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一乘寶性論卷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行無明住地緣亦如是故。
因相者謂無明住地緣行.卽此無 明住地緣行爲因.如行緣識無漏業緣亦如是故。
生相者謂無明住地緣依無漏業 因生三種意生身.如四種取緣依有漏業因而生三界.三種意生身生亦如是故。
壞 相者謂三種意生身緣不可思議變易死.如依生緣故有老死.三種意生身緣不可 ******************** 思議變身死亦如是應知。
又一切煩惱染皆依無明住地根本.以不離無明住地聲 聞辟支佛大力菩薩未得遠離無明住地垢.是故未得究竟無[一]爲淨波羅蜜。
又卽依 彼無明住地緣.以細相戲論習未得永滅.是故未得究竟無爲我波羅蜜。
又卽緣彼 無明住地有細相戲論集因無漏業生.於意陰未得永滅.是故未得究竟無爲樂波 羅蜜。
以諸煩惱染業染生染未得永滅.是故未證究竟甘露如來法身.以未遠離不 可思議變易生死常未究竟.是故未得不變異體.是故未得究竟無爲常波羅蜜。
又 如煩惱染無明住地亦如是.如業染無漏業行亦如是.如生染三種意生身及不可 思議變易生死亦如是。
如聖者勝鬘經言.世尊譬如取緣有漏業因而生三有.如是 世尊依無明住地緣無漏業因生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三種意生身.世尊此三 乘地彼三種意生身生爲無漏業生依無明住地有緣非無緣.如是等勝鬘經中廣 說應知。
[二]復次以聲聞辟支佛大力菩薩三種意生身中無淨我樂常波羅蜜彼岸功
德身.是故聖者勝鬘經言.唯如來法身是常波羅蜜樂波羅蜜我波羅蜜淨波羅蜜
注:
[一]原刻下衍清字.今依麗刻刪.
[二]原刻此下別爲一段.題雲一切衆生有如來藏品之二.今依麗刻刪.
********************
如是等故。
此明何義.以如來法身自性清淨離一切煩惱障智障習氣故名爲淨.是 故說言唯如來法身是淨波羅蜜.以得寂靜第一自在我故離無我戲論究竟寂靜 故名爲我.是故說言唯如來法身是我波羅蜜.以得遠離意生陰身因故名爲樂.是 故說言唯如來法身是樂波羅蜜.以世閒涅槃平等證故故名爲常.是故說言唯如 來法身是常波羅[一]蜜。
又復略說有二種法依此二法如來法身有淨波羅蜜應知.何 等爲二.一者本來自性清淨以同相故.二者離垢清淨以勝相故。
有二種法依此二 法如來法身有我波羅蜜應知.何等爲二.一者遠離諸外道邊以離虛妄我戲論故. 二者遠離諸聲聞邊以離無我戲論故。
有二種法依此二法如來法身有樂波羅蜜 應知.何等爲二.一者遠離一切苦.二者遠離一切煩惱習氣。
此明何義雲何遠離一 切苦.以滅一切種苦故以滅一切意生身故.雲何遠離煩惱習氣.以證一切法故。
有 二種法依此二法如來法身有常波羅蜜應知.何等爲二.一者不滅一切諸有爲行 以離斷見邊故.二者不取無爲涅槃以離常見邊故.以是義故聖者勝鬘經中說言. 注:[一]藏本下有二頌.總標次段文義.今缺.
********************
世尊見諸行無常是斷見非正見見涅槃常是常見非正見.妄想見故作如是見故.
以是義故依如是向說法界法門第一義諦卽世閒法名爲涅槃.以此二法不分別
故以證不住世閒涅槃故。
是故偈言. 無分別之人 不分別世閒 不分別涅槃 涅槃有平等。
後半偈者示現何義。
偈言. 若無佛性者 不得厭諸苦 不求涅槃樂 亦不欲不願。
以是義故聖者勝鬘經言世尊若無如來藏者不得厭苦樂求涅槃亦無欲涅槃亦 不[一]願求如是等.此明何義.略說佛性清淨正因於不定聚衆生能作二種業.何等爲
二.一者依見世閒種種苦惱厭諸苦故生心欲離諸世閒中一切苦惱.偈言若無佛
性者不得厭諸苦故.二者依見涅槃樂悕寂樂故生求心欲心願心.偈言若無佛性
者不求涅槃樂亦不欲不願故。
又欲者求涅槃故.求者悕涅槃故.悕者於悕求法中 不怯弱故.欲得者於所求法中方便追求故及諮問故.願者所期法中所期法者心 注:[一]原刻下衍不字.今依麗刻刪.
