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ss="h">[二]勘中論頌本.此下釋第六頌.諸佛或說我.或說於無我.諸法實相中.無我無非我.今譯未牒.
********************
我法令觀無我.不應離此五藴别取五藴。
若能成熟善根趣證一切智智.彼增上力 佛亦爲彼顯示於我.譬如幻化帝網若情非情分别建立.彼卽世俗所行乃爲衆生 說有所得此無相違.今此所說戲論空故住寂滅性。
爲彼開示故下頌言. 此所說想法 想卽心境界.無生亦無滅 如涅槃法性。
釋曰.此所說想謂心境界有體無體若性無性皆悉遮遣住於空性.由如是故不應 現前所作應現前所作若事若理能取所取執著戲論一切皆息.能知所知離諸所 說。
此復雲何.非有性非無性此說皆空無生無滅.法者非有性非無性一切皆如涅 槃法性.若或如是所顯示法卽無所有。
若於所知或有所說此中應當離諸所作.何 以故.無生無滅如涅槃法性.諸法自性寂滅如涅槃法性.又諸法自性不生不滅體 本寂然亦如涅槃法性。
或有人言.若一切法如涅槃者何故諸佛虛妄宣說斷諸煩 惱依勝義諦有世俗諦.若如此者卽謗無因果斷諸善根.是中若言一切皆無彼世 俗諦依何而說.然彼諸業果報實有現著生死起生死想.而復何能厭離諸行。
論者 ******************** 言.老死等法此非不實.若不現著生死卽不應說諸法無我.爲令彼等斷煩惱障是 故頌言. 一切實不實. 釋曰.色等五藴自體無實而我我所亦復無實.故應爲說諸法無我空性所行。
又諸 菩薩爲斷所知障故次下頌言. 非實非不實. 釋曰.此中意者勝義諦中彼一切法如幻如燄如影像等。
次下頌曰. 亦實亦不實 此卽諸佛教。
釋曰.此或所說如其道理.今此意者但爲利益衆生隨樂分别亦不虛妄。
或有問言. 若或遮遣他所分别諸有句義但行真實法者.然諸所說皆有彼相此名.若唯遮遣 句義卽有彼此相違.此若棄捨卽無所取.此又何名開顯真實互相違故。
論者答言. 然爲息除怖名句者故作是說.若起正智如實伺察卽於諸法決定除疑.故論頌言. ******************** 若他信寂靜 無戲論所戲 無異無分别 此卽真實相。
釋曰.阿那含人不隨他信.不隨他信者謂離有性無性故得寂靜.於理事中無能取 所取離諸執著復名近寂.不爲戲論之所戲論亦無對礙.此復無尋實無分别無差 别義無種種性若無分别卽無戲論之所戲論乃名寂靜。
若彼寂靜卽入無分别正 智境界.若入無分别正智境界卽不隨他信.若彼如是卽能得見真實之相.由如是 故越語言道若或著他分别句義.是故遮遣現前所成彼卽無住.是故前說卽無相 違。
又復顯示實相故論頌言. 若法從緣有 而不卽是因 亦不異於因 故非常非斷。
釋曰.若因若果此中遮遣因果性故.譬如世間非卽種有芽非離種有芽此有不常. 若種子壞滅有芽生起.又於相續中因法不住若果生起亦無異法可生是故不斷。
復次頌言. 無一義多義 不斷亦不常.此諸佛世尊 正法甘露句。
******************** 釋曰.若於諸佛正教法中獲得最上甘露法味.此修行者於現生中而獲勝果.若或 諸行未圓於如是法未成辦者於後生中決定當得.若或於佛教中所作習熟設值 佛不出世或聲聞滅盡而彼勝緣亦復不空隨諸生中正智常轉。
復次頌言. 正覺不出世 聲聞復滅盡.彼緣覺正智 從於厭離生。
釋曰.由其宿昔習熟爲因緣覺乃起厭離之智.此卽是爲不隨他信.由如是故於此 如來正教法中獲真寂靜如理修行所得不虛。
觀時品第十九 復次勝論師言.若因若果一性異性悉斷滅者此非道理.應知諸法說有三時.若彼 三時無生起者卽彼諸法生滅分位而悉不住是故無斷。
論者言.所言勝義諦中有 三時者爲一性耶爲異性耶.若一性者卽此過去未來現在所起無别.以彼三時同 一體故.若過去未來現在諸法離體可取者是卽過去未來現在諸法不得成就豈 無過耶.以彼過去未來現在諸法互相離所作故。
若言異性者卽一性中無三時可 ******************** 有.或無差别者又過去未來現在諸法不有此亦有過.若離未來法體及離現在法 體過去法體有所成者卽無生滅法故。
如是決定若有三時可得此中亦無思惟分 位.謂未來等法無異性故.此無過失以無别異過去未來現在三時法體和合.雲何 現在因過去有。
是故此中無有一時亦無異時.亦無有法是常住故.是故過去未來 現在法體不有.以差别無體異性不生故.若復如是次第觀時決定三時悉無所得. 以無分位故。
此中有問若現在未來與過去時互相因待應有體耶或無因待.此復 雲何.故頌答言. 若現在未來 因過去時者.彼現在未來 過去時已有。
釋曰.
