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中觀釋論卷第六

關燈
安慧菩薩造 宋譯經三藏光梵大師惟淨等奉詔譯 觀縛解品第十六 此中應問。

    雲何諸法於勝義諦有性無性二俱無體.若其然者卽無生死亦無涅槃 無縛無解.以勝義諦中諸法無性故.如是卽應一切皆無.此雲何說衆生於彼諸趣 往來數數生滅。

    答.若言諸行或彼衆生有往來者此所分别爲是常耶爲無常耶.二 俱不然.故下頌言. 諸行若輪轉 常卽無往來.無常無往來.衆生亦同等。

     釋曰.若是常者卽無所作.生滅無性故.又常卽畢竟寂滅性故.若無常者已滅諸法 不復生故。

    路伽耶陀人言.汝說諸行及彼衆生無往來者成我所成.何以故.實無他 世來生此世.亦無此世復還他世.如我宗頌言.汝今且觀如是人諸根圓具及所行 ******************** 又若說彼有多聞或爲惡獸所食噉.恣他所食爲所棄過去他身彼卽無不還後世 無怖心應知此身唯行聚.此中意者若有覺常住卽非如是衆生及行可說往來.故 我所說應如是行。

    若有人言此生之前有過去生而可爲因此不遮遣.何以故.如入 胎初覺決定自體相續有入次前覺心.不離境界有能取故.如後起覺。

    我宗說者此 亦不然.且非今生離眼等所依決定有覺.若有覺心次於入胎初覺卽眼等所依定 有所得.以先有故.若爾卽有無始往來生死隨轉彼未來生亦可相因.未死有覺如 現起覺。

    若有覺相續可爲因者又離彼所依無相續覺.何以故.唯有一覺乃至未終 常如是住故。

    論者言.汝此所說譬喻無體亦非道理.何以故.且如提婆達多於相續 中色覺與聲覺彼非不異.境界别故.如他人相續覺。

    復有人言.彼諸取法若一若異 常與無常皆不可說。

    論者言.諸取往來常與無常俱成過失.何所以耶.故下頌言. 人若有往來 於藴處界中 五種推求無 誰受往來者。

     釋曰.非藴處界諸色法中有相可取.離行及識審細推求悉不可得.如石女子.五種 ******************** 推求彼說往來亦不可得。

    此中應問若如所說此藴之外無別藴體亦不卽此藴者 雲何如來亦具五藴.故頌答言. 能取及所取 無諸有往來.無有卽無取 何有往來者。

     釋曰.若先離取卽復無取.亦非同時取體可生.彼不同時性無有可立.或復離體而 不有故。

    此義卽是無别有取.以衆生無體故.此中意者如是卽無能取所取由此亦 無生死可得。

    又復有問若諸行滅及衆生滅應無分别耶.故頌答言. 彼諸行無滅 此雲何可有.衆生亦無滅 復雲何可有。

     釋曰.若法是常卽無所作是故無有少法可滅.何以故.以法常故。

    若是無常一向滅 法此卽不有.復雲何滅。

    若常無常俱不可說卽無過失此應思擇.或有說者自體還 成異義可觀.若有法可滅何不有常.若或言無卽壞法性此乃成斷.是故若有若無 不可說滅。

    或有人言.所言不可說者卽是如來息滅言詮.是中爲復有所取耶無所 取耶.若有所取雲何不常.若無所取此卽成斷.若復決定不可說者卽諸佛一切智 ******************** 有所得法此中相違不能遮遣。

    論者言.滅卽解脫.解脫者若有我若無我.有卽是常. 若定無說又非智者所了知故。

    復有人言.諸縛解者謂因果有體相續轉時非無諸 行.以貪等生起因法隨有此卽名縛縛生死中諸往來者.又或貪等名縛.出世間智 若生起時貪等息滅此卽名解是故不復諸趣受生。

    論者頌言. 諸行生滅法 無縛亦無解.縛解若有作 卽縛解不生。

     釋曰.諸行自體相續壞滅住時無體無縛可有.如外地等自體畢竟相違此卽無解。

     又或斷法無體故.若斷時有得卽縛解相二無分位.是故無縛亦復無解。

    或有人言. 諸行生時說有縛解。

    論者言.此亦不然.若已生法有縛解者如是縛解二不和合.若 言生時又復無性如前所說。

    衆生亦然無縛無解.常卽無作如虛空故.若有所作卽 非是常.亦非無常現前壞滅。

    或有人言.諸取名縛.畢竟離取故名爲解。

    論者頌言. 若因取名縛 有取卽不縛 無取亦不縛 何分位可縛。

     釋曰.無染汙取此無有縛.彼無染汙亦卽不有.此復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