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
[一]原刻作增.今依麗刻改.
********************
爾。
若近住律儀當知由日出已後或由發起不同分心或於中間捨衆同分雖已受得 必復還捨。
[一]復次雲何無想定。
謂已離徧淨貪未離上貪由出離想作意爲先故諸心心所唯滅靜 唯不轉是名無想定.此是假有非實物有。
當知差别略有三種.一下品修二中品修三 上品修。
若下品修者於現法退不能速疾還引現前.若生無想有情天中所得依身不 甚清淨威光赫弈形色廣大如餘天衆.定當中夭。
若中品修者雖現法退然能速疾還 引現前.若生無想有情天中所感依身雖甚清淨光明赫弈形色廣大然不究竟最極 清淨.雖有中夭而不決定。
若上品修者必無有退.若生無想有情天中所感依身甚爲 清淨威光赫弈形色廣大又到究竟最極清淨.必無中夭窮滿夀量後方殞沒。
復次若 由此因此緣所有生得心心所滅是名無想。
復次雲何滅盡定。
謂已離無所有處貪未 離上貪或復已離由止息想作意爲先故諸心心法唯滅靜唯不轉是名滅盡定。
此定 唯能滅靜轉識.不能滅靜阿賴耶識.當知此定亦是假有非實物有。
此定差别略有三 注:[一]藏本卷五.
********************
種.下品修等.如前已說。
若下品修者於現法退不能速疾還引現前.中品修者雖現法 退然能速疾還引現前.上品修者畢竟不退。
有學聖者能入此定謂不還身證.無學聖 者亦復能入謂俱分解脫。
前無想定非學所入亦非無學.何以故.此中無有慧現行故 此上有勝寂靜住及生故.又復此定不能證得所未證得諸勝善法由是稽留誑幻處 故。
復次虛空雲何。
謂唯諸色非有所顯是名虛空。
所以者何.若處所行都無所得是處 方有虛空想轉.是故當知此唯假有非實物有。
復次雲何非擇滅。
謂若餘法生緣現前 餘法生故餘不得生唯滅唯靜名非擇滅。
諸所有法此時應生.越生時故彼於此時終 不更生.是故此滅亦是假有非實物有。
所以者何.此無有餘自相可得故。
此法種類非 離繫故復於餘時遇緣可生.是故非擇滅非一向決定。
若學見迹於卵溼二生北拘盧 洲無想天若女若扇搋迦若半擇迦無形二形等生及於後有若愛若願所得非擇滅 當知一向決定.由學見迹嘗不於後有起希願纏發生後有唯除未無餘永害[一]愛種子
故。
問.何因緣故名心不相應耶。
答.此是假想於諸事中爲起言說.於有色等二種俱非. 注:[一]原刻作受.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於有見等二種俱非。
如是廣說安立道理.一切當知如是已說。
[一]六種善巧謂藴善巧乃至根善巧.雲何應知是諸善巧廣建立義。
復次嗢柁南曰. 自性.義.差别. 次第.攝.依止。
問.何等是色自性。
答.略有十一謂眼等十色處及法處所攝色.又總有二謂四大種及 所造色.如是一切皆變礙相。
問.何等是受自性。
答.略有六種謂依眼等六觸所生.此復 二種若色爲依名身受無色爲依名心受.何以故.由前五根皆色性故。
問.若前五根皆 是色性依眼等受名身受者.何故眼等非唯是身。
答.由相異故.所以者何.眼等五根展 轉相異。
問.若眼等根其相異故非皆身相.依彼諸受由是因緣應非身受。
答.餘有色根 不離身故就彼爲名.此復何過。
問.若不離身故無過者.意根亦爾不離身轉依意根受 應名身受.是卽一切皆是身受無心受耶。
答.諸有色根定不離身.意卽不爾.故無有過。
所以者何.生無色界有情意根離身而轉.是故五根所生諸受合名身受唯依意者獨 名心受.故總說二謂身心受。
又一切受皆領納相。
問.何等是想自性。
答.此亦六種如前 注:[一]陳本卷下.
