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中觀釋論卷第十

關燈
義諦中亦無如來.亦復 不說有涅槃法.於彼一切種類法中而悉無彼涅槃可有。

    後復遮遣.故下頌言. 注: [一]勘中論頌本.此下應牒第十八頌.如來現在時.不言有與無.亦不言有無.非有及非無.今譯缺略. ******************** 非生死涅槃 有少法差别.涅槃與生死 亦無少差别。

     釋曰.謂以生死因果二法所成諸藴由此施設.而彼諸藴自性空故不生不滅.是故 不生不滅二法平等.以平等故生死涅槃無有差别。

    復次頌言. 實際涅槃際 空際生死際.非彼二中間 有毫釐差别。

     釋曰。

    法性無差别猶如虛空.無方分等諸相分别。

    此中意者諸法空性卽成涅槃.所 成法中若謂決定有所得者彼卽是空。

    一切異見諸有言說無體可說.亦非勝義諦 中有彼諸見而可成故.是故如來滅後有不有等常無常等邊無邊等而悉不說。

    頌 總攝言. 依止於涅槃 先際及後際.說常等邊等 有無等諸見。

     釋曰。

    如其次第此說應知。

    復次頌言. 若諸法皆空 何有邊無邊 亦有亦無邊 非有非無邊。

     復次頌言. ******************** 何一性異性.何有常無常 亦常亦無常 非常非無常。

     釋曰.分别自性無所依止.此中意者分别無體故。

    復有人言.勝義諦中有其涅槃彼 有所得.謂佛世尊以清淨意分别說法.於勝義諦中亦有法可說。

    復次論者以頌遣 言. 諸所得皆寂 遠離諸嬈惱.無我無所成 諸法無所得。

     釋曰.法自性空故一切分别而亦止息.謂以法性本無所生故佛亦無少法可說.但 以作業所依而有所成種種施設有性皆空.於諸行中故佛亦無少法可說。

     觀夢幻品第二十六 復次論者謂餘人言.今此如是應知所說皆如夢幻有所和合.彼諸趣等差别分别 亦如乾闥婆城.諸行所起皆是緣生.此等廣說皆謂證成世俗緣生對治之法有所 宣說.此說皆是不顛倒義。

    故下頌言. 衆生無明覆 後復起三行.由三行造業 生人等諸趣。

     ******************** 釋曰.言三行者謂身語意見所造作.又謂福行罪行及不動行。

    復次頌言. 以行爲因故 而取著於識.由著彼識故 增長於名色。

     釋曰.此畢竟說因名故有色.積色成藴故名色藴。

    復次頌言. 由名色增故 而生於六處.六處隨起觸 所生如次說。

     復次頌言. 因眼及與色 與名色爲緣.如是法和合 是故識生起。

     釋曰.是中復以作意和合如彼眼識與名色爲緣有所生起.餘耳識等與名色爲緣 有所生起所說亦然。

    復次頌言. 由眼色識三 故能生於觸.從觸復起受 此受相三種。

     復次頌言. 因受起於愛 以受故愛生.從愛生於取 所取有四種。

     釋曰.此復雲何.所言取者謂欲取愛取戒禁取我語取等。

    復次頌言. ******************** 因取故有有 謂取者有故.若無取解脫 是故無彼有。

     復次頌言. 有者謂五藴 從藴故起生.生故有老死 及憂悲苦等。

     釋曰.何名五藴.此說卽是五取藴故.由此有彼諸衆生聚諸行生起。

    復次頌言. 諸憂悲苦惱 皆從生所起.如是卽唯有 一大苦藴生。

     釋曰.此中雲何而能息滅生法相續一大苦藴諸所起作.謂卽應離我所自性。

    復次 頌言. 此無明及行 爲生死根本.智者於無明 而不見有體。

     釋曰.若見諸行有所造作而生過失.此卽無明及行與彼生死乃爲根本.何以故.諸 行造作故。

    智者不然.不見諸行有所造作.實智正觀不見有生.何以故.見真實故。

    復 次頌言. 若無明息滅 諸行亦復滅.無明行滅故 智者如是修。

     ******************** 釋曰.種子滅故芽等不生.勝義諦中諸法無體.十二緣生智所習力無明等滅.自體 滅故諸行何有。

    復次頌言. 滅法對治生 卽真實所轉.此一大苦藴 如是苦皆滅。

     釋曰.所謂有支輪迴息滅彼識亦滅.以識滅故乃至生老死法皆滅.世俗諦可取.勝 義諦無生諸緣生等法此復雲何滅。

     觀諸見品第二十七 復有人言.勝義諦中有衆生相續.是見處故.此非不有相續所起.是故今此自體相 續皆如夢等。

    論者言.如汝所說有其相續是見處者此非道理.如下頌言. 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