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譯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四
復次雲何識藴差别。
此亦五種應知.一由安住故二由雜染故三由所依故四由住故 五由異相故。
雲何安住。
謂習欲者欲界諸識執外色塵名色安住.若清淨天色界諸識 執內名色名俱安住.無色界識唯執內名名名安住.是名識安住差别。
雲何雜染差别。
謂諸愚夫由二種門識被染汙.一於現法中由受用境界門二於後法中由生老等門. 是名識雜染差别。
雲何所依差别。
謂六所依諸識隨轉.謂依眼等六處六識身轉.如世 閒火依穅牛糞薪劄等轉.是名識所依差别。
雲何住差别。
謂四識住.如經言有四依取 以爲所緣令識安住謂識隨色住緣色爲境廣說如經.乃至我終不說此識往於東方 乃至四維.然我唯說於現法中必離欲影寂滅寂靜清涼清淨.如是已顯經中如來所 ******************** 說諸識住相。
從此以後我當宣說此相差别.謂此經中略顯識住及因緣相.識住因緣 二種邊際.識住因緣二種寂止。
當知此中若諸煩惱事若屬彼煩惱說名依取.應知此 二亦名所緣.所緣性故有所緣故.由彼貪愛爲煩惱緣名趣所執事.由貪欲等四種身 繫爲發業緣名緣所緣事.彼二隨眠所隨逐故名建立事.若諸異生補特伽羅未得厭 離對治喜愛由所潤識能取能滿當來內身由此展轉能取能滿不能棄捨諸異生性. 以於內身能取能滿故於流轉中相續決定是名爲住。
餘住因緣如前應知.是名略說 住及因緣相。
有色界識有來有去.無色界識有死有生.又此二住乃至夀盡.又復此二 生長增益及廣大義如前應知.齊是名爲識住邊際及住因緣邊際。
若復異此而施設 者當知唯有文字差别非義差别.由所餘義境界無故。
若他正詰不知何答亦由餘義 境界無故.或復有能於後自然如理觀察便自迷悶謂我愚癡作如是說。
若聰慧者於 諸色愛乃至行愛所攝貪纏能永斷離.於煩惱分所攝發業四身繫纏亦能永斷.所以 者何.由在家衆依貪欲瞋恚二繫發起諸業攝受境界爲因故損害有情爲因故.若出 ******************** 家衆依戒禁取此實執取二繫發起諸業以戒禁取猶如貪欲求生天故此實執取猶 如瞋恚謗涅槃故.當知四身繫唯在意地分别所生故.從此以後由多修習勝對治故 復能永斷貪愛身繫二種隨眠.由此斷故煩惱所緣色受等境亦不相續以究竟離繫 故.由此所緣不相續故有隨眠識究竟寂滅於色受等諸識住中不復安住由對治識 永清淨故.是名識住因緣寂止。
又由當來因緣滅故於內身分不取不滿決定無有流 轉相續是名識住寂止.又復對治所攝淨識名無所住.由彼因緣故名不生長.由善修 習空解脫門故名無所爲.由善修習無願解脫門故名爲知足.由善修習無相解脫門 故名爲安住.如是不生長故乃至安住故名極解脫。
又於行等都不執著我及我所.由 此因緣色等壞時亦不恐怖由此相貌顯彼自體已得清淨.又由彼識永清淨故不待 餘因任運自然入於寂滅.此識相續究竟斷故於十方界不復流轉。
於命及死不希求 故名永離欲.又所有受是識樹影彼於爾時不復有故名永離影.諸有漏識於現法中 畢竟滅盡故名寂滅.諸無漏識隨其次第有學解脫名爲寂靜.無學解脫名曰清涼.餘 ******************** 依永滅故說清淨。
又復諸識自性非染.由世尊說一切心性本清淨故.所以者何.非心 自性畢竟不淨能生過失猶如貪等一切煩惱.亦不獨爲煩惱因緣如色受等.所以者 何.以必無有獨於識性而起染愛如於色等.是故唯識不立識住。
