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譯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三
[一]復次雲何表業。
謂略有三種.一染汙二善三無記。
若於身語意十不善業道不離現行 增上力故所有身語表業名染汙表業.若卽於彼誓受遠離所有身語表業名善表業. 若諸威儀路工巧處一分所有身語表業名無記表業.若有不欲表示於他唯自起心 內意思擇不說語言但發善染汙無記法現行意表業名意表業。
此中唯有身餘處滅 於餘處生或卽此處唯變異生名身表業.唯有語[二]音名語表業.唯有發起心造作思名
意表業.何以故.由一切行皆刹那故從其餘方徙至餘方不應道理.又離唯諸行生餘
實作用由眼耳意皆不可得.是故當知一切表業皆是假有。
復次若有生不律儀家有 所了别自發期心謂我當以此活命事而自活命.又於此活命事重復起心欲樂忍可. 注:[一]藏本卷四.
[二]原刻作意.今依麗刻改.
********************
爾時說名不律儀者。
由不律儀所攝故極重不如理作意損害心所攝故但成廣大諸 不善根.然未成就殺生所生及餘不善業道所生諸不善業.乃至所期事未現行後若 現行若少若多隨其所應更復成就諸不善業。
如生不律儀家.如是隨是何人隨由何 事起決猛心廣說應知。
此人乃至不律儀思未捨已來常得說名不律儀者.於日日分 彼不善思廣積集故彼不善業多現行故當知非福運運增長。
復次此邪惡願思恆與 不信懈怠忘念散亂惡慧俱行能受彼業能發彼業.從此已後由種子故及現行故處 相續中現在轉時名不律儀者。
乃至由捨因緣未捨未棄此中若於惡業後不愛果不 信不解亦不隨入是名不信.若隨所欲於彼惡業喜樂而轉不能勤勵息滅彼業是名 懈怠.若與過失相應於有罪法不能如實明記有罪是名忘念.若散亂染汙心相續不 安住轉是名散亂.若顛倒心相續而轉於諸過失見勝功德是名惡慧.由惡屍羅增上 力故所有不善思俱行不善不信等現在轉時名惡戒者。
若與此相違如其所應當知 得有律儀隨轉。
差别者謂有堪受律儀方可得受.此中或有由他由自而受律儀.或復 ******************** 有一唯自然受除苾芻律儀。
何以故.由苾芻律儀非一切堪受故.若苾芻律儀非要從 他受者.若堪出家若不堪出家但欲出家者便應一切隨其所欲自然出家.如是聖教 便無軌範亦無善說法毗奈耶而可了知.是故苾芻律儀無有自然受義。
問.若除苾芻 律儀所餘律儀有自然受者.何因緣故復從他受。
答.由有二種遠離惡戒受隨護支所 謂慚愧.若於他處及於自處現行罪時深生羞恥如是於離惡戒受隨護支乃能具受 故從他受。
若有慚正現前必亦有愧.非有愧者必定有慚.是故慚法最爲強勝。
若有如 自所受而深護持.當知所生福德等無差别。
又若起心往趣師所殷勤勸請方便發起 禮敬等業以正威儀在師前住又以語言表宣所欲造作勝義是名身表語表業.意表 業者謂二前行.若自然受者唯有意表業.若遠離思與不律儀相違由遠離增上力故 與五根俱行說名律儀。
復次當知由百行所攝而受律儀.謂於十種不善業道少分離 殺生乃至少分遠離邪見是名初十行.若多分離殺生乃至多分離邪見是名第二十 行.若全分離殺生乃至全分離邪見是名第三十行.若少時離殺生乃至離邪見謂或 ******************** 一日一夜或半月一月或至一年是名第四十行.若多時離殺生乃至離邪見謂過一 年不至命終是名第五十行.若盡夀離殺生乃至離邪見是名第六十行.若自離殺生 乃至離邪見是名第七十行.若於此事勸進他人是名第八十行.若卽於彼以無量門 稱揚讚述是名第九十行.若見離殺生者乃至離邪見者深心慶悅生大歡喜是名第 十十行.如是十十行總說爲百行.所生福量當知亦爾。
復次律儀當知略有八種.一能 起律儀二攝受律儀三防護律儀四還引律儀五下品律儀六中品律儀七上品律儀 八清淨律儀。
若未正受先作是心我當定受如是遠離是名能起律儀.若正攝受遠離 戒時名攝受律儀。
從是已後此遠離思五根攝受增上力故恆與彼種子俱行.於時時 閒亦與現行俱行.卽由五根所攝善思如先所受律儀防護而轉.由此思故或因親近 惡友或因煩惱增多隨所生起惡現行欲卽便慚羞速能捨離勿彼令我違越所受當 墮惡趣是名防護律儀.若時失念諸惡現行卽便速疾令念安住自懇自責發露所犯 蠲除憂悔後堅守護所受律儀是名還引律儀。
