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中觀釋論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住 如是非道理。
釋曰.非離見分位中有彼聞者受者而得和合.亦非先有眼等諸根見性可得.眼等 相違故。
復次頌言. ******************** 若見聞各異 受者亦復異.見時若能聞 卽成多我體。
釋曰.若眼等一一根先各有異卽見聞各異受者亦異.若或見等次第所成如是若 有見卽能聞者.此乃因見有聞.此復雲何以各别相續成多我體.若言别有取者此 應觀察。
彼宗引雲.如佛所言名色緣六處而彼色者四大所成卽有能取所取.是故 實有取者分位.由眼等根與六處和合次第乃有受法生起。
復次頌言. 眼耳等諸根 受等心所法 彼從諸大生 彼大無先住. 釋曰.彼能取性畢竟說者雲何離彼所取先有大種所成.若爾卽非所取.以能取非 所取成故。
若所取如是決定有彼所取性者如秤低昂.卽因果生滅.離所取法彼同 時性如是決定能取差别卽有多性可得.非無差别一性同生.以離所取有所成故。
若或大種所取隨生卽無法先住.若彼大種無先住者雲何大種所成眼等諸根有 其所取.亦非能取所取中間決定有法可得。
復次頌言. 眼耳等諸根 受等心所法 若無先住者 眼等亦應無。
******************** 釋曰.若眼等諸根無法先住者卽無有法能取所取.卽何有眼等能取相待因性。
有 人言.應知能取無性可得.此卽是爲發生正見捨離邪見.如佛所言若法有性皆如 幻化此卽正見.若法無性如幻化者此卽邪見。
此中頌言. 彼眼等先無 今後亦復無 以三時無故 有性皆息滅。
釋曰.諸有分别於勝義諦中悉不成故.若有分别皆是世俗施設所得.勝義諦中卽 無分别.遣有性故。
世俗諦中有所得法皆如幻化.如前所言有法先住者卽是邪見 所說此無相違。
觀薪火品第十 復次所作如說薪火物體有性.非如作者作業一向對待所成.若薪火二法決定有 性無性如作者作業此卽不成。
此中應問若欲令其薪火二法物體有性者爲一性 耶爲復多性有所得耶.此義雲何.是故頌言. 若火卽是薪 作作者一性. ******************** 釋曰.有所安立此說畢竟.此言薪者因薪能作於火.燒時此有薪之業用。
薪火非一 是故作者作業非一性故.如陶師與瓶.此遣法自相。
薪火若一性者卽能燒所作薪 火二法不得和合.此遣法差别。
故下頌言. 若薪異於火 離薪應有火。
釋曰.此中意者若異法異性現事止息卽無能燒所燒。
若火燒時薪卽不有卽無所 起此應思擇。
若無起時彼卽無性.亦非無薪有火可見.若異於薪亦不見有因待之 法是故無異.如無經緯卽[疊*毛]等不成。
復次頌言. 異卽應常然 火不因薪故.薪卽復無功 此業用相違。
釋曰.雖有他法不相因待.不因彼薪火自燒故。
復次頌言. 火若常然者 然火功相違.此如先所說 離薪别有火. 釋曰.若無其薪火常然者此卽無因.若爾離薪常然乃可安立。
若火常然能發起者. 彼然火具等諸相施作而悉相違.如是卽無作業功用.有薪亦無因待起處卽所燒 ******************** 相業用無體。
[一]若謂燒時離火有薪.火不滅時異薪無體.若無有異此豈無過.雲何燒
時中有其薪。
若無所燒之薪異火有者當火燒時薪亦徧有.火若徧有如是當知薪 無異性此應思擇。
若言燒時不有薪者是故薪火俱無異性.若謂燒時有薪此非道 理。
復次頌言. 異火卽不到. 釋曰.與到相違故如别物體.故下頌言. 不到卽不燒. 釋曰.譬如别薪。
故下頌言. 不燒卽不滅. 釋曰.若薪盡卽火滅.其或離薪卽然火不成.故下頌言. 不滅卽常住。
釋曰.若自體常然者如積土塊.雲何離火而有薪耶.以異不到故。
若言薪在火中此 注:[一]勘中論頌本.此下釋第四頌.若汝謂然時.名爲可然者.爾時但有薪.何物然可然.今譯未牒.
********************
亦不然.復次頌言.