若能成熟善根趣證一切智智.彼增上力 佛亦爲彼顯示於我.譬如幻化帝網若情非情分别建立.彼卽世俗所行乃爲衆生 說有所得此無相違.今此所說戲論空故住寂滅性。
爲彼開示故下頌言. 此所說想法 想卽心境界.無生亦無滅 如涅槃法性。
釋曰.此所說想謂心境界有體無體若性無性皆悉遮遣住於空性.由如是故不應 現前所作應現前所作若事若理能取所取執著戲論一切皆息.能知所知離諸所 說。
此復雲何.非有性非無性此說皆空無生無滅.法者非有性非無性一切皆如涅 槃法性.若或如是所顯示法卽無所有。
若於所知或有所說此中應當離諸所作.何 以故.無生無滅如涅槃法性.諸法自性寂滅如涅槃法性.又諸法自性不生不滅體 本寂然亦如涅槃法性。
或有人言.若一切法如涅槃者何故諸佛虛妄宣說斷諸煩 惱依勝義諦有世俗諦.若如此者卽謗無因果斷諸善根.是中若言一切皆無彼世 俗諦依何而說.然彼諸業果報實有現著生死起生死想.而復何能厭離諸行。
論者 ******************** 言.老死等法此非不實.若不現著生死卽不應說諸法無我.爲令彼等斷煩惱障是 故頌言. 一切實不實. 釋曰.色等五藴自體無實而我我所亦復無實.故應爲說諸法無我空性所行。
又諸 菩薩爲斷所知障故次下頌言. 非實非不實. 釋曰.此中意者勝義諦中彼一切法如幻如燄如影像等。
次下頌曰. 亦實亦不實 此卽諸佛教。
釋曰.此或所說如其道理.今此意者但爲利益衆生隨樂分别亦不虛妄。
或有問言. 若或遮遣他所分别諸有句義但行真實法者.然諸所說皆有彼相此名.若唯遮遣 句義卽有彼此相違.此若棄捨卽無所取.此又何名開顯真實互相違故。
論者答言. 然爲息除怖名句者故作是說.若起正智如實伺察卽於諸法決定除疑.故論頌言. ******************** 若他信寂靜 無戲論所戲 無異無分别 此卽真實相。
釋曰.阿那含人不隨他信.不隨他信者謂離有性無性故得寂靜.於理事中無能取 所取離諸執著復名近寂.不爲戲論之所戲論亦無對礙.此復無尋實無分别無差 别義無種種性若無分别卽無戲論之所戲論乃名寂靜。
若彼寂靜卽入無分别正 智境界.若入無分别正智境界卽不隨他信.若彼如是卽能得見真實之相.由如是 故越語言道若或著他分别句義.是故遮遣現前所成彼卽無住.是故前說卽無相 違。
又復顯示實相故論頌言. 若法從緣有 而不卽是因 亦不異於因 故非常非斷。
釋曰.若因若果此中遮遣因果性故.譬如世間非卽種有芽非離種有芽此有不常. 若種子壞滅有芽生起.又於相續中因法不住若果生起亦無異法可生是故不斷。
復次頌言. 無一義多義 不斷亦不常.此諸佛世尊 正法甘露句。
******************** 釋曰.若於諸佛正教法中獲得最上甘露法味.此修行者於現生中而獲勝果.若或 諸行未圓於如是法未成辦者於後生中決定當得.若或於佛教中所作習熟設值 佛不出世或聲聞滅盡而彼勝緣亦復不空隨諸生中正智常轉。
復次頌言. 正覺不出世 聲聞復滅盡.彼緣覺正智 從於厭離生。
釋曰.由其宿昔習熟爲因緣覺乃起厭離之智.此卽是爲不隨他信.由如是故於此 如來正教法中獲真寂靜如理修行所得不虛。
觀時品第十九 復次勝論師言.若因若果一性異性悉斷滅者此非道理.應知諸法說有三時.若彼 三時無生起者卽彼諸法生滅分位而悉不住是故無斷。
論者言.所言勝義諦中有 三時者爲一性耶爲異性耶.若一性者卽此過去未來現在所起無别.以彼三時同 一體故.若過去未來現在諸法離體可取者是卽過去未來現在諸法不得成就豈 無過耶.以彼過去未來現在諸法互相離所作故。
若言異性者卽一性中無三時可 ******************** 有.或無差别者又過去未來現在諸法不有此亦有過.若離未來法體及離現在法 體過去法體有所成者卽無生滅法故。
如是決定若有三時可得此中亦無思惟分 位.謂未來等法無異性故.此無過失以無别異過去未來現在三時法體和合.雲何 現在因過去有。
是故此中無有一時亦無異時.亦無有法是常住故.是故過去未來 現在法體不有.以差别無體異性不生故.若復如是次第觀時決定三時悉無所得. 以無分位故。
此中有問若現在未來與過去時互相因待應有體耶或無因待.此復 雲何.故頌答言. 若現在未來 因過去時者.彼現在未來 過去時已有。
釋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