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二

關燈
者後有染法卽一切處如染法體.是故先無染者道理。

    令爲證成此 義是故[一]頌言.染者先有染離染者染成.釋曰.染法若無愛體可作.是中其或見有所 成.此非道理。

    有異宗言.離彼染者别有染法.離彼染法染者可立。

    論者言.若離染法 得有染者此中非有.何所以耶.若先有染法後有染者卽離染者乃有染法.此中染 法不有卽無愛境能成染法道理.以愛境後有故。

    由如是故若離自性别因染者得 有染法.卽彼染法因染者得.若爾卽非愛境能成染法.以愛境居後故所成不可得. 若如此者豈非過耶。

    亦非先有染法後成染者.復次頌言.有染復染者亦雲何當得。

     問曰.或離染法有其染者旣有對待過失.此中染法染者二法同起而可成耶。

    故頌 答言. 如是若同生 亦復非道理.染法染者二 此當雲何用。

     釋曰.謂以染法染者二相離性互有所違.若法未生二俱無性.若法已生所作無體. 注: [一]勘中論頌本.無此頌文.依釋家類例爲之.次段同. ******************** 但由愛境所成染法故有染者.而彼愛境及所起染法悉亦止遣。

    問曰.彼染法染者 爲一性可合耶.爲異性合耶。

    故頌答言. 彼染法染者 非一性有合. 釋曰.此何所以.非彼一性而可合故.若有二法合卽極成。

    此中應知如提婆達多起 染不復爲彼提婆達多染者之因.彼若說合此非道理。

    復次異性亦不可合.故頌遣 言. 異性若有合 雲何當可得。

     釋曰.異法異性若有合者彼卽相違.而非一處有二法生道理可得.後當止遣。

    復次 頌曰. 若一性可合 離伴亦應合. 釋曰.此言合者同體爲義.凡一性者卽是因義.若此一性定有合者如前所說提婆 達多合義應見.是故無一性因可合道理.雖於一性因無合可成.然若止其合義應 ******************** 知有過。

    復次頌言. 異性若有合 離伴亦應合。

     釋曰.此中所說譬如瓶衣彼等異性而不能合.若立合者非有異性相合因故如前 卽有對待過失.異性若合有所得者彼非異性亦應得合此豈無過。

    復次頌曰. 若異性有合 染染者何[一]用。

     釋曰.此中說合無合道理.何所以耶.如是二法各各已成別別自體.卽無别法爲所 成義.是中亦無所成可得.故知異性無有詮表。

    若計異性得有合者.故頌遣言. 若染染者二 各各自體成. 是二若有合 前亦應得合。

     釋曰.而彼二法汝今雲何此說得成.各各體故。

    若或染法染者是二.汝以何義分别 二法各各自體令成其合。

    論中言.或者此說合義.若起分别時虛無果利.彼等自體 無所成性若言合者是中染者無有少分染法可作.染法亦非染者可有。

    復次頌言. 異相不成合 汝欲求成合.合相若已成 復欲成其異。

     注: [一]勘中論頌本.次有是二相先異然後說合相二句.今譯未牒. ******************** 釋曰.[一]合性不成.彼義極成一法異性合不可得.異性極成不成合義。

    故無染法染者 二法同時或復次第異性可生.亦復更互相離性故.由是此中無合道理。

    今此觀察 如汝意欲何等異性次第可起或復同時.今爲證成此義故頌遣言. 如是染染者 非合不合成.諸法亦如染 非合不合成。

     釋曰.此中雲何.所謂非唯染法染者非合不合.諸法亦然。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二 注: [一]勘中本論頌.此下釋第九頌.異相不成故.合相則不成.於何異相中.而欲說合相.今譯未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