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二

關燈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譯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二 復次雲何等無閒緣。

    謂此諸心心所無閒彼諸心心所生.說此爲彼等無閒緣.若此六 識爲彼六識等無閒緣卽施設此名爲意根.亦名意處亦名意界。

    雲何所緣緣。

    謂五識 身以色等五境如其次第爲所緣緣.若意識以一切內外十二處爲所緣緣。

    雲何增上 緣。

    謂眼等處爲眼識等俱生增上緣.若作意於所緣境爲諸識引發增上緣.若諸心心 所展轉互爲俱生增上緣.若淨不淨業與後愛非愛果及異熟果爲先所作增上緣.若 田糞水等與諸苗稼爲成辦增上緣.若彼彼工巧智與彼彼世間工巧業處爲工業增 上緣.復次是四緣中因緣一種望所生法能爲生因.餘三種緣望所生法當知但爲方 便因.是故彼彼諸行生方便緣現在前時彼彼諸行種子便能生起彼彼諸行.是故諸 ******************** 行無有同時頓生起義。

    當知依止如是四緣建立十因.如菩薩地等中已說。

    問.如世尊 言過去諸行爲緣生意未來諸行爲緣生意.過去未來諸行非有何故世尊宣說彼行 爲緣生意.若意亦緣非有事境而得生者雲何不違微妙言說.如世尊言由二種緣諸 識得生何等爲二謂眼及色如是廣說乃至意法。

    答.由能執持諸五識身所不行義故. 佛世尊假說名法.是故說言緣意及法意識得生。

    問.何因緣故知佛世尊有是密意。

    答. 由彼意識亦緣去來識爲境界世現可得.非彼境識法處所攝.又有性者安立有義能 持有義若無性者安立無義能持無義故皆名法.由彼意識於有性義若由此義而得 安立卽以此義起識了别.於無性義若由此義而得安立卽以此義起識了别.若於二 種不由二義起了别者不應說意緣一切義取一切義.設作是說便應違害自悉彈多. 又不應言如其所有非有亦爾是如理說.是故意識如去來事非實有相緣彼爲境.由 此故知意識亦緣非有爲境。

    復有廣大言論道理由此證知有緣無識.謂如世尊微妙 言說若內若外及二中閒都無有我.此我無性非有爲攝非無爲攝.共相觀識非不緣 ******************** 彼境界而轉.此名第一言論道理。

    及於色香味觸如是如是生起變異所安立中施設 飲食車乘衣服嚴具室宅軍林等事.此飲食等離色香等都無所有.此無有性非有爲 攝非無爲攝.自相觀識非不緣彼境界而轉.是名第二言論道理。

    又撥一切都無所有 邪見謂無施無受亦無祠祀廣說如前.若施受祠等無性是有卽如是見應非邪見.何 以故.彼如實見如實說故.此若是無諸邪見者緣此境界識應不轉.是名第三言論道 理。

    又諸行中無常無恆無不變易.此諸行中常恆不變無性非有爲攝非無爲攝.共相 觀識非不緣此境界而轉.若緣此境識不轉者便於諸行常恆不變無性之中不能如 實智慧觀察.若不觀察應不生厭.若不生厭應不離欲.若不離欲應無解脫.若無解脫 應無永盡究竟涅槃.若有此理一切有情應皆究竟隨逐雜染無出離期.是名第四言 論道理。

    又未來行尚無有生何況有滅.然聖弟子於未來行非不隨觀生滅而住.是名 第五言論道理。

    由此證有緣無意識.復有所餘如是種類言論道理證成定有緣無之 識如應當知。

    問.如世尊言有過去業.若過去業體是無者不應今時有一領納有損害 ******************** 受或復不應有一領納無損害受.此何密意。

    答.過去生中淨不淨業已起已滅能感當 來愛不愛果.此業種子攝受熏習於行相續展轉不斷.世尊爲顯如是相續是故說言 有過去業。

    又佛世尊觀二義故作如是說.一爲遮止不平等因論者意故顯此道理.謂 彼妄見從大自在帝釋梵王自性丈夫及所餘等一切有情淨不淨轉.二爲遮止一切 無因論者意故顯此道理.謂彼妄見都無有因一切有情淨不淨轉。

    問.如世尊言有過 去行於彼行中我具多聞聖弟子衆無顧戀住.有未來行於彼行中我具多聞聖弟子 衆無希望住.此何密意。

    答.過去諸行與果故有.未來諸行攝因故有.所以者何.現在諸 行三相所顯.一是過去果性故二是未來因性故三自相相續不斷故.爲顯此理故佛 世尊說如是言。

    又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