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四

關燈
善不善身語表業.當知上品思爲依止故能發善不善業。

    問.依止聚色而有運動 ******************** 當言與彼異不異耶。

    答.當言不異.何以故.於彼處所若生不生或滅不滅而有運動皆 有過失可得故。

    問.有何過失。

    答.若言生而有動便越刹那相.若言不生便應無動.若言 滅者應與餘等.若言不滅便越行相。

    又於異處生起因緣分明可得.是故當知無别運 動實物可得。

    如是等類應當思惟色藴作業。

    復次一切色藴當言皆是刹那滅性.何以 故.諸行纔生尋卽壞滅現可得故.又不應謂能生之因卽是滅因其相異故.又法生已 餘停住因不可得故.是故當知一切諸行皆任運滅.由此道理刹那義成。

    若謂火等是 滅壞因不應道理.何以故.由彼火等與彼諸行俱生俱滅現可得故.唯能爲彼變異生 緣說有作用。

    又謂壞滅是壞滅因不應道理.何以故.與彼俱生不應理故.若彼生時卽 有壞滅便成相續斷壞過失。

    又唯自性滅壞說名爲滅.而言能爲滅因不應道理。

    若言 别有滅壞自性.離彼法外别有滅相畢竟不可得故不應道理。

    若謂火等爲滅助伴方 能滅者.於燈電等及心心所任運滅中不可得故不應道理。

    若謂生彼有别别功能.此 差别不可得故不應道理。

    若謂二種於一處所有滅功能.卽應二種俱於兩分有滅功 ******************** 能或無功能有過失故不應道理。

    如是等類應當思惟色藴刹那滅義.謂由任運壞滅 因故.遮計火等爲滅因故.遮計滅相爲滅因故.遮計二種爲滅因故.如是等類盡當了 知。

    又一切行是心果故.當知如心皆刹那滅。

    復次所造色於諸大種當言有異相耶.當 言無異相耶。

    謂有異相.何以故.異相可得故。

    此中異相者謂異根所行故.所以者何.由 餘色根能取大種復由餘根取所造色故。

    又可運轉不可運轉現可得故.謂從衆華運 轉香氣置巨蕂中世現可得.非彼堅等而可運轉。

    又變異不變異現可得故.謂煎[一]酥等 中有色味等變異差别可得.非彼堅等。

    是故當知大種造色其相有異。

    若於異相而執 爲一.於諸大種亦應爾耶.由諸大種其相展轉互相異故.若許爾者應當唯有一大種 耶.是故當知諸所造色望彼大種定有異相。

    如是等類應當思惟諸大種色獨非獨相。

     復次諸色所攝法幾是根性.幾是所行性。

    謂五是根性.六是所行性。

    問.何等所行境是 根所行耶。

    答.若根不壞等.如本地分中已廣說.謂由依處故.或由相故.或由方故.或由 時故.或由明了不明了故.或由全事一分事故。

    問.由幾因緣說諸根壞及不壞耶。

    答.由 注: [一]原刻作蘇.今依麗刻改. ******************** 二因緣.一由羸損故二由全壞故.與此相違當知不壞。

    又略由四緣諸根變異.一由外 緣所生謂由受用攝受損壞外境界故或由他輩所損益故.二由內緣所生謂由各别 不如理作意所生貪等諸纏煩惱故或由如理作意所生三摩鉢底等故.三由業緣所 生謂由先業增上緣力感得端正醜陋等故.四由自體變異所生謂彼諸根自相差别 故。

    問.由幾因緣意根壞耶。

    答.由四因緣.一由蓋所作謂於五蓋中隨由一蓋覆蔽其心. 二由散亂所作謂由鬼魅撓亂其心.三由未證所作謂彼內心猶未證得靜慮無色勝 品功德然於其中強發作意.四由未解所作謂於多聞工巧等事心未純熟強施方便。

     雲何色等境界望彼諸根名爲現前。

    謂色於眼非合非闇非極細遠亦非有障名爲現 前.要唯有見有明無障在可行處乃名現前.又於一眼雖闇障色亦名現前。

    聲於耳根 亦必非合非極細遠得名現前.有障無障若明若闇在可行處皆名現前。

    香味觸三於 鼻舌身唯合能取在可行處乃名現前所行境界。

    若諸天眼唯照有見有障無障若明 若闇若近若遠皆名現前.然在可行處非不可行處.若聖慧眼一切種色皆是所行。

    問. ******************** 如本地分說六種所行性.此何差别耶。

    答.初所行性謂有情世間所攝色及器世間所 攝色。

    第二所行性謂由三自性自性差别故.相差别故.作用差别故.分位差别故。

    色相 差别者謂青黃赤白等乃至廣說.作用差别者謂有表無表律儀不律儀非律儀非不 律儀所攝作用.分位差别者謂可意不可意色及順捨處色。

    聲相差别者謂執受大種 爲因非執受大種爲因執受非執受大種爲因.作用差别者謂語表業.分位差别者如 前應知。

    香相差别者謂根莖皮實華葉果香.作用差别者謂香味觸皆無作用.分位差 别如前應知。

    味相差别者謂甘苦等如前已說。

    觸相差别亦如前說多種應知。

    第三所 行性謂東南西北等方維差别應知.第四所行性謂過去未來現在差别應知.第五所 行性謂取實不實差别應知.第六所行性謂取一分事或徧滿事差别應知。

    如是等類 是名諸色境界現前差别應知。

    雲何名爲能生作意。

    謂由所依不壞故境界現前故所 起能引發心所。

    如是等類應當思惟色藴所行相。

    復次在欲界者依欲界身發起色界 大種現前.彼諸大種雲何與下界色共住爲異處耶.非異處耶。

    當言如水處沙非住異 ******************** 處。

    如是等類應當思惟色藴互相雜[一]相。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四 注: [一]陳本卷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