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
疑惑.於第二事由內六處若外若俱生我我所怨親等見.於第三事由業異熟及俱生
作者受者無因惡因見.於第四事誹謗三寶.於第五事誹謗諸諦.於第六事起邪解行.
於第七事依得自義起增上慢。
慢依六事生.一劣有情二等有情三勝有情四內取藴 五已得未得顛倒六功德顛倒。
依此六事生七種慢.謂慢過慢等.當知二慢依勝有情 事生.餘各依一事。
見依二事生.一增益事二損減事.增益事有四種.一我有性增益二 常無常性增益三增上生方便增益四解脫方便增益.損減事亦有四種.一謗因二謗 果三謗作用四謗善事。
當知此中謂無施與乃至無妙行惡行是名謗因.謂無妙行惡 行業果異熟是名謗果.謂無此世間乃至無化生有情名謗作用.所以者何.諸士夫用 是此中作用義.此士夫用復有四種.一往來用二持胎藏用三置種子用四後有業用. 若謂世間無阿羅漢等名謗善事。
依此廣略八事二事生於五見.謂薩迦耶見邊執見 見取戒禁取邪見。
又依六十二事生邊執見及邪見.謂計前際事計後際事如經廣說. 依此事差别有六十二見。
疑依六事生.一聞不正法二見師邪行三見所信受意見差 ******************** 别四性自愚魯五甚深法性六廣大法教。
問.何等名爲煩惱差别。
答.一切差别略有十 五.一內門煩惱二外門煩惱三見斷煩惱四修斷煩惱五可愛趣纏所攝煩惱六非可 愛趣纏所攝煩惱七隨眠所攝煩惱八輭品煩惱九中品煩惱十上品煩惱十一散亂 位煩惱十二掉悔位煩惱十三羸劣位煩惱十四制伏位煩惱十五離繫位煩惱。
復次 煩惱無有功德有多過失.謂於纏位汙心相續.廣說如有尋有伺地。
復次煩惱非能對 治.雖復經言依愛斷愛依慢斷慢然非煩惱.但是善心加行希求高舉行相與彼相似 假說愛慢。
復次如前說十五種心對治差别.當知煩惱是彼所治亦十五種。
復次隨煩 惱依處當知略有九種.一展轉共住二展轉相舉三利養四邪命五不敬尊師六不忍 七毀增上戒八毀增上心九毀增上慧。
復次隨煩惱自性雲何.謂忿恨覆惱嫉慳誑諂 憍害無慚無愧惛沈掉舉不信懈怠放逸忘念散亂不正知惡作睡眠尋伺.如本地分 已廣宣說.如是等類名隨煩惱自性。
此中初二依初依處而生.第三第四依第二.第五 第六依第三.第七第八依第四.第九依第五.第十依第六.十一十二依第七.所餘十二 ******************** 依後二依處而生。
當知此中毀增上心毀增上慧由三門轉.一由毀止相門二由毀舉 相門三由毀捨相門。
惛沈睡眠由初依處生.掉舉惡作由第二依處生.不信乃至尋伺 由第三依處生。
復次隨煩惱雲何展轉相應。
當知無慚無愧與一切不善相應.不信懈 怠放逸忘念散亂惡慧與一切染汙心相應.睡眠惡作與一切善不善無記相應.所餘 當知互不相應。
復次隨煩惱幾世俗有.幾實物有。
謂忿恨惱嫉害是瞋分故皆世俗有. 慳憍掉舉是貪分故皆世俗有.覆誑諂惛沈睡眠惡作是癡分故皆世俗有.無慚無愧 不信懈怠是實物有.放逸是假有.如前說忘念散亂惡慧是癡分故一切皆是世俗有. 尋伺二種是發語言心加行分故及慧分故俱是假有。
復次隨煩惱雲何成輭中上品. 當知如本煩惱說。
如是隨煩惱若事.若差别.若過失.若所治.隨其所應皆如煩惱應知。
復次諸無記法依處當知略有四種.謂業所引生生已若行住若養命若三摩地差别。
復次彼自性雲何。
謂異熟生藴.若中庸加行所攝威儀路.及工巧處.若爲嬉戲加行所 攝變化。
問.彼雲何展轉相應耶。
答.威儀路工巧處或於一時展轉相應.如說或有事業 ******************** 行時易作非住非坐亦非偃臥乃至或有事業若行若住若坐若臥皆悉易作如經廣 說.所餘無有展轉相應。
問.是諸無記幾實物有.幾是假有。
答.於異熟所攝諸藴及心加 行差别中而施設故當知一切皆世俗有。
雲何彼成輭中上品。
謂異熟生及威儀路不 猛利故俱是輭品.諸工巧處性猛利故說名中品.當知變化性極猛利故是上品。
又四 種類各有差别.謂無色界異熟是輭品色界異熟是中品欲界異熟是上品.若坐若臥 是輭威儀住是中威儀行是上威儀.初習業者是下工巧已串習者是中工巧堪爲師 者是上工巧.下品修三摩地所得是輭變化中品修三摩地所得是中變化上品修三 摩地所得是上變化.如是等類輭中上品差别應知。
問.是諸無記依何事生。
答.當知略 說依十二事.如聞所成地已說。
雲何諸無記差别.謂異熟生五趣别故五種差别.若威 儀路威儀别故四種差别.若工巧處十二事差别故卽十二種差别.異生聲聞獨覺菩 薩如來差别故爲嬉戲爲利他身語變化差别故當知變化八種差别.由此差别卽攝 餘事故不别說。
又異熟生一向無記.二三可得.一有二種.若依伎樂以染汙心發起威 ******************** 儀是染汙性.若依寂靜卽是善性.若依染著發起工巧是染汙性.若善加行所起工巧 卽是善性.爲引導他或爲利益諸有情故而起變化當知是善.此無染汙。