若異薪有火 卽薪能到火.如此人至彼 彼人至此人。
釋曰.如是決定與到相違.若如是說喻卽不成.此乃有所得相違之言.復次頌言. 若異薪有火 欲令薪到火.彼二互相離 薪火[一]何能到。
釋曰.如彼人此人勿以一性異性取其物體.彼若有者卽互相因待.若其無體如石 女兒。
若法因待而有如是乃有能取所取.亦不可說一性異性物體有性此卽
釋曰.非離見分位中有彼聞者受者而得和合.亦非先有眼等諸根見性可得.眼等 相違故。
復次頌言. ******************** 若見聞各異 受者亦復異.見時若能聞 卽成多我體。
釋曰.若眼等一一根先各有異卽見聞各異受者亦異.若或見等次第所成如是若 有見卽能聞者.此乃因見有聞.此復雲何以各别相續成多我體.若言别有取者此 應觀察。
彼宗引雲.如佛所言名色緣六處而彼色者四大所成卽有能取所取.是故 實有取者分位.由眼等根與六處和合次第乃有受法生起。
復次頌言. 眼耳等諸根 受等心所法 彼從諸大生 彼大無先住. 釋曰.彼能取性畢竟說者雲何離彼所取先有大種所成.若爾卽非所取.以能取非 所取成故。
若所取如是決定有彼所取性者如秤低昂.卽因果生滅.離所取法彼同 時性如是決定能取差别卽有多性可得.非無差别一性同生.以離所取有所成故。
若或大種所取隨生卽無法先住.若彼大種無先住者雲何大種所成眼等諸根有 其所取.亦非能取所取中間決定有法可得。
復次頌言. 眼耳等諸根 受等心所法 若無先住者 眼等亦應無。
******************** 釋曰.若眼等諸根無法先住者卽無有法能取所取.卽何有眼等能取相待因性。
有 人言.應知能取無性可得.此卽是爲發生正見捨離邪見.如佛所言若法有性皆如 幻化此卽正見.若法無性如幻化者此卽邪見。
此中頌言. 彼眼等先無 今後亦復無 以三時無故 有性皆息滅。
釋曰.諸有分别於勝義諦中悉不成故.若有分别皆是世俗施設所得.勝義諦中卽 無分别.遣有性故。
世俗諦中有所得法皆如幻化.如前所言有法先住者卽是邪見 所說此無相違。
觀薪火品第十 復次所作如說薪火物體有性.非如作者作業一向對待所成.若薪火二法決定有 性無性如作者作業此卽不成。
此中應問若欲令其薪火二法物體有性者爲一性 耶爲復多性有所得耶.此義雲何.是故頌言. 若火卽是薪 作作者一性. ******************** 釋曰.有所安立此說畢竟.此言薪者因薪能作於火.燒時此有薪之業用。
薪火非一 是故作者作業非一性故.如陶師與瓶.此遣法自相。
薪火若一性者卽能燒所作薪 火二法不得和合.此遣法差别。
故下頌言. 若薪異於火 離薪應有火。
釋曰.此中意者若異法異性現事止息卽無能燒所燒。
若火燒時薪卽不有卽無所 起此應思擇。
若無起時彼卽無性.亦非無薪有火可見.若異於薪亦不見有因待之 法是故無異.如無經緯卽
復次頌言. 異卽應常然 火不因薪故.薪卽復無功 此業用相違。
釋曰.雖有他法不相因待.不因彼薪火自燒故。
復次頌言. 火若常然者 然火功相違.此如先所說 離薪别有火. 釋曰.若無其薪火常然者此卽無因.若爾離薪常然乃可安立。
若火常然能發起者. 彼然火具等諸相施作而悉相違.如是卽無作業功用.有薪亦無因待起處卽所燒 ******************** 相業用無體。
若無所燒之薪異火有者當火燒時薪亦徧有.火若徧有如是當知薪 無異性此應思擇。
若言燒時不有薪者是故薪火俱無異性.若謂燒時有薪此非道 理。
復次頌言. 異火卽不到. 釋曰.與到相違故如别物體.故下頌言. 不到卽不燒. 釋曰.譬如别薪。
故下頌言. 不燒卽不滅. 釋曰.若薪盡卽火滅.其或離薪卽然火不成.故下頌言. 不滅卽常住。
釋曰.若自體常然者如積土塊.雲何離火而有薪耶.以異不到故。
若言薪在火中此 注:
釋曰.如是決定與到相違.若如是說喻卽不成.此乃有所得相違之言.復次頌言. 若異薪有火 欲令薪到火.彼二互相離 薪火
釋曰.如彼人此人勿以一性異性取其物體.彼若有者卽互相因待.若其無體如石 女兒。
若法因待而有如是乃有能取所取.亦不可說一性異性物體有性此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