是名識藴由住差别。
雲何異相差别。
謂有貪心離貪心有瞋心離瞋心等如經廣說乃至不解脫心極解脫 心.是名一門異相差别。
復有約界異相差别.謂欲界有四心善心不善心有覆無記心 無覆無記心.色界有三心除不善.無色界有三心亦除不善.無漏有二心有學及無學。
又欲界善心有二種謂加行及生得.無覆無記心有四種異熟生心威儀路心工巧處 心及變化心.此唯是生得謂天龍藥叉等然無修果心.於色界中無工巧處心.無色界 亦爾.當知善心如下上亦爾一切處有。
又有約種異相差别.謂欲界有五心一見苦所 斷心二見集所斷心三見滅所斷心四見道所斷心五修道所斷心.如欲界有五心如 是色無色界各有五心.幷無漏心總爲十六。
初異相心差别義我當分别.一切有情略 有三品.一未發趣定品二雖已發趣未得定品三已得定品.此復二種一不清淨二極 ******************** 清淨。
於初品中或時起染汙心.由貪等纏繞彼心故.或時起善無記心.由貪等纏暫遠 離故。
第二品中或時令心於內靜息.或時失念於五妙欲其心馳散.或時極靜息故便 爲惽沈睡眠纏覆其心.或時爲斷彼故於淨妙境安處其心.或時於彼不正安處心便 掉舉若正安處便不掉舉.由沈掉蓋未斷滅故於彼二品俱不寂靜由斷滅故心得寂 靜.若由如理作意已得根本靜慮名定心.若未得者名不定心.道究竟故名善修心.斷 究竟故名極解脫心.與此相違名不善修心及不解脫心。
從定心已來當知是第三品。
是名識藴異相差别。
復次雲何諸藴次第。
謂說差别.此復五種應知.一生起所作二對 治所作三流轉所作四住所作五安立所作。
生起所作者謂眼色爲緣能生眼識乃至 意法爲緣能生意識.此中先說色藴次說識藴.此則是諸心所所依.由依彼故受等心 所生.故次經言三和故觸觸緣受等.是名諸藴生起所作宣說次第。
對治所作者爲欲 對治四顛倒故說四念
此亦五種應知.一由安住故二由雜染故三由所依故四由住故 五由異相故。
雲何安住。
謂習欲者欲界諸識執外色塵名色安住.若清淨天色界諸識 執內名色名俱安住.無色界識唯執內名名名安住.是名識安住差别。
雲何雜染差别。
謂諸愚夫由二種門識被染汙.一於現法中由受用境界門二於後法中由生老等門. 是名識雜染差别。
雲何所依差别。
謂六所依諸識隨轉.謂依眼等六處六識身轉.如世 閒火依穅牛糞薪劄等轉.是名識所依差别。
雲何住差别。
謂四識住.如經言有四依取 以爲所緣令識安住謂識隨色住緣色爲境廣說如經.乃至我終不說此識往於東方 乃至四維.然我唯說於現法中必離欲影寂滅寂靜清涼清淨.如是已顯經中如來所 ******************** 說諸識住相。
從此以後我當宣說此相差别.謂此經中略顯識住及因緣相.識住因緣 二種邊際.識住因緣二種寂止。
當知此中若諸煩惱事若屬彼煩惱說名依取.應知此 二亦名所緣.所緣性故有所緣故.由彼貪愛爲煩惱緣名趣所執事.由貪欲等四種身 繫爲發業緣名緣所緣事.彼二隨眠所隨逐故名建立事.若諸異生補特伽羅未得厭 離對治喜愛由所潤識能取能滿當來內身由此展轉能取能滿不能棄捨諸異生性. 以於內身能取能滿故於流轉中相續決定是名爲住。
餘住因緣如前應知.是名略說 住及因緣相。
有色界識有來有去.無色界識有死有生.又此二住乃至夀盡.又復此二 生長增益及廣大義如前應知.齊是名爲識住邊際及住因緣邊際。
若復異此而施設 者當知唯有文字差别非義差别.由所餘義境界無故。
若他正詰不知何答亦由餘義 境界無故.或復有能於後自然如理觀察便自迷悶謂我愚癡作如是說。
