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一乘寶性論卷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
略說二種法 業智應當知 滿足解脫身 清淨真法身.
解脫身法身 二及一應知 謂無漏徧至 及究竟無爲.
煩惱盡無漏 及習氣滅故 無礙及無障 智徧至應知.
無爲故不滅 實體故不失 不失名爲本 恆等句解釋.
對於恆等句 有四失應知 死無常及轉 不何思議退.
[三]以無死故恆 以常故清涼 不轉故不變 寂靜故不退.
彼究竟足跡 淨智白法體 具妙色聲等 示現於諸根.
如虛空無相 而現色等相 法身亦如是 具足六根[四]相。
此偈明何義.經中說言如虛空相諸佛亦爾者.此依第一義諸佛如來清淨法身自 注:[一]原刻此字作身.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二]原刻此二句作意知一切法.除諸稠林行.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三]藏本一頌.今廣爲二.
[四]藏本末有一頌雲.依如是二身.無障相合故.堅固自在義.爲生淨德因.今缺.
********************
體相不共法故作如是說。
以是義故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言.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 三十二大人相成就得見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者不以相成就得見 如來.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不以相成就得見如來.須菩提若以相成就觀如來者 轉輪聖王應是如來.是故非以相成就得見如來故。
此明何義.以依如來第一義諦 清淨法身明如是義。
又依相應義故說[一]二偈.
如空不思議 常恆及清涼 不變與寂靜 徧離諸分別.
一切處不著 離礙麤澀觸 亦不可見取 佛淨心無垢。
此二行偈以八行偈略釋應知。
偈言. 解脫身法身 亦自利利他 依自利利他 彼處相應義. 一切諸功德 不思議應知 以非三慧境 一切種智知. 諸衆生佛體 細故非聞境 第一非思慧 以出世深密. 世修慧不知 諸愚癡凡夫 本來未曾見 如盲不矚色. 注:[一]藏本一頌.今廣爲二.
********************
二乘如嬰兒 不見日月輪 以不生故常 以不滅故恆.
離二故清涼 法性住不變 證滅故寂靜 一切覺故徧.
無住無分別 離煩惱不著 無智障離礙 柔輭離麤澀.
無色不可見 離相不可取 以自性故淨 離染故無垢。
此偈明何義.虛空譬喻者明諸佛如來無爲諸功德不離佛法身.於所有諸有得不 可思議勝大方便業勝大悲業勝大智業.爲與一切衆生樂相無垢清淨三種佛身 所謂實佛受法樂佛及化身佛.常不休息常不斷絕自然修行以爲利益一切衆生 應知.以不共餘人唯佛如來法身相應故。
此明何義.以依此身相應諸行差別故說[一]八偈.
非初非中後 不破壞不二 遠離於三界 無垢無分別.
此甚深境界 非二乘所知 具勝三昧慧 如是人能見.
出過於恆沙 不思議功德 唯如來成就 不與餘人共.
注:
[一]藏本四頌.今廣爲八.
********************
如來妙色身 清淨無垢體 遠離諸煩惱 及一切習氣.
種種深妙法 光明以爲體 令衆生解脫 常無有休息.
所作不思議 如摩尼寶王 能現種種形 而彼體非實.
爲世閒說法 示現寂靜處 教化使淳熟 授記令入道.
如來鏡像身 而不離本體 猶如一切色 不離於虛空。
此八行偈[一]以[二]二十五偈略釋應知。
偈言.[三]向說佛法身 及一切種智 自在與涅槃 及第一義諦.
不可思議法 應供等功德 唯自内身證 應當如是知.
彼三身差別 實法報化身 所謂深快大 無量功德身.
明實體身者 謂諸佛法身 略說五種相 五功德應知.
無爲無差別 遠離於二邊 出離煩惱障 智障三昧障.
以離一切垢 故聖人境界 清淨光明照 以法性如是.
注:
[一]此字依麗刻加.
[二]藏本二十頌.今廣爲二十五.
[三]藏本一頌.今廣爲二.
********************
無量阿僧祇 不可數思議 無等諸功德 到第一彼岸.
實法身相應 以快不可數 非思量境界 及遠離習氣.
無邊等佛法 次第不離報 受種種法味 示現諸妙色.
