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中觀釋論卷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求法方便.何故世尊說有果法。
論者頌言. 若如汝所說 次第而分别.彼有過失生 其過多復大。
釋曰.此中分别非有所成乃生過失.我今略爲顯示方量.且如有人種地獄因以心 相續故若能於彼善趣受生無此道理.種善趣因惡趣受生亦非道理.譬如世間植[寧*頁]摩種芽等相續卽不能生菴沒羅果.或植菴沒羅種亦不能生[寧*頁]摩之果.諸異法
體各各心相一切趣類自體有因善不善業和合所立分别力能表了有性此所表
了因果不生.如欲界繫心能起色無色界及無漏界心乃至無漏界心能起欲色無
色界心此皆不有.彼善等諸法所說亦然.故有多種及大過失.是中無此分别道理。
復次阿毗曇人又引頌言. 今我復說此 順正理分别 諸佛及緣覺 聲聞等讚說. 不失如契書 業如所負財 界分别有四 皆自性無記。
******************** 釋曰.譬如有人從人舉債先得契書隨諸方處債無散失其後子本悉復還歸.何以 故.以有契書故.作用果成無復有壞業亦如是.諸相似業所謂欲界卽欲界繫乃至 無漏界卽無漏界.有作善者具五種業。
復次彼不失法於何位斷耶.故下頌言. 見道所不斷 至修道乃斷.是故不失法 能持於業果。
釋曰.若無漏業無漏位斷.若作善者或斷不善業故無相似之業。
由是卽無業果隨 生方便因性.故下頌言. 若見苦時斷 彼卽有過失.有相似業故 斷卽壞於業。
釋曰.若見苦時斷如是餘處次第叢雜而復善爲不善不善爲善此如是等卽有過 失.若彼不善諸業法等彼位止時彼不失法卽成相違.是故阿羅漢於見道斷.須陀 洹人度果已斷。
彼無常業設有所壞常法所起.如契書在彼作用業有體不失.植種 有果現滅現成有業道故彼卽不滅.其不善業法阿羅漢於見道斷須陀洹人果成 已斷。
復次頌言. ******************** 一切相似法 諸業有繫屬.諸界一法生 一業一法起。
釋曰.彼所繫屬諸善等業而非對治諸果報等.欲界者欲界繫.色無色界及無漏界 而彼對治所修諸戒由斷彼業有漏業起非不繫屬.如思俱時所起諸想爲根本法 彼不壞業如分量得。
今略聊簡.諸愚異生於三界中一切繫屬.佛諸聲聞欲界繫屬 於四界中若色有繫屬謂除欲界.若無色有繫屬唯無色界.如是欲色二界繫屬不 續無漏界以二界業盡故.對治戒無體非無色有戒體所起業用可得不見有業實 所生故.謂見三法從初起業至彼不失此業俱起皆具二種謂漏無漏.而彼一向皆 有業果。
復次頌言. 所有二種業 現非無常性 住至度果已 如是還復生. 或至命終滅 或至度果滅 此無漏分别 彼相亦無漏。
釋曰.度果者謂至作證時斷.何故作證時斷.謂所繫屬滅有漏成熟滅.此等分别皆 是近相.由是故有彼不失法能令衆生受彼種種界趣方處分量形色苦樂等法差 ******************** 别分别有業果報此不相違。
如有頌言. 雖空亦不斷 生死亦不常.業果報不失 此法佛所說。
釋曰.此中應知若業與果合界趣等分别無分位者卽彼一性異性皆不可說.所言 空者卽是分别我空.以補特伽羅無有分位此不可說故名爲空.有亦不常.又壞故 名空空亦不斷。
又生死所起諸趣相續種植先業三有隨生此亦不常.煩惱業盡不 有名空空亦不斷.亦非先世不起業因.是業不壞有業有報方便因性有如是法.是 故世尊以無礙智方便宣說彼一切法。
論者言.如汝分别所說不善.以不可分别相 續業生故.論者[一]頌言.
