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譯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五
[一]如是已思擇色藴.我次當說名所攝四無色藴隨所應建立相。
如本地分立一心相.今 先顯示。
如世尊言若有衆生於如來所但發一心及一言說善逝大師善逝大師如是 發心我尚說彼於諸善法多有所作何況身語如其心量隨順奉行.又如是言由一淨 心當往善趣如是等類.當知此中依轉所攝相續一心由世俗道名發一心.又依世俗 相續道理名發一語及發身業。
問.有分别心無分别心當言同緣現在境耶.爲不同耶。
答.當言同緣現在境界.何以故.由三因故.謂極明了故於彼作意故二依資養故。
問.染 心生時當言自性故染.爲相應故爲隨眠故。
答.當言相應故隨眠故非自性故。
若彼自 性是染汙者應如貪等畢竟不淨.若爾大過.由彼自性不染汙故說心生時自性清淨。
注:[一]藏本卷七.
********************
問.諸煩惱纏於心二種染汙因中當言何等。
答.當言相應。
問.此中何等說名隨眠。
答.諸 煩惱品所有麤重不安隱性。
又持諸行令成苦性是故聖者由行苦故現觀爲苦於諸 行中安住苦觀.雲何觀耶。
如毒熱癕乃至廣說.如有尋有伺地應如是觀。
復有三種染 惱心法當知普攝一切染惱.所謂業染惱受染惱煩惱染惱。
初二染惱唯欲界繫.最後 染惱通三界繫。
問.何等名爲心煩惱縛。
答.一切隨眠。
問.何等名業縛。
答.樂著事業名爲 業縛.又於三處爲障礙業亦名業縛.謂於出離心於得出離喜樂於得聖道.又順異熟 障業亦名業縛.又邪願業亦名業縛.如是四種别開有六總合爲四。
問.諸識生時與幾 徧行心法俱起。
答.五.一作意二觸三受四想五思。
問.復與幾不徧行心法俱起。
答.不徧 行法乃有多種.勝者唯五.一欲二勝解三念四三摩地五慧。
作意雲何.謂能引發心法。
觸雲何.謂三和合故能攝受義。
受雲何.謂三和合故能領納義。
想雲何.謂三和合故施 設所緣假合而取.此復二種.一隨覺想二言說隨眠想.隨覺想者謂善言說人天等想. 言說隨眠想者謂不善言說嬰兒等類乃至禽獸等想。
思雲何.謂三和合故令心造作 ******************** 於所緣境隨與領納和合乖離。
欲雲何.謂於彼彼境界隨趣希樂。
勝解雲何.謂於彼彼 境界隨趣印可。
念雲何.謂於彼彼境界隨趣明記。
三摩地雲何.謂於彼彼境界隨順趣 向爲審慮依心一境性。
慧雲何.謂於彼彼境界隨順趣向簡擇諸法或如理觀察或不 如理觀察或非如理非不如理觀察。
復次作意爲何業.謂於所緣引心爲業。
觸爲何業. 謂受想思所依爲業。
受爲何業.謂[一]愛生所待爲業。
想爲何業.謂於所緣令心彩畫言說 爲業。
思爲何業.謂發起尋伺身語業爲業。
欲爲何業.謂發生勤勵爲業。
勝解爲何業.謂 於所緣功德過失或俱相違印持爲業。
念爲何業.謂於久所思所作所說記憶爲業。
三 摩地爲何業.謂智所依爲業。
慧爲何業.謂於言論所行染汙清淨隨順考察爲業。
問.此 不徧行五種心所於何各别境事生耶。
答.如其次第於所愛決定串習觀察四境事生. 三摩地慧於最後境.餘隨次第於前三境。
問.諸名所攝與心相應所餘藴法當言率爾 起耶.尋求耶決定耶。
答.若依彼類心當言卽彼類。
問.如經言此四無色藴當言和合非 不和合.不可說言如是諸法可分可析令其差别.何故彼法異相成就而說和合無差 注:[一]原刻作受.今依麗刻改.
********************
别耶。
答.衆多和合於所緣境受用領解方圓滿故.若不爾者隨闕一種於所爲事應不 圓滿。
問.諸心心所凡有幾種差别名耶。
答.有衆多名.謂有所緣相應有行有所依等無 量差别。
問.何故眼等亦有境界而但說彼名有所緣非眼等耶。
答.由彼眼等離所取境 亦得生起.心與心所則不如是。
問.何故名相應。
答.由事等故.處等故.時等故.所作等故。
問.何故名有行。
答.於一所緣作無量種差别行相轉故。
問.何故名有所依。
答.由一種類 託衆所依差别轉故.雖有爲法無無依者.然非此中所說依義.唯恆所依爲此量故。
問. 何故樂望苦受苦望樂受若樂若苦望非苦樂說互相對。
答.由自種類而不同分互相 對故。
問.何故不苦不樂受望彼無明說互相對。
答.由與諸受一切煩惱皆爲助伴互相 對故。
問.何故明與無明說互相對。
答.能治所治互相對故。
問.何故明與涅槃說互相對。
答.因果相屬互相對故。
雲何建立四無色藴爲善不善無記性耶。
謂一切無差别。
嗢柁[一]南曰.