[一]淨慈悲習氣 無虛妄分別 利益諸衆生 自然無休息.
如如意寶珠 滿足衆生心 受樂佛如是 神通力自在.
[二]此神力自在 略說有五種 說法及可見 諸業不休息.
及休息隱沒 示現不實體 是名要略說 有五種自在.
如摩尼寶珠 依種種諸色 異本生諸相 一切皆不[三]實.
如來亦如是 方便力示現 從兜率陀天 次第入胎生.
習學諸伎藝 嬰兒入王宮 厭離諸欲相 出家行苦行.
推問諸外道 往詣於道場 降伏諸魔衆 成大妙覺尊.
轉無上法輪 入無餘涅槃 於不清淨國 現如是等事.
注:
[一]藏本一頌.今廣爲二.
[二]同上.
[三]藏本次有頌雲.由大悲世智.觀一切世間.不動佛法身.而種種變化.今缺.
********************
世閒無休息 宣說無常苦 無我寂靜名 方便智慧力.
[一]令彼諸衆生 厭離三界苦 後入於涅槃 以示寂靜道.
諸聲聞人等 有是虛妄想 言我得涅槃 法華等諸經.
皆說如實法 般若方便攝 迴先虛妄心 令淳熟上乘.
授妙菩提記 微細大勢力 令愚癡衆生 過嶮難惡道.
[二]深快及以大 次第說應知 初法身如來 第二色身佛.
譬如虛空中 有一切色身 於初佛身中 最後身亦爾。
自此已下卽依如是三種佛身爲樂衆生利益衆生略[三]說二.偈
世尊體常住 以修無量因 衆生界不盡 慈悲心如意.
智成就相應 法中得自在 降伏諸魔怨 體寂靜故常。
此二行偈以六行偈略釋應知。
偈言. 棄捨身命財 攝取諸佛法 爲利益衆生 究竟滿本願. 注:[一]藏本一頌.今廣爲二.
[二]同上.
[三]同上.
********************
得清淨佛身 起大慈悲心 修行四如意 依彼力住世.
以成就妙智 離有涅槃心 常得心三昧 成就樂相應.
常在於世閒 不爲世法染 得淨甘露處 故離一切魔.
諸佛本不生 本來寂靜故 以常可歸依 故言歸依我.
初七種譬喻 如來色身常 後三種譬喻 善逝法身常。
此諸佛如來依法身轉得無上身不可思議應知。
依不可思議故說[一]二偈.
非言語[二]所說 第一義諦攝 離諸覺觀地 無譬喻可說.
最上勝妙法 不取有涅槃 非三乘所知 唯是佛境界。
此二行偈以[三]五行偈略釋應知。
偈言. 不可得思議 以
此偈明何義.經中說言如虛空相諸佛亦爾者.此依第一義諸佛如來清淨法身自 注:
以是義故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言.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 三十二大人相成就得見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者不以相成就得見 如來.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不以相成就得見如來.須菩提若以相成就觀如來者 轉輪聖王應是如來.是故非以相成就得見如來故。
此明何義.以依如來第一義諦 清淨法身明如是義。
又依相應義故說
此二行偈以八行偈略釋應知。
偈言. 解脫身法身 亦自利利他 依自利利他 彼處相應義. 一切諸功德 不思議應知 以非三慧境 一切種智知. 諸衆生佛體 細故非聞境 第一非思慧 以出世深密. 世修慧不知 諸愚癡凡夫 本來未曾見 如盲不矚色. 注:
此偈明何義.虛空譬喻者明諸佛如來無爲諸功德不離佛法身.於所有諸有得不 可思議勝大方便業勝大悲業勝大智業.爲與一切衆生樂相無垢清淨三種佛身 所謂實佛受法樂佛及化身佛.常不休息常不斷絕自然修行以爲利益一切衆生 應知.以不共餘人唯佛如來法身相應故。
此明何義.以依此身相應諸行差別故說
此八行偈
偈言.
自此已下卽依如是三種佛身爲樂衆生利益衆生略
此二行偈以六行偈略釋應知。
偈言. 棄捨身命財 攝取諸佛法 爲利益衆生 究竟滿本願. 注:
此諸佛如來依法身轉得無上身不可思議應知。
依不可思議故說
此二行偈以
偈言. 不可得思議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