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中觀釋論卷第十
關燈
小
中
大
spanclass="h">[二]後邊等四見 伺察亦皆無。
復次頌言. 若世間有邊 雲何有後世.若世間無邊 雲何有後世。
釋曰.言有邊者譬如世間梵燒種子不復有其相續和合.是故亦無後世可有.言無 邊者亦無種類所作果故.是故邊無邊二而悉不有。
復次頌言. 此諸藴相續 如世然燈燄.以是故世間 邊無邊不然。
注:[一]勘中論頌本.此下釋第十九頌.法若定有來.及定有去者.生死則無始.而實無此事.今譯未牒.
[二]勘中論頌本無此文意.當是譯家改釋文爲之.
********************
釋曰.[一]此復雲何.若先藴已壞不因是藴後藴復生此卽說爲世間有邊.謂諸藴已滅
無和合故.若先藴不壞亦不因是藴後藴不生此卽說爲世間無邊.謂以先藴一切
分位二俱不見.是故世間有邊無邊此皆不有。
復次頌言. 若一分有邊 若一分無邊.邊無邊共有 世間非道理。
釋曰.若我是一亦不可得.此復雲何.故頌遣言.[二]雲何一取者 一分是有壞.
雲何一所取 一分是不壞。
釋曰.壞及不壞各一分者皆非道理.此中意者若言二分亦悉止遣。
復有人言.非有 邊非無邊應可有耶.故頌答言. 若有邊無邊 是二可成者.非有非無邊 隨所欲應成。
釋曰.此中何故須止遣耶.謂若有所得卽有過失.其或無者又復雲何。
如是若有決 定所得此卽離於中論所說.若或無所得者雲何於彼實不實法中有遮遣耶.若汝 注:[一]勘中論頌本.此下釋第二十三四頌.若先五陰壞.不因是五陰.更生後五陰.世間則有邊.若先陰不壞.亦不因是陰.而生後五陰.世間則無邊.今譯未牒.
[二]勘中論頌本.此下半頌說雲何一分不壞.又次頌前半說雲何一分有壞.今譯互缺.
********************
所樂乃至衆生有所得者卽非中論所說.有相違故。
由此應知世俗諦中卽有所得. 勝義諦中一切遮遣.雖言無所得於他所得亦容有成.非悉遮遣.謂於和合有相違 故。
若爾卽於比量而不相違.但於勝義諦分各别遮遣.有所得故.世俗法中非離所 作.謂與世俗一向義邊諸緣生法不相違故。
若謂定實有所得者亦非道理.何以故. 見量相違故。
此中應問若爾於有分中豈不相違.答.見量無所得故此無過失.是故 應知諸言自者皆見量攝.此卽是爲不顛倒說。
此復雲何能了知耶.謂於二中若了 不二卽無虛誑.若於見量比量法中了達見量比量之義是爲正說。
於諸分位中若 微細若廣多一切義門得決定見量者.彼見量智於一切因及彼一切世俗法中無 不了達.然於一切以見量所證皆如夢幻如乾闥婆城等.若於一切不如實義中皆 非見量此說正理。
若於形顯色等所取相中先所慣習諸思念事於夢所見.此等皆 如盲人觀色.由此應知世間一切此彼所取皆如夢中昔慣習事及睡眠人慣習思 念有何差别.但從往昔習念而有沈於夢寐覺已卽無。
世間一切悉無所得.於見生 ******************** 中有所得相起分别者皆如夢等.若於夢中所見色像此亦非無。
又過去生中已起 别異一切色像與見生中夢中起者而各有異.不和合故.如三摩地所生大種所成 三摩地境界此相似者形顯色等所成亦然.是故一切境界無實皆是夢中意識所 起。
此卽比量之名如比量義而不相違.此如是等廣說證成如來決定一切所說無 不和合.是故世俗勝義一切所說於彼世俗勝義諦中俱不相違。
今此應知諸見不 生.下頌所說如是證成. 當知一切法 常等皆空性.何人以何緣 何處生是見。
釋曰.此中亦無諸見所起一切境界.作者作業此等諸法皆是無生.如是一切種種 分别所生諸見起多種苦及多種類若能了知無種類已.普徧世間起大悲心皆如 親友。
總結頌曰. 佛爲世間斷諸見 宣說一切微妙法.起悲愍心利衆生 稽首瞿曇大聖主。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十 ********************
復次頌言. 若世間有邊 雲何有後世.若世間無邊 雲何有後世。
釋曰.言有邊者譬如世間梵燒種子不復有其相續和合.是故亦無後世可有.言無 邊者亦無種類所作果故.是故邊無邊二而悉不有。
復次頌言. 此諸藴相續 如世然燈燄.以是故世間 邊無邊不然。
注:
復次頌言. 若一分有邊 若一分無邊.邊無邊共有 世間非道理。
釋曰.若我是一亦不可得.此復雲何.故頌遣言.
釋曰.壞及不壞各一分者皆非道理.此中意者若言二分亦悉止遣。
復有人言.非有 邊非無邊應可有耶.故頌答言. 若有邊無邊 是二可成者.非有非無邊 隨所欲應成。
釋曰.此中何故須止遣耶.謂若有所得卽有過失.其或無者又復雲何。
如是若有決 定所得此卽離於中論所說.若或無所得者雲何於彼實不實法中有遮遣耶.若汝 注:
由此應知世俗諦中卽有所得. 勝義諦中一切遮遣.雖言無所得於他所得亦容有成.非悉遮遣.謂於和合有相違 故。
若爾卽於比量而不相違.但於勝義諦分各别遮遣.有所得故.世俗法中非離所 作.謂與世俗一向義邊諸緣生法不相違故。
若謂定實有所得者亦非道理.何以故. 見量相違故。
此中應問若爾於有分中豈不相違.答.見量無所得故此無過失.是故 應知諸言自者皆見量攝.此卽是爲不顛倒說。
此復雲何能了知耶.謂於二中若了 不二卽無虛誑.若於見量比量法中了達見量比量之義是爲正說。
於諸分位中若 微細若廣多一切義門得決定見量者.彼見量智於一切因及彼一切世俗法中無 不了達.然於一切以見量所證皆如夢幻如乾闥婆城等.若於一切不如實義中皆 非見量此說正理。
若於形顯色等所取相中先所慣習諸思念事於夢所見.此等皆 如盲人觀色.由此應知世間一切此彼所取皆如夢中昔慣習事及睡眠人慣習思 念有何差别.但從往昔習念而有沈於夢寐覺已卽無。
世間一切悉無所得.於見生 ******************** 中有所得相起分别者皆如夢等.若於夢中所見色像此亦非無。
又過去生中已起 别異一切色像與見生中夢中起者而各有異.不和合故.如三摩地所生大種所成 三摩地境界此相似者形顯色等所成亦然.是故一切境界無實皆是夢中意識所 起。
此卽比量之名如比量義而不相違.此如是等廣說證成如來決定一切所說無 不和合.是故世俗勝義一切所說於彼世俗勝義諦中俱不相違。
今此應知諸見不 生.下頌所說如是證成. 當知一切法 常等皆空性.何人以何緣 何處生是見。
釋曰.此中亦無諸見所起一切境界.作者作業此等諸法皆是無生.如是一切種種 分别所生諸見起多種苦及多種類若能了知無種類已.普徧世間起大悲心皆如 親友。
總結頌曰. 佛爲世間斷諸見 宣說一切微妙法.起悲愍心利衆生 稽首瞿曇大聖主。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