********************
心相行。
是故偈言. 見苦果樂果 依此性而有. 若無佛性者 不起如是心。
此偈明何義.凡有所見世閒苦果者凡所無見涅槃樂果者.此二種法善根衆生有 一切依因真如佛性.非離佛性無因緣故起如是心.偈言見苦果樂果此依性而有 故。
若無因緣生如是心者一闡提等無涅槃性應發菩提心.偈言若無佛性者不起 如是心故。
以性未離一切客塵煩惱諸垢於三乘中未曾修習一乘信心.又未親近 善知識等亦未修習親近善知識因緣.是故華嚴經性起品言次有乃至邪見聚等 衆生身中皆有如來日輪光照作彼衆生利益作未來因善根增長諸白法故。
向說 一闡提常不入涅槃無涅槃性者此義雲何.爲欲示現謗大乘因故。
此明何義.爲欲 迴轉誹謗大乘心不求大乘心故依無量時故如是說.以彼實有清淨性故.不得說 言彼常畢竟無清淨性。
又依相應義故說一偈. 大海器寶水 無量不可盡 如燈明觸色 性功德如是。
******************** 此初半偈示現何義.偈言. 佛法身慧定 悲攝衆生性 海珍寶水等 相似相對法。
此偈明何義.
因相者謂無明住地緣行.卽此無 明住地緣行爲因.如行緣識無漏業緣亦如是故。
生相者謂無明住地緣依無漏業 因生三種意生身.如四種取緣依有漏業因而生三界.三種意生身生亦如是故。
壞 相者謂三種意生身緣不可思議變易死.如依生緣故有老死.三種意生身緣不可 ******************** 思議變身死亦如是應知。
又一切煩惱染皆依無明住地根本.以不離無明住地聲 聞辟支佛大力菩薩未得遠離無明住地垢.是故未得究竟無
又卽依 彼無明住地緣.以細相戲論習未得永滅.是故未得究竟無爲我波羅蜜。
又卽緣彼 無明住地有細相戲論集因無漏業生.於意陰未得永滅.是故未得究竟無爲樂波 羅蜜。
以諸煩惱染業染生染未得永滅.是故未證究竟甘露如來法身.以未遠離不 可思議變易生死常未究竟.是故未得不變異體.是故未得究竟無爲常波羅蜜。
又 如煩惱染無明住地亦如是.如業染無漏業行亦如是.如生染三種意生身及不可 思議變易生死亦如是。
如聖者勝鬘經言.世尊譬如取緣有漏業因而生三有.如是 世尊依無明住地緣無漏業因生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三種意生身.世尊此三 乘地彼三種意生身生爲無漏業生依無明住地有緣非無緣.如是等勝鬘經中廣 說應知。
此明何義.以如來法身自性清淨離一切煩惱障智障習氣故名爲淨.是 故說言唯如來法身是淨波羅蜜.以得寂靜第一自在我故離無我戲論究竟寂靜 故名爲我.是故說言唯如來法身是我波羅蜜.以得遠離意生陰身因故名爲樂.是 故說言唯如來法身是樂波羅蜜.以世閒涅槃平等證故故名爲常.是故說言唯如 來法身是常波羅
又復略說有二種法依此二法如來法身有淨波羅蜜應知.何 等爲二.一者本來自性清淨以同相故.二者離垢清淨以勝相故。
有二種法依此二 法如來法身有我波羅蜜應知.何等爲二.一者遠離諸外道邊以離虛妄我戲論故. 二者遠離諸聲聞邊以離無我戲論故。
有二種法依此二法如來法身有樂波羅蜜 應知.何等爲二.一者遠離一切苦.二者遠離一切煩惱習氣。
此明何義雲何遠離一 切苦.以滅一切種苦故以滅一切意生身故.雲何遠離煩惱習氣.以證一切法故。
有 二種法依此二法如來法身有常波羅蜜應知.何等爲二.一者不滅一切諸有爲行 以離斷見邊故.二者不取無爲涅槃以離常見邊故.以是義故聖者勝鬘經中說言. 注:
是故偈言. 無分別之人 不分別世閒 不分別涅槃 涅槃有平等。
後半偈者示現何義。
偈言. 若無佛性者 不得厭諸苦 不求涅槃樂 亦不欲不願。
以是義故聖者勝鬘經言世尊若無如來藏者不得厭苦樂求涅槃亦無欲涅槃亦 不
又欲者求涅槃故.求者悕涅槃故.悕者於悕求法中 不怯弱故.欲得者於所求法中方便追求故及諮問故.願者所期法中所期法者心 注:
是故偈言. 見苦果樂果 依此性而有. 若無佛性者 不起如是心。
此偈明何義.凡有所見世閒苦果者凡所無見涅槃樂果者.此二種法善根衆生有 一切依因真如佛性.非離佛性無因緣故起如是心.偈言見苦果樂果此依性而有 故。
若無因緣生如是心者一闡提等無涅槃性應發菩提心.偈言若無佛性者不起 如是心故。
以性未離一切客塵煩惱諸垢於三乘中未曾修習一乘信心.又未親近 善知識等亦未修習親近善知識因緣.是故華嚴經性起品言次有乃至邪見聚等 衆生身中皆有如來日輪光照作彼衆生利益作未來因善根增長諸白法故。
向說 一闡提常不入涅槃無涅槃性者此義雲何.爲欲示現謗大乘因故。
此明何義.爲欲 迴轉誹謗大乘心不求大乘心故依無量時故如是說.以彼實有清淨性故.不得說 言彼常畢竟無清淨性。
又依相應義故說一偈. 大海器寶水 無量不可盡 如燈明觸色 性功德如是。
******************** 此初半偈示現何義.偈言. 佛法身慧定 悲攝衆生性 海珍寶水等 相似相對法。
此偈明何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