品.二串習 所生煩惱性多上品.三安足處煩惱謂根熟者性多上品.四不可治煩惱謂無涅槃法 者性多上品.五非處加行煩惱謂於尊重福田等所性多上品.六有業煩惱謂正發業 者性多上品。

    問.煩惱生時由幾煩惱事而得生耶。

    答.貪由十事生.一取藴二諸見三未 得境界四已得境界五已所受用過去境界六惡行七男女八親友九資具十後有及 無有。

    問.何貪於何事生耶。

    答.隨其次第十貪於十事生。

    何等爲十.謂事貪見貪貪貪慳 貪蓋貪惡行貪子息貪親友貪資具貪有無有貪。

    瞋事亦有十種.一己身二所愛有情 三非所愛有情四過去怨親五未來怨親六現在怨親七不可意境八嫉妒九宿習十 他見。

    瞋亦有十.如其次第依彼而生.依前六事立九惱事.緣彼一切瞋皆名有情瞋.餘 名境界瞋.若不忍爲先亦有情瞋若宿習瞋若見瞋.如是十瞋略有三種.一有情瞋二 境界瞋三見瞋。

    無明依七事起.一世事二世間安立事三運轉事四最勝事五真實事 六雜染清淨事七增上慢事.依此七事起七無知或復十九。

    當知於初事由三種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