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中觀釋論卷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何.而此無取亦復無體.今所
********************
觀察亦無分位。
此中意者無所縛故.如下頌言.有衆生可縛彼縛卽有體縛法彼若 無如調達所縛。
復次頌言. 若先有其縛 彼縛能縛身.今旣無所縛 如去來品說。
釋曰.此中不有能受取者.以不有故卽應無有縛法可得。
復次[一]頌言.已縛卽不縛未
縛亦不縛離已縛未縛縛時亦不縛。
釋曰.由如是故無已縛無未縛亦無縛時縛法 初起。
是故頌言. 已縛卽不解 未縛亦不解.若縛中有解 縛解卽同時。
釋曰.此不可說縛中有解.若縛法無體雲何有解.若有縛可說卽說有解.今縛解俱 無二相違故。
或有人言.由有我故不得解脫.若諸取法畢竟息滅此卽解脫.若如汝 言我法不有雲何乃有求解脫者.彼解脫義當雲何說。
論者頌言. 若我滅無取 我得涅槃者.此或有彼執 還成執於取。
復有人言.諸取根本因我我所.是故我今息滅諸取如薪盡火滅.有言我滅諸取當 注:[一]此釋家類例去來品文以破縛法.非是本頌.
********************
得涅槃者其義亦然.彼等意者因我我所故執諸取.由彼因故餘取卽生.是故彼取
不得解脫。
論者頌言. 不應捨生死 不應立涅槃.有無皆成謗 此說非道理。
釋曰.若或諸行有生死可捨有涅槃可立此卽都無所作可得.雲何乃有生死涅槃 二種分别。
觀業品第十七 阿毗曇人言.若勝義諦一切皆空諸法無體者如是亦應業果俱無.何故佛說有其 業果.如經頌言. 自能降伏心 復能攝受他.卽有慈愛心 此說降伏體。
釋曰.自降伏者卽身語意業止諸惡作乃能攝他.攝受他者謂行布施利行愛語救 怖畏等如是所作.此中愛法所成名之爲慈.慈卽是愛.慈者柔輭爲體.此柔輭義卽 是慈之近相.一切皆於等引心攝.此有三種卽一切法自他種子及所生果心法所 ******************** 攝最勝所持然後成果。
此復能攝彼一切法.如有頌言. 思及思所生 大仙所說業.彼業有多種 次第而分别。
釋曰.此分别者謂身語意有三種業。
復次頌言. 彼所說思者 此卽是意業. 從思所生者 所謂身語業。
釋曰.語謂語有所表.又復别有身語二業謂遠離不遠離.不遠離者卽無表想.此無 表者餘處有說名不遠離。
此謂起思善業我作或我不作普施心等此名遠離或不 遠離.如是所起此卽說爲無表之業。
或有人言.有表者謂相續業.無表者非唯心所 得乃至無他所表.如有頌言. 受用故生福 施受用福生 非福亦復然 此名受用義. 幷思爲七種 了知諸業法 身語表無表 遠離不遠離。
釋曰.受用從生福及非福幷思成七法是爲諸業相.是故決定諸法自相當有所得. 業果和合而有生死。
論者言.亦非不壞業生果體成辦此或住耶或卽滅耶.此復雲 ******************** 何.故論頌言. 業住至果熟 彼業卽是常.若滅卽成無 雲何有果生。
釋曰.若言自體相續不壞後有壞者此無因性.以有壞故.亦無所作果生道理.滅卽 無體故。
又阿毗曇人言.有相續故有果生起.如我宗頌言. 若芽等相續 芽等復生餘 種先而果後 不斷亦不常. 若不先植種 果生卽不能 因隨果法中 從芽等相續。
釋曰.果生無異因隨果中是故種子而亦不斷.若果生時種子自相無别分位此卽 不常。
此喻可成所喻法者.故下頌言. 若心有相續 心法卽現轉 果若離於心 無相續可轉. 從心有相續 從相續有果 業先而果後 不斷亦不常。
釋曰.所說喻者次第應知。