依處.與自性. 相應.世俗等. 輭等.事差别. 得失.能所治。
注:[一]原刻作喃.今依麗刻改.
********************
如本地分立一心相.今 先顯示。
如世尊言若有衆生於如來所但發一心及一言說善逝大師善逝大師如是 發心我尚說彼於諸善法多有所作何況身語如其心量隨順奉行.又如是言由一淨 心當往善趣如是等類.當知此中依轉所攝相續一心由世俗道名發一心.又依世俗 相續道理名發一語及發身業。
問.有分别心無分别心當言同緣現在境耶.爲不同耶。
答.當言同緣現在境界.何以故.由三因故.謂極明了故於彼作意故二依資養故。
問.染 心生時當言自性故染.爲相應故爲隨眠故。
答.當言相應故隨眠故非自性故。
若彼自 性是染汙者應如貪等畢竟不淨.若爾大過.由彼自性不染汙故說心生時自性清淨。
注:
答.當言相應。
問.此中何等說名隨眠。
答.諸 煩惱品所有麤重不安隱性。
又持諸行令成苦性是故聖者由行苦故現觀爲苦於諸 行中安住苦觀.雲何觀耶。
如毒熱癕乃至廣說.如有尋有伺地應如是觀。
復有三種染 惱心法當知普攝一切染惱.所謂業染惱受染惱煩惱染惱。
初二染惱唯欲界繫.最後 染惱通三界繫。
問.何等名爲心煩惱縛。
答.一切隨眠。
問.何等名業縛。
答.樂著事業名爲 業縛.又於三處爲障礙業亦名業縛.謂於出離心於得出離喜樂於得聖道.又順異熟 障業亦名業縛.又邪願業亦名業縛.如是四種别開有六總合爲四。
問.諸識生時與幾 徧行心法俱起。
答.五.一作意二觸三受四想五思。
問.復與幾不徧行心法俱起。
答.不徧 行法乃有多種.勝者唯五.一欲二勝解三念四三摩地五慧。
作意雲何.謂能引發心法。
觸雲何.謂三和合故能攝受義。
受雲何.謂三和合故能領納義。
想雲何.謂三和合故施 設所緣假合而取.此復二種.一隨覺想二言說隨眠想.隨覺想者謂善言說人天等想. 言說隨眠想者謂不善言說嬰兒等類乃至禽獸等想。
思雲何.謂三和合故令心造作 ******************** 於所緣境隨與領納和合乖離。
欲雲何.謂於彼彼境界隨趣希樂。
勝解雲何.謂於彼彼 境界隨趣印可。
念雲何.謂於彼彼境界隨趣明記。
三摩地雲何.謂於彼彼境界隨順趣 向爲審慮依心一境性。
慧雲何.謂於彼彼境界隨順趣向簡擇諸法或如理觀察或不 如理觀察或非如理非不如理觀察。
復次作意爲何業.謂於所緣引心爲業。
觸爲何業. 謂受想思所依爲業。
受爲何業.謂
想爲何業.謂於所緣令心彩畫言說 爲業。
思爲何業.謂發起尋伺身語業爲業。
欲爲何業.謂發生勤勵爲業。
勝解爲何業.謂 於所緣功德過失或俱相違印持爲業。
念爲何業.謂於久所思所作所說記憶爲業。
三 摩地爲何業.謂智所依爲業。
慧爲何業.謂於言論所行染汙清淨隨順考察爲業。
問.此 不徧行五種心所於何各别境事生耶。
答.如其次第於所愛決定串習觀察四境事生. 三摩地慧於最後境.餘隨次第於前三境。
問.諸名所攝與心相應所餘藴法當言率爾 起耶.尋求耶決定耶。
答.若依彼類心當言卽彼類。
問.如經言此四無色藴當言和合非 不和合.不可說言如是諸法可分可析令其差别.何故彼法異相成就而說和合無差 注:
答.衆多和合於所緣境受用領解方圓滿故.若不爾者隨闕一種於所爲事應不 圓滿。
問.諸心心所凡有幾種差别名耶。
答.有衆多名.謂有所緣相應有行有所依等無 量差别。
問.何故眼等亦有境界而但說彼名有所緣非眼等耶。
答.由彼眼等離所取境 亦得生起.心與心所則不如是。
問.何故名相應。
答.由事等故.處等故.時等故.所作等故。
問.何故名有行。
答.於一所緣作無量種差别行相轉故。
問.何故名有所依。
答.由一種類 託衆所依差别轉故.雖有爲法無無依者.然非此中所說依義.唯恆所依爲此量故。
問. 何故樂望苦受苦望樂受若樂若苦望非苦樂說互相對。
答.由自種類而不同分互相 對故。
問.何故不苦不樂受望彼無明說互相對。
答.由與諸受一切煩惱皆爲助伴互相 對故。
問.何故明與無明說互相對。
答.能治所治互相對故。
問.何故明與涅槃說互相對。
答.因果相屬互相對故。
雲何建立四無色藴爲善不善無記性耶。
謂一切無差别。
嗢柁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