若於殺等諸惡業道少分遠離少時遠 ******************** 離唯自遠離不勸進他不以無量門稱揚讚述亦不見彼諸同法者深心慶悅多生歡 喜是名下品律儀.若於諸惡多分遠離多時遠離不至命終自能遠離亦勸進他然於
謂略有三種.一染汙二善三無記。
若於身語意十不善業道不離現行 增上力故所有身語表業名染汙表業.若卽於彼誓受遠離所有身語表業名善表業. 若諸威儀路工巧處一分所有身語表業名無記表業.若有不欲表示於他唯自起心 內意思擇不說語言但發善染汙無記法現行意表業名意表業。
此中唯有身餘處滅 於餘處生或卽此處唯變異生名身表業.唯有語
復次若有生不律儀家有 所了别自發期心謂我當以此活命事而自活命.又於此活命事重復起心欲樂忍可. 注:
由不律儀所攝故極重不如理作意損害心所攝故但成廣大諸 不善根.然未成就殺生所生及餘不善業道所生諸不善業.乃至所期事未現行後若 現行若少若多隨其所應更復成就諸不善業。
如生不律儀家.如是隨是何人隨由何 事起決猛心廣說應知。
此人乃至不律儀思未捨已來常得說名不律儀者.於日日分 彼不善思廣積集故彼不善業多現行故當知非福運運增長。
復次此邪惡願思恆與 不信懈怠忘念散亂惡慧俱行能受彼業能發彼業.從此已後由種子故及現行故處 相續中現在轉時名不律儀者。
乃至由捨因緣未捨未棄此中若於惡業後不愛果不 信不解亦不隨入是名不信.若隨所欲於彼惡業喜樂而轉不能勤勵息滅彼業是名 懈怠.若與過失相應於有罪法不能如實明記有罪是名忘念.若散亂染汙心相續不 安住轉是名散亂.若顛倒心相續而轉於諸過失見勝功德是名惡慧.由惡屍羅增上 力故所有不善思俱行不善不信等現在轉時名惡戒者。
若與此相違如其所應當知 得有律儀隨轉。
差别者謂有堪受律儀方可得受.此中或有由他由自而受律儀.或復 ******************** 有一唯自然受除苾芻律儀。
何以故.由苾芻律儀非一切堪受故.若苾芻律儀非要從 他受者.若堪出家若不堪出家但欲出家者便應一切隨其所欲自然出家.如是聖教 便無軌範亦無善說法毗奈耶而可了知.是故苾芻律儀無有自然受義。
問.若除苾芻 律儀所餘律儀有自然受者.何因緣故復從他受。
答.由有二種遠離惡戒受隨護支所 謂慚愧.若於他處及於自處現行罪時深生羞恥如是於離惡戒受隨護支乃能具受 故從他受。
若有慚正現前必亦有愧.非有愧者必定有慚.是故慚法最爲強勝。
若有如 自所受而深護持.當知所生福德等無差别。
又若起心往趣師所殷勤勸請方便發起 禮敬等業以正威儀在師前住又以語言表宣所欲造作勝義是名身表語表業.意表 業者謂二前行.若自然受者唯有意表業.若遠離思與不律儀相違由遠離增上力故 與五根俱行說名律儀。
復次當知由百行所攝而受律儀.謂於十種不善業道少分離 殺生乃至少分遠離邪見是名初十行.若多分離殺生乃至多分離邪見是名第二十 行.若全分離殺生乃至全分離邪見是名第三十行.若少時離殺生乃至離邪見謂或 ******************** 一日一夜或半月一月或至一年是名第四十行.若多時離殺生乃至離邪見謂過一 年不至命終是名第五十行.若盡夀離殺生乃至離邪見是名第六十行.若自離殺生 乃至離邪見是名第七十行.若於此事勸進他人是名第八十行.若卽於彼以無量門 稱揚讚述是名第九十行.若見離殺生者乃至離邪見者深心慶悅生大歡喜是名第 十十行.如是十十行總說爲百行.所生福量當知亦爾。
復次律儀當知略有八種.一能 起律儀二攝受律儀三防護律儀四還引律儀五下品律儀六中品律儀七上品律儀 八清淨律儀。
若未正受先作是心我當定受如是遠離是名能起律儀.若正攝受遠離 戒時名攝受律儀。
從是已後此遠離思五根攝受增上力故恆與彼種子俱行.於時時 閒亦與現行俱行.卽由五根所攝善思如先所受律儀防護而轉.由此思故或因親近 惡友或因煩惱增多隨所生起惡現行欲卽便慚羞速能捨離勿彼令我違越所受當 墮惡趣是名防護律儀.若時失念諸惡現行卽便速疾令念安住自懇自責發露所犯 蠲除憂悔後堅守護所受律儀是名還引律儀。
若於殺等諸惡業道少分遠離少時遠 ******************** 離唯自遠離不勸進他不以無量門稱揚讚述亦不見彼諸同法者深心慶悅多生歡 喜是名下品律儀.若於諸惡多分遠離多時遠離不至命終自能遠離亦勸進他然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