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安慧菩薩造
宋譯經三藏光梵大師惟淨等奉詔譯
觀顛倒品第二十三
復有人言.勝義諦中有藴處界.因緣生故.如貪等法。
彼宗頌言. 因分别故起 說彼貪瞋癡.善不善顛倒 此等從緣有。
釋曰.彼頌意者如論中說.因善不善顛倒分别由是乃起貪瞋癡法如彼廣說。
論者 言.此中無是次第可見.如前品說如來無自體同世間無體.由如是說故此有言詮 非勝義諦.何所以耶.下頌遣言. 若善不善倒 從緣生貪等.以煩惱無性 故煩惱無實。
釋曰.此無自體因無對待故.謂勝義諦中因緣之法不可見故.所以者何.若無自體 卽勝義諦中雲何有法而可壞耶。
或謂勝義諦有性.或謂世俗諦無性.此中一切都 ******************** 無所有.如是證成勝義世俗於二諦中悉離有無.彼諸煩惱而亦不成。
[一]雲何不成耶.
此中意者勝義諦中或謂自體若性無性有所成者此卽還成勝義諦中有法自性.
以彼無體故卽諸煩惱若有若無而悉不有。
又彼染心及諸煩惱勝義諦中有無不 成.以勝義諦中諸法自性皆無體故.是故應知煩惱有無亦不成就.彼不成故如其 廣說應審伺察。
復次頌言. 汝意若離我 謂有諸煩惱 從因緣有者 此煩惱悉遮。
釋曰.畢竟說者無有少法煩惱可得。
復有人言.見見諸煩惱有所作故.此說卽是有 彼煩惱.論者言.此中應知煩惱自體如是亦無所作道理.自體所作有相違故.亦非 别異而有所得.若别異者卽種種煩惱有所作故。
下頌遣言. 有身見煩惱 染者亦不有.五種求悉無 諸藴亦不有。
釋曰.染心染法五種不有.若彼煩惱有别異性卽作者作業而有過失.若無異性卽 染與不染而同一體。
謂諸煩惱無力能故無異體故.是故染者染法不卽不離此彼 注:[一]勘中論頌本.此下釋第三頌.我法有以無.是事終不成.無我諸煩惱.有無亦不成.今譯未牒.
********************
不有.謂身見故是故染者染法五種不有。
此復雲何.故下頌言. 善不善顛倒 彼皆無自體.顛倒名虛妄 觀如來品說。
釋曰.如是若無彼卽不有.雲何自體有其顛倒。
以無能覺所覺自性可有.今此雲何 從緣有彼諸煩惱法而能起彼善不善顛倒。
[一]復有人言.若法自體無所有者諸煩惱
因當雲何有.謂以色聲香味觸法此六塵境而能起彼貪瞋癡故.此中如是雲何分
别善不善等畢竟所說.是故色等有所緣性.以有所緣故如是顛倒非無自體.而此
色聲香味觸法亦非一向離自體故。
下頌遣言. 善不善等法 當雲何可得.如乾闥婆城 如燄亦如夢。
釋曰.此說卽是世俗所得.是故亦無顛倒所緣.應知因彼無自體故所有時處諸相 續等此中決定亦無所得.此法卽同乾闥婆城之相。
又復諸法自體皆空.若有妄取 尋求緣法所生.應知此法如彼陽燄。
又復法無自體.因有所作見前愛樂若因若果 有所成法.應知此法卽是如夢。
此如是等皆色法故.是故此中悉無所得。
[二]今此意者
注:
[一]勘中論頌本.此下釋第七頌.色聲香味觸.及法爲六種.如是之六種.是三毒根本.今譯未牒.
[二]勘中論頌本.此下釋第九頌.如是六種中.何有淨不淨.猶如幻化人.亦如鏡中像.今譯未牒.
