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一乘寶性論卷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元魏無竺三藏勒那摩提譯
[一]爲何義說品第七
問曰.真如佛性如來藏義住無障礙究竟菩薩地菩薩第一聖人亦非境界.以是一
切智者境界故.若如是者何故乃爲愚癡顛倒凡夫人說。
答曰.以是義故略說[二]四偈.
處處經中說 內外一切空 有爲法如雲 及如夢幻等.
此中何故說 一切諸衆生 皆有如來性 而不說空寂。
以有怯弱心 輕慢諸衆生 執著虛妄法 謗真如實性. 計身有神我 爲令如是等 遠離五種過 故說有佛性。
此四行偈以[三]十一偈略釋應知。
偈言. 諸修多羅中 說有爲諸法 謂煩惱業等 如雲等虛妄. 煩惱猶如雲 所作業如夢 如幻陰亦爾 煩惱業生故. 注:[一]藏本不分品.
[二]藏本二頌.今廣爲四.
[三]藏本十頌.
********************
先已如是說 此究竟論中 爲離五種過 說有真如性.
以衆生不聞 不發菩提心 或有怯弱心 欺自身諸過.
未發菩提心 生起欺慢意 見發菩提心 我勝彼菩薩.
如是憍慢人 不起正智心 是故虛妄取 不知如實法.
妄取衆生過 不知客染心 實無彼諸過 自性淨功德.
以取虛妄過 不知實功德 是故不得生 自他平等慈.
聞彼真如性 起大勇猛力 及恭敬世尊 智慧及大悲.
[一]生增長五法 不退轉平等 無一切諸過 唯有諸功德.
取一切衆生 如我身無異 速疾得成就 無上佛菩提。
[二]身轉清淨成菩提品第八
論曰.已說有垢如.自此已下說無垢如應知。
無垢如者謂諸佛如來於無漏法界中 遠離一切種種諸垢轉雜穢身得淨妙身.依八句義略差別說彼真如性無漏法身 注:[一]藏本一頌.今廣爲二.
[二]藏本此下寶種姓分別中菩提品第二.
********************
應知。
何等爲八.偈言. 淨.得.及遠離. 自他利.相應. 依止深[一]快大. 時數如彼法。
是名八種句義.次第一偈示現。
八種義者.何謂八種.一者實體二者因三者果四者 業五者相應六者行七者常八者不可思議。
實體者向說如來藏不離煩惱藏所纏. 以遠離諸煩惱轉身得清淨是名爲實體應知.偈言淨故.是故聖者勝鬘經言世尊 若於無量煩惱藏所纏如來藏不疑惑者於出無量煩惱藏法身亦無疑惑故。
因者 有二種無分別智.一者出世閒無分別智二者依出世閒智得世閒依止行智是名 爲因.偈言得故。
果者卽依此得得證智果是名爲果.偈言遠離故。
業者有二種遠離. 一者遠離煩惱障二者遠離智障.如是次第故名遠離.如是遠離自利利他成就是 名爲業.偈言自他利故。
相應者自利利他得無量功德常畢竟住持是名相應.偈言 相應故。
行常不思議者謂三種佛法身無始世界來作衆生利益常不休息不可思 議.偈言依止深快大故。
以是義故略說偈言. 注:[一]藏本雲廣大.
********************
實體.因.果.業. 相應.及以行. 常.不可思議. 名佛地應知。
又依實體依因於佛地中及得彼方便因故說[一]三偈.
向說佛法身 自性清淨體 爲諸煩惱垢 客塵所染污.
譬如虛空中 離垢淨日月 爲彼厚密雲 羅網之所覆.
佛功德無垢 常恆及不變 不分別諸法 得無漏真智。
此三行偈以四行偈略釋應知。
偈言. 佛身不捨離 清淨真妙法 如虛空日月 智離染不二. 過恆沙佛法 明淨諸功德 非作法相應 不離彼實體. 煩惱及智障 彼法實無體 常爲客塵染 是故說雲喻. 遠離彼二因 向二無分別 無分別真智 及依彼所得。
此偈明何義.向說轉身實體清淨.又清淨者略有二種.何等爲二.一者自性清淨二 者離垢清淨。
自性清淨者謂性解脫無所捨離.以彼自性清淨心體不捨一切客塵 注:[一]藏本一頌.今廣爲三.
********************
煩惱.以彼本來不相應故。
離垢清淨者謂得解脫.又彼解脫不離一切法.如水不離 諸塵垢等而言清淨.以自性清淨心遠離客塵諸煩惱垢更無餘故。
又依彼果離垢 清淨故說[一]四偈.
如清淨池水 無有諸塵濁 種種雜華樹 周匝常圍遶.
如月離羅睺 日無雲翳等 無垢功德具 顯現卽彼體.
蜂王美味蜜 堅實淨真金 寶藏大果樹 無垢真金像.
轉輪聖王身 妙寶如來像 如是等諸法 卽是如來身。
此四行偈以[二]九行偈略釋應知。
偈言. 貪等客煩惱 猶如濁水塵 無分別上智 果如法池水. 示現佛法身 一切諸功德 依彼證智果 是故如是說.[三]貪如濁水塵 淨法雜垢染 可化諸衆生 如繞池藕花.