諸業本不生 非伺察可得 業力心相續 業果二俱壞.
釋曰.此雲何知業有壞耶.以無自性故.若彼諸法無有自性卽彼自性如兔角等亦
如業等.是故應知無業可有。
若實有業生可說不壞.如佛所言無業可壞.復次頌言. 若業本不生 業雲何有壞 若其有所生 彼雲何不壞。
注:
論者頌言. 若如汝所說 次第而分别.彼有過失生 其過多復大。
釋曰.此中分别非有所成乃生過失.我今略爲顯示方量.且如有人種地獄因以心 相續故若能於彼善趣受生無此道理.種善趣因惡趣受生亦非道理.譬如世間植
復次阿毗曇人又引頌言. 今我復說此 順正理分别 諸佛及緣覺 聲聞等讚說. 不失如契書 業如所負財 界分别有四 皆自性無記。
******************** 釋曰.譬如有人從人舉債先得契書隨諸方處債無散失其後子本悉復還歸.何以 故.以有契書故.作用果成無復有壞業亦如是.諸相似業所謂欲界卽欲界繫乃至 無漏界卽無漏界.有作善者具五種業。
復次彼不失法於何位斷耶.故下頌言. 見道所不斷 至修道乃斷.是故不失法 能持於業果。
釋曰.若無漏業無漏位斷.若作善者或斷不善業故無相似之業。
由是卽無業果隨 生方便因性.故下頌言. 若見苦時斷 彼卽有過失.有相似業故 斷卽壞於業。
釋曰.若見苦時斷如是餘處次第叢雜而復善爲不善不善爲善此如是等卽有過 失.若彼不善諸業法等彼位止時彼不失法卽成相違.是故阿羅漢於見道斷.須陀 洹人度果已斷。
彼無常業設有所壞常法所起.如契書在彼作用業有體不失.植種 有果現滅現成有業道故彼卽不滅.其不善業法阿羅漢於見道斷須陀洹人果成 已斷。
復次頌言. ******************** 一切相似法 諸業有繫屬.諸界一法生 一業一法起。
釋曰.彼所繫屬諸善等業而非對治諸果報等.欲界者欲界繫.色無色界及無漏界 而彼對治所修諸戒由斷彼業有漏業起非不繫屬.如思俱時所起諸想爲根本法 彼不壞業如分量得。
今略聊簡.諸愚異生於三界中一切繫屬.佛諸聲聞欲界繫屬 於四界中若色有繫屬謂除欲界.若無色有繫屬唯無色界.如是欲色二界繫屬不 續無漏界以二界業盡故.對治戒無體非無色有戒體所起業用可得不見有業實 所生故.謂見三法從初起業至彼不失此業俱起皆具二種謂漏無漏.而彼一向皆 有業果。
復次頌言. 所有二種業 現非無常性 住至度果已 如是還復生. 或至命終滅 或至度果滅 此無漏分别 彼相亦無漏。
釋曰.度果者謂至作證時斷.何故作證時斷.謂所繫屬滅有漏成熟滅.此等分别皆 是近相.由是故有彼不失法能令衆生受彼種種界趣方處分量形色苦樂等法差 ******************** 别分别有業果報此不相違。
如有頌言. 雖空亦不斷 生死亦不常.業果報不失 此法佛所說。
釋曰.此中應知若業與果合界趣等分别無分位者卽彼一性異性皆不可說.所言 空者卽是分别我空.以補特伽羅無有分位此不可說故名爲空.有亦不常.又壞故 名空空亦不斷。
又生死所起諸趣相續種植先業三有隨生此亦不常.煩惱業盡不 有名空空亦不斷.亦非先世不起業因.是業不壞有業有報方便因性有如是法.是 故世尊以無礙智方便宣說彼一切法。
論者言.如汝分别所說不善.以不可分别相 續業生故.論者
若實有業生可說不壞.如佛所言無業可壞.復次頌言. 若業本不生 業雲何有壞 若其有所生 彼雲何不壞。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