********************
應知.又想有六一有相想二無相想三狹小想四廣大想五無量想六無所有想.又略
有二一世閒想二出世閒想。
狹小想者謂欲[一]纏想.廣大想者謂色纏想.無量想者謂空
識無邊處纏想.無所有想者謂無所有處纏想.卽此一切名有相想.無相想者謂有頂
想及一切出世閒學無學想。
又一切想皆等了相。
問.何等是行自性。
答.此亦六種如前 應知.又此行相由五種類令心造作.一爲境隨與二爲彼合會三爲彼别離四能發雜 染業五令心自在轉.又此行相略有三種一者善行二不善行三無記行.又一切行皆 造作相。
問.何等是識自性。
答.略有六種所謂眼識乃至意識是識自性差别.又識有三 種一領受差别二採境差别三分位差
若近住律儀當知由日出已後或由發起不同分心或於中間捨衆同分雖已受得 必復還捨。
謂已離徧淨貪未離上貪由出離想作意爲先故諸心心所唯滅靜 唯不轉是名無想定.此是假有非實物有。
當知差别略有三種.一下品修二中品修三 上品修。
若下品修者於現法退不能速疾還引現前.若生無想有情天中所得依身不 甚清淨威光赫弈形色廣大如餘天衆.定當中夭。
若中品修者雖現法退然能速疾還 引現前.若生無想有情天中所感依身雖甚清淨光明赫弈形色廣大然不究竟最極 清淨.雖有中夭而不決定。
若上品修者必無有退.若生無想有情天中所感依身甚爲 清淨威光赫弈形色廣大又到究竟最極清淨.必無中夭窮滿夀量後方殞沒。
復次若 由此因此緣所有生得心心所滅是名無想。
復次雲何滅盡定。
謂已離無所有處貪未 離上貪或復已離由止息想作意爲先故諸心心法唯滅靜唯不轉是名滅盡定。
此定 唯能滅靜轉識.不能滅靜阿賴耶識.當知此定亦是假有非實物有。
此定差别略有三 注:
若下品修者於現法退不能速疾還引現前.中品修者雖現法 退然能速疾還引現前.上品修者畢竟不退。
有學聖者能入此定謂不還身證.無學聖 者亦復能入謂俱分解脫。
前無想定非學所入亦非無學.何以故.此中無有慧現行故 此上有勝寂靜住及生故.又復此定不能證得所未證得諸勝善法由是稽留誑幻處 故。
復次虛空雲何。
謂唯諸色非有所顯是名虛空。
所以者何.若處所行都無所得是處 方有虛空想轉.是故當知此唯假有非實物有。
復次雲何非擇滅。
謂若餘法生緣現前 餘法生故餘不得生唯滅唯靜名非擇滅。
諸所有法此時應生.越生時故彼於此時終 不更生.是故此滅亦是假有非實物有。
所以者何.此無有餘自相可得故。
此法種類非 離繫故復於餘時遇緣可生.是故非擇滅非一向決定。
若學見迹於卵溼二生北拘盧 洲無想天若女若扇搋迦若半擇迦無形二形等生及於後有若愛若願所得非擇滅 當知一向決定.由學見迹嘗不於後有起希願纏發生後有唯除未無餘永害
問.何因緣故名心不相應耶。
答.此是假想於諸事中爲起言說.於有色等二種俱非. 注:
如是廣說安立道理.一切當知如是已說。
復次嗢柁南曰. 自性.義.差别. 次第.攝.依止。
問.何等是色自性。
答.略有十一謂眼等十色處及法處所攝色.又總有二謂四大種及 所造色.如是一切皆變礙相。
問.何等是受自性。
答.略有六種謂依眼等六觸所生.此復 二種若色爲依名身受無色爲依名心受.何以故.由前五根皆色性故。
問.若前五根皆 是色性依眼等受名身受者.何故眼等非唯是身。
答.由相異故.所以者何.眼等五根展 轉相異。
問.若眼等根其相異故非皆身相.依彼諸受由是因緣應非身受。
答.餘有色根 不離身故就彼爲名.此復何過。
問.若不離身故無過者.意根亦爾不離身轉依意根受 應名身受.是卽一切皆是身受無心受耶。
答.諸有色根定不離身.意卽不爾.故無有過。
所以者何.生無色界有情意根離身而轉.是故五根所生諸受合名身受唯依意者獨 名心受.故總說二謂身心受。
又一切受皆領納相。
問.何等是想自性。
答.此亦六種如前 注:
狹小想者謂欲
又一切想皆等了相。
問.何等是行自性。
答.此亦六種如前 應知.又此行相由五種類令心造作.一爲境隨與二爲彼合會三爲彼别離四能發雜 染業五令心自在轉.又此行相略有三種一者善行二不善行三無記行.又一切行皆 造作相。
問.何等是識自性。
答.略有六種所謂眼識乃至意識是識自性差别.又識有三 種一領受差别二採境差别三分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