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一

關燈
相。

    如是徧知自心雜 染愛樂相已.此心清淨行苾芻復能徧知自心雜染過患相。

    謂作是念今我此有貪心 能爲自害能爲他害能爲俱害.能生現法罪能生後法罪能生現法後法罪.又能爲緣 生彼所生身心憂苦.如於有貪性如是乃至於放逸愛樂性當知亦爾。

    復作是念此有 貪心乃至放逸愛樂心有過患故有疫有橫有災有惱。

    如是徧知自心雜染過患相已 復能徧知自心雜染還滅方便善巧相.謂我今不應隨自雜染有諸過患有疫有橫有 災有惱心自在轉.必令自心隨我勢力自在而轉.彼旣如是了知我今不應隨順自心 而轉當令自心隨我轉已.數數思擇令有貪心捨有貪性無貪性中安住愛樂。

    又復於 彼見勝功德.如是乃至令捨放逸愛樂住性.乃至於常勤修習諸善法中安住愛樂。

    又 復於彼見勝功德彼多安住如是行已.爾時其心不由思擇於常勤修習諸善法中自 然安住愛樂.於前雜染愛樂性中深生厭責。

    由此因緣心清淨行苾芻如實了知自心 雜染愛樂速疾迴轉無譬喻性.又能善知如是雜染心有過患性.又能善知如是雜染 ******************** 心還滅方便.由如是故心清淨行苾芻速能證得無上心清淨性所謂諸漏永盡。

    復次 當辯心善巧差别及心轉善巧差别.謂依徧計所執自性當知心善巧差别.[一]依依他起 自性當知心轉善巧差别。

    [二]復次若能善巧熏修心者得二勝利.一於果時觸證安樂二 於因時自在而轉。

    復次心混濁者有三過失.一不如理作意過失二隨眠過失三起纏 過失。

    問.如世尊言唯當於心深善勇猛如理觀察.念住中說要當於身住循身觀乃至 於法住循法觀.此何密意。

    答.爲顯四念住唯觀察心故.謂觀心執受觀心領納觀心了 别觀心染淨.唯爲觀察心所執受心所領納心了别境心染淨故說四念住。

    復次有諸 苾芻住三種住行六正行於大師教多有所作.謂住解脫住住解脫門住及住能引解 脫門法住.行無間行行善受思惟行行修所引善根生起行行離諸愛味簡擇諦行行 卽於此無增上慢行行正清淨受用行。

    復次有二種捨施.一受者捨施二施者捨施.施 果亦有二種.一得大財富二得此等流受用勝解。

     復次當辯證成道理。

    問.依何道理應知宣說唯從未來非實非有諸行相生。

    答.若未來 注: [一]此字依麗刻加. [二]藏本卷二. ******************** 法行相實有而得生者.此法爲轉而說生耶謂從未來世處轉向現在世處.爲死生耶 謂未來世死生現在世.爲彼爲緣而得生耶謂於未來法住不變用彼爲緣於現在世 有餘法生.爲有業用而說生耶謂於未來本無業用至現在世方有業用.爲圓滿相而 說生耶謂於未來相未圓滿至現在世相乃圓滿.爲由異相而說生耶謂於未來有未 來分及有因分由此二種其相有異來至現在有現在分及有果分由此二種其相有 異。

    如是六種諸法生起皆不應理。

    何以故.非無方無處法有從異方轉趣異方義.亦非 未生未已生法而有死義.若彼爲緣而得生者便異法生非未來生此於未來便爲未 有。

    又一切法第一義中無作用故.業用離相異不可得.唯卽於相而假建立.設有異者 未來現在同實有相唯說現在獨有業用理不可得.又此業用便應本無而今得生.又 與世尊微妙言說卽成相違如說諸行非常非恆.汝顯諸行業用無常由此義故行應 是常。

    等於一相[一]若相異分得是有者相之異分何故不有.又相異分本無今有相之異 分何故不成本無今有.又離色等一切行相餘未來分必不可得.又應未來無有異相 注: [一]此二字依麗刻及藏本加.藏本意雲.同是與相爲一若於相有異分者.何不卽相爲異分. ******************** 現在方有異相生起。

    如是已辯證成道理.依此道理應知宣說未來諸法一切行相非 實非有本無今有.如於未來如是過去隨其所應由此道理當知宣說非實非有。

    復次 過去行雲何。

    謂相已滅沒.自性已捨。

    現在行雲何。

    謂相未滅沒.自性未捨.生時暫住。

    未 來行雲何。

    謂因現有自相未生.未得自性。

    問.若彼諸行未來本無而得生者.空華兔角 石女兒等何故不生。

    答.由空華等無生因故.一切諸行各各差别定有生因。

    問.若一切 行各各差别有生因者。

    何因緣故諸行俱時不頓生耶。

    答.諸行雖有各别生因.然必待 緣方得生起.若彼彼行生緣現前彼彼行因生彼彼行.是故諸行雖現有因然無俱時 頓生起過。

    復次此中雲何名諸行因.何等名緣。

    謂薄伽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