********************
勝義諦中自性皆空.諸法自體皆如幻人.虛妄分别有所成故復如影像。
皆是作者 作業事用力故.有所生性不相因待假所成故.由如是故色等諸法若善不善此中 雲何有所得耶。
復次頌言. 若不因不善 善卽無施設.以因不善故 善亦無所有。
釋曰.若不因不善卽無有善.善因不善可施設者.或不善無體.善亦無所有。
復次頌 言. 若不因於善 不善無施設.以因於善故 不善無所有。
釋曰.若不因善不善卽無有我.若或因於善法亦無有我而可施設.是故善不善法 悉無所有.俱無體故。
復次頌言. 此若無有善 當雲何有貪.又若無不善 雲何當有瞋。
釋曰.若貪瞋無體癡亦無體.此亦無别癡法可說。
復次經部師言.勝義諦中亦有顛 倒.經中有說如佛所言若無常計常此名顛倒.無我計我苦中計樂不淨計淨皆名 *********
彼宗頌言. 因分别故起 說彼貪瞋癡.善不善顛倒 此等從緣有。
釋曰.彼頌意者如論中說.因善不善顛倒分别由是乃起貪瞋癡法如彼廣說。
論者 言.此中無是次第可見.如前品說如來無自體同世間無體.由如是說故此有言詮 非勝義諦.何所以耶.下頌遣言. 若善不善倒 從緣生貪等.以煩惱無性 故煩惱無實。
釋曰.此無自體因無對待故.謂勝義諦中因緣之法不可見故.所以者何.若無自體 卽勝義諦中雲何有法而可壞耶。
或謂勝義諦有性.或謂世俗諦無性.此中一切都 ******************** 無所有.如是證成勝義世俗於二諦中悉離有無.彼諸煩惱而亦不成。
又彼染心及諸煩惱勝義諦中有無不 成.以勝義諦中諸法自性皆無體故.是故應知煩惱有無亦不成就.彼不成故如其 廣說應審伺察。
復次頌言. 汝意若離我 謂有諸煩惱 從因緣有者 此煩惱悉遮。
釋曰.畢竟說者無有少法煩惱可得。
復有人言.見見諸煩惱有所作故.此說卽是有 彼煩惱.論者言.此中應知煩惱自體如是亦無所作道理.自體所作有相違故.亦非 别異而有所得.若别異者卽種種煩惱有所作故。
下頌遣言. 有身見煩惱 染者亦不有.五種求悉無 諸藴亦不有。
釋曰.染心染法五種不有.若彼煩惱有别異性卽作者作業而有過失.若無異性卽 染與不染而同一體。
謂諸煩惱無力能故無異體故.是故染者染法不卽不離此彼 注:
此復雲何.故下頌言. 善不善顛倒 彼皆無自體.顛倒名虛妄 觀如來品說。
釋曰.如是若無彼卽不有.雲何自體有其顛倒。
以無能覺所覺自性可有.今此雲何 從緣有彼諸煩惱法而能起彼善不善顛倒。
下頌遣言. 善不善等法 當雲何可得.如乾闥婆城 如燄亦如夢。
釋曰.此說卽是世俗所得.是故亦無顛倒所緣.應知因彼無自體故所有時處諸相 續等此中決定亦無所得.此法卽同乾闥婆城之相。
又復諸法自體皆空.若有妄取 尋求緣法所生.應知此法如彼陽燄。
又復法無自體.因有所作見前愛樂若因若果 有所成法.應知此法卽是如夢。
此如是等皆色法故.是故此中悉無所得。
皆是作者 作業事用力故.有所生性不相因待假所成故.由如是故色等諸法若善不善此中 雲何有所得耶。
復次頌言. 若不因不善 善卽無施設.以因不善故 善亦無所有。
釋曰.若不因不善卽無有善.善因不善可施設者.或不善無體.善亦無所有。
復次頌 言. 若不因於善 不善無施設.以因於善故 不善無所有。
釋曰.若不因善不善卽無有我.若或因於善法亦無有我而可施設.是故善不善法 悉無所有.俱無體故。
復次頌言. 此若無有善 當雲何有貪.又若無不善 雲何當有瞋。
釋曰.若貪瞋無體癡亦無體.此亦無别癡法可說。
復次經部師言.勝義諦中亦有顛 倒.經中有說如佛所言若無常計常此名顛倒.無我計我苦中計樂不淨計淨皆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