禪定習氣潤 遠離瞋羅睺 以大慈悲水 徧益諸衆生.
注:
[一]藏本二頌.今廣爲四.
[二]藏本八頌.
[三]藏本一頌.今廣爲二.
********************
如十五日月 遠離雲羅網 光明照衆生 能除諸幽闇.
佛無垢日月 離癡雲羅網 智光照衆生 除滅諸黑闇.
得無等等法 能與妙法味 諸佛如蜜堅 遠離蜂糩障.
真實妙功德 除斷諸貧窮 能與解脫勢 說藏金[一]樹喻.
法[二]寶真實身 增上兩足尊 勝色畢竟成 故說後三喻。
又向說以二種智依自利利他業.何者爲二.一者出世閒無分別智二者依出世閒 無分別智轉身得身行因遠離煩惱得證果智故。
又何者是成就自利.謂得解脫遠 離煩惱障遠離智障得無障礙清淨法身.是名成就自身利益。
又何者是成就利他. 旣得成就自身利他已.無始世來自然依彼二種佛身示現世閒自在力行.是名成 就他身利益。
又依自利利他成就業義故說[三]四偈.
無漏及徧至 不滅法與恆 清[四]淨不變異 不退寂靜處.
諸佛如來身 如虛空無相 [五]爲諸勝智者 作六根境界.
注:
[一]原刻作剛.今依麗刻及藏本改.藏本有三喻.一金二藏三樹也.
[二]原刻作體.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三]藏本此段三頌.今廣爲四.
[四]原刻作涼.今依頌本及藏本改.
[五]原刻此下六句.作妙色常湛然.六根甚明淨.佛眼見衆生.耳聞一切聲.鼻能嗅諸香.舌能練衆味.今依麗刻及藏本改.但藏本有見聞等字.與麗刻仍不全合.
********************
示現微妙色 出於妙音聲 令嗅佛戒香 嘗佛妙法味.
[一]使覺三昧觸 令知深妙法 細思惟稠林 [二]佛離虛空相。
此四行偈以八行偈略釋應知。
偈言
答曰.以是義故略說
以有怯弱心 輕慢諸衆生 執著虛妄法 謗真如實性. 計身有神我 爲令如是等 遠離五種過 故說有佛性。
此四行偈以
偈言. 諸修多羅中 說有爲諸法 謂煩惱業等 如雲等虛妄. 煩惱猶如雲 所作業如夢 如幻陰亦爾 煩惱業生故. 注:
無垢如者謂諸佛如來於無漏法界中 遠離一切種種諸垢轉雜穢身得淨妙身.依八句義略差別說彼真如性無漏法身 注:
何等爲八.偈言. 淨.得.及遠離. 自他利.相應. 依止深
是名八種句義.次第一偈示現。
八種義者.何謂八種.一者實體二者因三者果四者 業五者相應六者行七者常八者不可思議。
實體者向說如來藏不離煩惱藏所纏. 以遠離諸煩惱轉身得清淨是名爲實體應知.偈言淨故.是故聖者勝鬘經言世尊 若於無量煩惱藏所纏如來藏不疑惑者於出無量煩惱藏法身亦無疑惑故。
因者 有二種無分別智.一者出世閒無分別智二者依出世閒智得世閒依止行智是名 爲因.偈言得故。
果者卽依此得得證智果是名爲果.偈言遠離故。
業者有二種遠離. 一者遠離煩惱障二者遠離智障.如是次第故名遠離.如是遠離自利利他成就是 名爲業.偈言自他利故。
相應者自利利他得無量功德常畢竟住持是名相應.偈言 相應故。
行常不思議者謂三種佛法身無始世界來作衆生利益常不休息不可思 議.偈言依止深快大故。
以是義故略說偈言. 注:
又依實體依因於佛地中及得彼方便因故說
此三行偈以四行偈略釋應知。
偈言. 佛身不捨離 清淨真妙法 如虛空日月 智離染不二. 過恆沙佛法 明淨諸功德 非作法相應 不離彼實體. 煩惱及智障 彼法實無體 常爲客塵染 是故說雲喻. 遠離彼二因 向二無分別 無分別真智 及依彼所得。
此偈明何義.向說轉身實體清淨.又清淨者略有二種.何等爲二.一者自性清淨二 者離垢清淨。
自性清淨者謂性解脫無所捨離.以彼自性清淨心體不捨一切客塵 注:
離垢清淨者謂得解脫.又彼解脫不離一切法.如水不離 諸塵垢等而言清淨.以自性清淨心遠離客塵諸煩惱垢更無餘故。
又依彼果離垢 清淨故說
此四行偈以
偈言. 貪等客煩惱 猶如濁水塵 無分別上智 果如法池水. 示現佛法身 一切諸功德 依彼證智果 是故如是說.
又向說以二種智依自利利他業.何者爲二.一者出世閒無分別智二者依出世閒 無分別智轉身得身行因遠離煩惱得證果智故。
又何者是成就自利.謂得解脫遠 離煩惱障遠離智障得無障礙清淨法身.是名成就自身利益。
又何者是成就利他. 旣得成就自身利他已.無始世來自然依彼二種佛身示現世閒自在力行.是名成 就他身利益。
又依自利利他成就業義故說
此四行偈以八行偈略釋應知。
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