復次如是五 藴幾諦所攝.又此諸諦幾藴所攝。
當
慢依六事生.一劣有情二等有情三勝有情四內取藴 五已得未得顛倒六功德顛倒。
依此六事生七種慢.謂慢過慢等.當知二慢依勝有情 事生.餘各依一事。
見依二事生.一增益事二損減事.增益事有四種.一我有性增益二 常無常性增益三增上生方便增益四解脫方便增益.損減事亦有四種.一謗因二謗 果三謗作用四謗善事。
當知此中謂無施與乃至無妙行惡行是名謗因.謂無妙行惡 行業果異熟是名謗果.謂無此世間乃至無化生有情名謗作用.所以者何.諸士夫用 是此中作用義.此士夫用復有四種.一往來用二持胎藏用三置種子用四後有業用. 若謂世間無阿羅漢等名謗善事。
依此廣略八事二事生於五見.謂薩迦耶見邊執見 見取戒禁取邪見。
又依六十二事生邊執見及邪見.謂計前際事計後際事如經廣說. 依此事差别有六十二見。
疑依六事生.一聞不正法二見師邪行三見所信受意見差 ******************** 别四性自愚魯五甚深法性六廣大法教。
問.何等名爲煩惱差别。
答.一切差别略有十 五.一內門煩惱二外門煩惱三見斷煩惱四修斷煩惱五可愛趣纏所攝煩惱六非可 愛趣纏所攝煩惱七隨眠所攝煩惱八輭品煩惱九中品煩惱十上品煩惱十一散亂 位煩惱十二掉悔位煩惱十三羸劣位煩惱十四制伏位煩惱十五離繫位煩惱。
復次 煩惱無有功德有多過失.謂於纏位汙心相續.廣說如有尋有伺地。
復次煩惱非能對 治.雖復經言依愛斷愛依慢斷慢然非煩惱.但是善心加行希求高舉行相與彼相似 假說愛慢。
復次如前說十五種心對治差别.當知煩惱是彼所治亦十五種。
復次隨煩 惱依處當知略有九種.一展轉共住二展轉相舉三利養四邪命五不敬尊師六不忍 七毀增上戒八毀增上心九毀增上慧。
復次隨煩惱自性雲何.謂忿恨覆惱嫉慳誑諂 憍害無慚無愧惛沈掉舉不信懈怠放逸忘念散亂不正知惡作睡眠尋伺.如本地分 已廣宣說.如是等類名隨煩惱自性。
此中初二依初依處而生.第三第四依第二.第五 第六依第三.第七第八依第四.第九依第五.第十依第六.十一十二依第七.所餘十二 ******************** 依後二依處而生。
當知此中毀增上心毀增上慧由三門轉.一由毀止相門二由毀舉 相門三由毀捨相門。
惛沈睡眠由初依處生.掉舉惡作由第二依處生.不信乃至尋伺 由第三依處生。
復次隨煩惱雲何展轉相應。
當知無慚無愧與一切不善相應.不信懈 怠放逸忘念散亂惡慧與一切染汙心相應.睡眠惡作與一切善不善無記相應.所餘 當知互不相應。
復次隨煩惱幾世俗有.幾實物有。
謂忿恨惱嫉害是瞋分故皆世俗有. 慳憍掉舉是貪分故皆世俗有.覆誑諂惛沈睡眠惡作是癡分故皆世俗有.無慚無愧 不信懈怠是實物有.放逸是假有.如前說忘念散亂惡慧是癡分故一切皆是世俗有. 尋伺二種是發語言心加行分故及慧分故俱是假有。
復次隨煩惱雲何成輭中上品. 當知如本煩惱說。
如是隨煩惱若事.若差别.若過失.若所治.隨其所應皆如煩惱應知。
復次諸無記法依處當知略有四種.謂業所引生生已若行住若養命若三摩地差别。
復次彼自性雲何。
謂異熟生藴.若中庸加行所攝威儀路.及工巧處.若爲嬉戲加行所 攝變化。
問.彼雲何展轉相應耶。
答.威儀路工巧處或於一時展轉相應.如說或有事業 ******************** 行時易作非住非坐亦非偃臥乃至或有事業若行若住若坐若臥皆悉易作如經廣 說.所餘無有展轉相應。
問.是諸無記幾實物有.幾是假有。
答.於異熟所攝諸藴及心加 行差别中而施設故當知一切皆世俗有。
雲何彼成輭中上品。
謂異熟生及威儀路不 猛利故俱是輭品.諸工巧處性猛利故說名中品.當知變化性極猛利故是上品。
又四 種類各有差别.謂無色界異熟是輭品色界異熟是中品欲界異熟是上品.若坐若臥 是輭威儀住是中威儀行是上威儀.初習業者是下工巧已串習者是中工巧堪爲師 者是上工巧.下品修三摩地所得是輭變化中品修三摩地所得是中變化上品修三 摩地所得是上變化.如是等類輭中上品差别應知。
問.是諸無記依何事生。
答.當知略 說依十二事.如聞所成地已說。
雲何諸無記差别.謂異熟生五趣别故五種差别.若威 儀路威儀别故四種差别.若工巧處十二事差别故卽十二種差别.異生聲聞獨覺菩 薩如來差别故爲嬉戲爲利他身語變化差别故當知變化八種差别.由此差别卽攝 餘事故不别說。
又異熟生一向無記.二三可得.一有二種.若依伎樂以染汙心發起威 ******************** 儀是染汙性.若依寂靜卽是善性.若依染著發起工巧是染汙性.若善加行所起工巧 卽是善性.爲引導他或爲利益諸有情故而起變化當知是善.此無染汙。
復次如是五 藴幾諦所攝.又此諸諦幾藴所攝。
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