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一乘寶性論卷第二

關燈
種菩薩莊嚴.八種菩薩光明.十六種菩薩摩訶薩大悲.三十 二種諸菩薩業。

    已說佛性義.次說佛菩提.有十六種無上菩提大慈悲心。

    已說佛菩 提.次說諸佛如來功德.所謂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

    已說功德.次說如來三十 二種無上大業。

    如是七種金剛句義彼修多羅廣說體相如是應知。

    問曰.此七種句 有何次第。

    答曰.[一]偈言. 從佛次有法 次法復有僧 僧次無礙性 從性次有智. 十力等功德 爲一切衆生 而作利益業 有如是次第。

     注: [一]藏本此段一頌.今廣爲二. ******************** [一]已說一品具攝此論法義體相.次說七品具攝此論法義體相解釋偈義應知。

     [二]佛寶品第二 歸敬三寶者此明何義.所有如來教化衆生彼諸衆生歸依於佛.尊敬如來歸依於 法.尊敬如來歸依於僧.依於三寶說[三]十二偈。

    初明佛寶故說[四]四偈. 佛體無前際 及無中閒際 亦復無後際 寂靜自覺知. 旣自覺知已 [五]爲欲令他知 是故爲彼說 無畏常恆道. 佛能執持彼 智慧慈悲刀 及妙金剛杵 割截諸苦芽. 摧碎諸見山 覆藏顛倒意 及一切稠林 故我今敬禮。

     此偈示現何義.偈言. 無爲體.自然.不依他而知. 智悲.及以力. 自.他利具足。

     此偈略明佛寶所攝八種功德。

    何等爲八.一者無爲體二者自然三者不依他知四 者智五者悲六者力七者自利益八者他利益。

    偈言. 注: [一]藏本缺此段. [二]藏本不分品. [三]藏本頌數不同.缺此標句. [四]藏本此段但有一頌.今廣爲四. [五]原刻此句作覺他令他覺.今依麗刻及藏本改.長行牒句同. ******************** 非初非中後 自性無爲體 及法體寂靜 故自然應知. 唯內身自證 故不依他知 如是三覺知 慈心爲說道. 智悲及力等 拔苦煩惱刺 初三句自利 後三句利他。

     此偈明何義.遠離有爲名曰無爲應知.又有爲者生住滅法.無彼有爲是故佛體非 初中後故得名無爲法身應知.偈言佛體無前際及無中閒際亦復無後際故。

    又復 遠離一切戲論虛妄分别寂靜體故名爲自然應知.偈言寂靜故。

    不依他知者不依 他因緣證知故.不依他因緣證知者不依他因緣生故.不依他因緣生者自覺不依 他覺故.如是依於如來無爲法身相故一切佛事無始世來自然而行常不休息.如 是希有不可思議諸佛境界不從他聞不從他聞者不從師聞自在智無言之體而 自覺知.旣自覺知已然後爲他生盲衆生令得覺知.爲彼證得無爲法身說無上道 是故名爲無上智悲應知.偈言自覺知旣自覺知已爲欲令他知是故爲彼說無畏 常恆道故。

    無畏常恆道者明道無畏是常是恆.以出世閒不退轉法如是次第.又拔 ******************** 他苦煩惱根本如來智慧慈悲神力如是三句刀金剛杵譬喻示現。

    又以何者爲苦 根本.略說言之謂三有中生名色是.又何者爲煩惱根本.謂身見等虛妄邪見疑[一]戒 取等.又名色者是彼所攝所生苦芽應知.如來智慧慈悲心等能割彼芽以是義故 說刀譬喻.偈言佛能執持彼智慧慈悲刀故割截諸苦芽故。

    又邪見疑所攝煩惱見 道遠離.以世閒智所不能知稠林煩惱不能破壞.如世閒中樹林牆等彼相似法以 如來力能破壞.彼以是故說金剛杵喻.偈言及妙金剛杵摧碎諸見山覆藏顛倒意 及一切稠林故。

    此六種句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中次第顯說應知。

     應雲何知.彼經中言文殊師利如來應正徧知不生不滅者此明如來無爲之相.又 復次說無垢清淨瑠璃地中帝釋王身鏡像現等如是乃至九種譬喻皆明如來不 生不滅.又言文殊師利如來應正徧知清淨法身亦復如是不動不生心不戲論不 分别無分别不思無思不思議無念寂滅寂靜不生不滅不可見不可聞不可齅不 可嘗不可觸無諸相不可覺不可知.如是等句皆說寂靜差别之相。

    此明何義.明佛 注: [一]原刻作惑.今依麗刻改. ******************** 一切所作事中遠離一切戲論分别寂靜自然。

    次說餘殘修多羅.彼中說言如實覺 知一切法門者.此明如來不依他故證大菩提。

    又復次說如來菩提有十六種.是故 經言文殊師利如來如是如實覺知一切諸法觀察一切衆生法性不淨有垢有點 奮迅於諸衆生大悲現前.此明如來無上智悲應知。

    文殊師利如來如是如實覺知 一切法者如向所說無體爲體如實覺知.如實覺知者如實無分别智知故.觀察一 切衆生法性者乃至邪聚衆生如我身中法性法體法界如來藏等彼諸衆生亦復 如是無有差别如來智眼了了知故.不淨者以諸凡夫煩惱障故.有垢者以諸聲聞 辟支佛等有智障故.有點者以諸菩薩摩訶薩等依彼二種習氣障故.奮迅者能如 實知種種衆生可化方便入彼衆生可化方便種種門故.大悲者成大菩提得於一 切衆生平等大慈悲心爲欲令彼一切衆生如佛證智如是覺知證大菩提故.次於 一切衆生平等轉大法輪常不休息.如是三句能作他利益故名爲力應知。

    又此六 句次第.初三種句謂無爲等功德如來法身相應示現自利益.餘三句所謂智等示 ******************** 現他利益。

    又復有義.以有智慧故證得第一寂靜法身是故名爲自身利益.又依慈 悲力等二句轉大法輪示現他利益。

    已說佛寶.次明法寶。

     [一]法寶品第三 論曰.依彼佛寶有真法寶.以是義故次佛寶後示現法寶。

    依彼法寶故說[二]四偈. 非有亦非無 亦復非有無 亦非卽於彼 亦復不離彼. 不可得思量 非聞慧境界 出離言語道 內心知清淨. 彼真妙法日 清淨無塵垢 大智慧光明 普照諸世閒. 能破諸曀障 覺觀貪瞋癡 一切煩惱等 故我今敬禮。

     此偈示現何義.偈言. 不思議.不二.  無分.淨.現.對. 依何得何法 [三]離法.二諦相。

     此偈略明法寶所攝八種功德。

    何等爲八.一者不可思議二者不二三者無分别四 者淨五者顯現六者對治七者離八者離因。

    離者.偈言. 注: [一]藏本不分品. [二]藏本此段但有一頌.今廣爲四. [三]藏本作離貪.次頌離字同. ******************** 滅諦道諦等 二諦攝取離 彼各三功德 次第說應知。

     此偈明何義.前六功德中初三種功德不思議不二及無分别等示現彼滅諦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