若聰慧者於 諸色愛乃至行愛所攝貪纏能永斷離.於煩惱分所攝發業四身繫纏亦能永斷.所以 者何.由在家衆依貪欲瞋恚二繫發起諸業攝受境界爲因故損害有情爲因故.若出 ******************** 家衆依戒禁取此實執取二繫發起諸業以戒禁取猶如貪欲求生天故此實執取猶 如瞋恚謗涅槃故.當知四身繫唯在意地分别所生故.從此以後由多修習勝對治故 復能永斷貪愛身繫二種隨眠.由此斷故煩惱所緣色受等境亦不相續以究竟離繫 故.由此所緣不相續故有隨眠識究竟寂滅於色受等諸識住中不復安住由對治識 永清淨故.是名識住因緣寂止。
又由當來因緣滅故於內身分不取不滿決定無有流 轉相續是名識住寂止.又復對治所攝淨識名無所住.由彼因緣故名不生長.由善修 習空解脫門故名無所爲.由善修習無願解脫門故名爲知足.由善修習無相解脫門 故名爲安住.如是不生長故乃至安住故名極解脫。
又於行等都不執著我及我所.由 此因緣色等壞時亦不恐怖由此相貌顯彼自體已得清淨.又由彼識永清淨故不待 餘因任運自然入於寂滅.此識相續究竟斷故於十方界不復流轉。
於命及死不希求 故名永離欲.又所有受是識樹影彼於爾時不復有故名永離影.諸有漏識於現法中 畢竟滅盡故名寂滅.諸無漏識隨其次第有學解脫名爲寂靜.無學解脫名曰清涼.餘 ******************** 依永滅故說清淨。
又復諸識自性非染.由世尊說一切心性本清淨故.所以者何.非心 自性畢竟不淨能生過失猶如貪等一切煩惱.亦不獨爲煩惱因緣如色受等.所以者 何.以必無有獨於識性而起染愛如於色等.是故唯識不立識住。
是名識藴由住差别。
雲何異相差别。
謂有貪心離貪心有瞋心離瞋心等如經廣說乃至不解脫心極解脫 心.是名一門異相差别。
復有約界異相差别.謂欲界有四心善心不善心有覆無記心 無覆無記心.色界有三心除不善.無色界有三心亦除不善.無漏有二心有學及無學。
又欲界善心有二種謂加行及生得.無覆無記心有四種異熟生心威儀路心工巧處 心及變化心.此唯是生得謂天龍藥叉等然無修果心.於色界中無工巧處心.無色界 亦爾.當知善心如下上亦爾一切處有。
又有約種異相差别.謂欲界有五心一見苦所 斷心二見集所斷心三見滅所斷心四見道所斷心五修道所斷心.如欲界有五心如 是色無色界各有五心.幷無漏心總爲十六。
初異相心差别義我當分别.一切有情略 有三品.一未發趣定品二雖已發趣未得定品三已得定品.此復二種一不清淨二極 ******************** 清淨。
於初品中或時起染汙心.由貪等纏繞彼心故.或時起善無記心.由貪等纏暫遠 離故。
第二品中或時令心於內靜息.或時失念於五妙欲其心馳散.或時極靜息故便 爲惽沈睡眠纏覆其心.或時爲斷彼故於淨妙境安處其心.或時於彼不正安處心便 掉舉若正安處便不掉舉.由沈掉蓋未斷滅故於彼二品俱不寂靜由斷滅故心得寂 靜.若由如理作意已得根本靜慮名定心.若未得者名不定心.道究竟故名善修心.斷 究竟故名極解脫心.與此相違名不善修心及不解脫心。
從定心已來當知是第三品。
是名識藴異相差别。
復次雲何諸藴次第。
謂說差别.此復五種應知.一生起所作二對 治所作三流轉所作四住所作五安立所作。
生起所作者謂眼色爲緣能生眼識乃至 意法爲緣能生意識.此中先說色藴次說識藴.此則是諸心所所依.由依彼故受等心 所生.故次經言三和故觸觸緣受等.是名諸藴生起所作宣說次第。
對治所作者爲欲 對治四顛倒故說四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