此復雲何.故下頌言. 求法方便者 是十白業道. 此世及他世 得五欲勝果。
******************** 釋曰.法依於心種子差别.從修持因爲法方便得十善道果法成辦.由此當知若業 果等不有合者是中亦無
此中意者無所縛故.如下頌言.有衆生可縛彼縛卽有體縛法彼若 無如調達所縛。
復次頌言. 若先有其縛 彼縛能縛身.今旣無所縛 如去來品說。
釋曰.此中不有能受取者.以不有故卽應無有縛法可得。
復次
釋曰.由如是故無已縛無未縛亦無縛時縛法 初起。
是故頌言. 已縛卽不解 未縛亦不解.若縛中有解 縛解卽同時。
釋曰.此不可說縛中有解.若縛法無體雲何有解.若有縛可說卽說有解.今縛解俱 無二相違故。
或有人言.由有我故不得解脫.若諸取法畢竟息滅此卽解脫.若如汝 言我法不有雲何乃有求解脫者.彼解脫義當雲何說。
論者頌言. 若我滅無取 我得涅槃者.此或有彼執 還成執於取。
復有人言.諸取根本因我我所.是故我今息滅諸取如薪盡火滅.有言我滅諸取當 注:
論者頌言. 不應捨生死 不應立涅槃.有無皆成謗 此說非道理。
釋曰.若或諸行有生死可捨有涅槃可立此卽都無所作可得.雲何乃有生死涅槃 二種分别。
觀業品第十七 阿毗曇人言.若勝義諦一切皆空諸法無體者如是亦應業果俱無.何故佛說有其 業果.如經頌言. 自能降伏心 復能攝受他.卽有慈愛心 此說降伏體。
釋曰.自降伏者卽身語意業止諸惡作乃能攝他.攝受他者謂行布施利行愛語救 怖畏等如是所作.此中愛法所成名之爲慈.慈卽是愛.慈者柔輭爲體.此柔輭義卽 是慈之近相.一切皆於等引心攝.此有三種卽一切法自他種子及所生果心法所 ******************** 攝最勝所持然後成果。
此復能攝彼一切法.如有頌言. 思及思所生 大仙所說業.彼業有多種 次第而分别。
釋曰.此分别者謂身語意有三種業。
復次頌言. 彼所說思者 此卽是意業. 從思所生者 所謂身語業。
釋曰.語謂語有所表.又復别有身語二業謂遠離不遠離.不遠離者卽無表想.此無 表者餘處有說名不遠離。
此謂起思善業我作或我不作普施心等此名遠離或不 遠離.如是所起此卽說爲無表之業。
或有人言.有表者謂相續業.無表者非唯心所 得乃至無他所表.如有頌言. 受用故生福 施受用福生 非福亦復然 此名受用義. 幷思爲七種 了知諸業法 身語表無表 遠離不遠離。
釋曰.受用從生福及非福幷思成七法是爲諸業相.是故決定諸法自相當有所得. 業果和合而有生死。
論者言.亦非不壞業生果體成辦此或住耶或卽滅耶.此復雲 ******************** 何.故論頌言. 業住至果熟 彼業卽是常.若滅卽成無 雲何有果生。
釋曰.若言自體相續不壞後有壞者此無因性.以有壞故.亦無所作果生道理.滅卽 無體故。
又阿毗曇人言.有相續故有果生起.如我宗頌言. 若芽等相續 芽等復生餘 種先而果後 不斷亦不常. 若不先植種 果生卽不能 因隨果法中 從芽等相續。
釋曰.果生無異因隨果中是故種子而亦不斷.若果生時種子自相無别分位此卽 不常。
此喻可成所喻法者.故下頌言. 若心有相續 心法卽現轉 果若離於心 無相續可轉. 從心有相續 從相續有果 業先而果後 不斷亦不常。
釋曰.所說喻者次第應知。
此復雲何.故下頌言. 求法方便者 是十白業道. 此世及他世 得五欲勝果。
******************** 釋曰.法依於心種子差别.從修持因爲法方便得十善道果法成辦.由此當知若業 果等不有合者是中亦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