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一

關燈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譯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一 [一]如是已說本地.次說諸地決擇善巧.由此決擇善巧爲依於一切地善能問答。

    今當先 說五識身地意地決擇。

    問.前說種子依謂阿賴耶識.而未說有有之因緣廣分别義.何 故不說.何緣知有.廣分别義雲何應知。

    答.由此建立是佛世尊最深密記是故不說.如 世尊言.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暴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别執爲我。

    復次 嗢柁南曰. 執受.初.明了. 種子.業.身受. 無心定.命終. 無皆不應理。

     由八種相證阿賴耶識決定是有.謂若離阿賴耶識依止執受不應道理.最初生起不 應道理.有明了性不應道理.有種子性不應道理.業用差别不應道理.身受差别不應 注: [一]陳本卷上.藏本卷一. ******************** 道理.處無心定不應道理.命終時識不應道理。

    何故若無阿賴耶識依止執受不應道 理。

    由五因故。

    何等爲五。

    謂阿賴耶識先世所造業行爲因眼等轉識於現在世衆緣爲 因如說根及境界作意力故諸轉識生乃至廣說是名初因.又六識身有善不善等性 可得是第二因.又六識身無覆無記異熟所攝類不可得是第三因.又六識身各别依 轉於彼彼依彼彼識轉卽彼所依應有執受餘無執受不應道理設許執受亦不應理 識遠離故是第四因.又所依止應成數數執受過失所以者何由彼眼識於一時轉一 時不轉餘識亦爾是第五因。

    如是先業及現在緣以爲因故.善不善等性可得故異熟 種類不可得故.各别所依諸識轉故.數數執受依止過故.不應道理。

    何故若無阿賴耶 識最初生起不應道理。

    謂有難言若決定有阿賴耶識應有二識俱時生起.應告彼言 汝於無過妄生過想.何以故.容有二識俱時轉故。

    所以者何.且如有一俱時欲見乃至 欲知隨有一識最初生起不應道理.由彼爾時作意無别根境亦爾.以何因緣識不俱 轉。

    何故若無諸識俱轉與眼等識同行意識明了體性不可得耶。

    謂或有時憶念過去 ******************** 曾所受境爾時意識行不明了.非於現境意現行時得有如是不明了相.是故應許諸 識俱轉或許意識無明了性。

    何故若無阿賴耶識有種子性不應道理。

    謂六識身展轉 異故.所以者何.從善無閒不善性生不善無閒復善性生從二無閒無記性生.劣界無 閒中界生中界無閒妙界生如是妙界無閒乃至劣界生.有漏無閒無漏生無漏無閒 有漏生.世閒無閒出世生出世無閒世閒生.非如是相有種子性應正道理.又彼諸識 長時閒斷不應相續長時流轉是故此亦不應道理。

    何故若無諸識俱轉業用差别不 應道理。

    謂若略說有四種業.一了别器業二了别依業三了别我業四了别境業.此諸 了别刹那刹那俱轉可得.是故一識於一刹那有如是等業用差别不應道理。

    何故若 無阿賴耶識身受差别不應道理。

    謂如有一或如理思或不如理或無思慮或隨尋伺 或處定心或不在定.爾時於身諸領受起非一衆多種種差别彼應無有.然現可得.是 故定有阿賴耶識。

    何故若無阿賴耶識處無心定不應道理。

    謂入無想定或滅盡定應 如捨命識離於身非不離身.如世尊說當於爾時識不離身故。

    何故若無阿賴耶識命 ******************** 終時識不應道理。

    謂臨終時或從上身分識漸捨離冷觸漸起或從下身分.非彼意識 有時不轉.故知唯有阿賴耶識能執持身此若捨離卽於身分冷觸可得身無覺受.意 識不爾.是故若無阿賴耶識不應道理。

    復次嗢柁南曰. 所緣.若相應. 更互爲緣性. 與識等俱轉. 雜染汙還滅。

     若略說阿賴耶識由四種相建立流轉.由一種相建立還滅。

    雲何四相建立流轉。

    當知 建立所緣轉故.建立相應轉故.建立互爲緣性轉故.建立識等俱轉轉故。

    雲何一相建 立還滅。

    謂由建立雜染轉故.及由建立彼還滅故。

    雲何建立所緣轉相。

    謂若略說阿賴 耶識由於二種所緣境轉.一由了别內執受故.二由了别外無分别器相故。

    了别內執 受者謂能了别徧計所執自性妄執習氣及諸色根根所依處.此於有色界.若在無色 唯有習氣執受了别.了别外無分别器相者謂能了别依止緣內執受阿賴耶識故於 一切時無有閒斷器世閒相。

    譬如燈燄生時內執膏炷外發光明.如是阿賴耶識緣內 執受緣外器相生起道理應知亦爾。

    復次阿賴耶識緣境微細.世聰慧者亦難了故。

    復 ******************** 次阿賴耶識緣境無廢時無變易.從初執受刹那乃至命終一味了别而轉故。

    復次阿 賴耶識於所緣境念念生滅.當知刹那相續流轉非一非常。

    復次阿賴耶識當言於欲 界中緣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