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教誡弟子品釋〈原出大乘廣百論釋論卷第十護法菩薩造唐玄奘法師譯〉
關燈
小
中
大
論曰.數論師等總别無異.勤勇無間所發等因皆卽是聲.應如聲體不通餘故因
體不成。
勝論師等計總與别或異不異.其不異者過同前師.異卽如前諸品已破. 故異不異皆不成因.由此故說宗因無異因體實無。
又所立因體若實有應與宗 體或一或異.然不可說因與宗體或一或異.非一異故猶若軍林是假非真世俗 所攝.隨順世間虛妄分别建立種種宗因不同遣諸邪執.邪執旣遣宗因亦亡.故 ******************** 不可言法同因有.宗因假立皆俗非真。
復有難言.證法空喻爲無爲有.無則不能 證諸法空.有則諸法如喻應有。
此亦不然.故次頌曰. 謂空喻别有 例諸法非空.唯有喻應成 內我同烏黑。
論曰.喻則是因一分所攝.因旣俗有喻亦應然。
若謂離因别有喻體以例諸法是 有非空此定不然.離因之喻必不能證所立義宗.如所立宗非因攝故.若非因喻 能立義宗.內我如烏黑性應立.又應一切所立皆成.無因事同易可得故。
由是喻 體必不離因.故應同因不可爲難。
若一切法本性皆空.證見此空有何勝德。
爲敘 此難故說頌曰. 若法本性空 見空有何德. 論曰.非於離我諸行法中證見我空少有勝德.諸法亦爾若本性空證見此空何 所饒益.若無所益何用劬勞修能證空無量加行。
爲釋此難復說頌曰. 虛妄分别縛 證空見能除。
******************** 論曰.諸法諸行雖空無我.而諸愚夫虛妄分别執一異等.由此虛妄分别勢力生 長貪等煩惱隨眠隨緣發生諸善惡業沒三有海相續輪迴三苦所煎不能自出. 勤修加行證無我空漸次斷除虛妄分别隨其所應證三菩提自利利他功德無 盡。
虛妄分别其體是何。
謂三界心心所有法。
豈不此法亦本性空如諸愚夫所執 色等.何能引苦煎迫有情.若此雖空而能引苦是則色等亦有此能.何故但言虛 妄分别。
雖色心等皆本性空.而要依於虛妄分别計度諸法爲有爲無因是發生 雜染清淨由斯含識染淨不同.是故但言虛妄分别。
法若實有是事可然.法旣實 無如何計度爲有無等染淨不同。
如夢等中雖無色等而有種種相現分明。
此喻 不然.於夢等位有分别故作用非無.分别爲依現諸境像起諸染淨是事可然.今 旣皆空無實分别誰能起此作用不同.無體有能曾所未見.若無有體而有功能 兔角龜毛應皆有用.又無煩惱或無善根而諸有情有染淨者.已斷煩惱應更輪 迴未種善根應獲常樂。
此中一類釋此難言.世俗非無故無此失。
應問世俗非諦 ******************** 實耶.彼答不然.隨世俗量是實有故亦名諦實。
如何可說一法一時有無相違俱 名諦實.生等亦爾一法一時有生無生有滅無滅有斷無斷有常無常有來無來 有去無去乃至廣說更互相違如何可言俱是諦實。
彼作是說一法一時無義爲 真有義爲俗.義差别故互不相違.猶如世間施等善法性有漏故得不善名.善根 相應故亦名善.俱名諦實而不相違。
此理不然.施等善法觀待異故可不相違.一 法一時有無二諦無别觀待何得無違.所以者何.安和名善.善有二種所謂世間 及出世間.出世善法畢竟能害煩惱諸纏究竟安和名勝義善.世間善法暫時有 能畢竟無能.暫時能伏煩惱纏故名世俗善.非永能斷煩惱纏故亦得名爲勝義 不善.此善不善互不相違.有能無能時分異故.如施等善住一刹那說名有能過 此已後必不能住說名無能.有能無能雖在一法時分異故而不相違。
第二刹那 施等不住旣無有體誰名無能。
由彼體無能定非有.能非有故卽名無能.或能無 能時分無異所望境别故不相違.所以者何.暫時能伏貪等纏故名爲有能.不能 ******************** 斷滅貪等種故名曰無能.如服[一]酥膏能除風疾不遣痰廕.有能無能時分雖同而
所望境有差别故互不相違.一法一時有無二諦境無差别何得無違。
彼復救言 如一念識我執依故世俗名我.由勝義故亦名無我.我無我别而不相違.一法一 時有無亦爾.雖無境别而不相違。
此亦不然.我無我義不相違故.所以者何.一刹 那心不自在故名爲無我.我執所依亦名爲我.如契經言若識是我應得自在不 應轉變.而諸愚夫依發我執故說名我.不自在義我執依義雖同一識而不相違. 一法一時有無相反俱名諦實豈得無違.汝今爲成有無二諦同在一法互不相 違.雖[二]引衆多世間譬喻種種方便終不能成。
彼重救言如一青色據自故有望他 故無.諸法亦然一一法性據俗故有望真故無。
此亦不然.青黃體異可據自有望 他爲無.俗之與真其體不别據自可有望誰爲無.尋究其俗實卽是真.非考彼青 實成黃色.故汝所立法喻不同。
又俗與真體不相離.如何俗體望真爲無.如契經 中佛告善現世俗勝義無各别體.世俗真如卽是勝義.非離其色别有於空乃至 注:[一]原刻作蘇.今依麗刻改.
[二]原刻作别.今依麗刻改.
********************
識空亦復如是.如何一法無别境時二義相違俱名諦實。
由是古昔軌範諸師情 事不同安立二諦.世俗諦語近顯俗情.勝義諦言遠表實事.世俗諸法雖稱俗情 而事是虛故非諦實。
又現量證緣起色心.言不能詮應非俗諦.故契經說所有世 間名句所詮名爲俗諦.此經意說世共所知能詮所詮相應法義及爲詮表非共 所知法義經書名爲俗諦.現量所證緣起色心非言所詮亦非俗諦.若言假立名 言所詮故此色心亦俗諦攝。
究竟勝義應亦非真.假立名言所詮表故。
究竟勝義 無此色心真理都無.事有法故非二諦攝.此法應無則違世間現量所[一]證。
若言是 有非二諦收.應立第三非真俗諦。
若言雖有緣起色心是諸世間現量所得而非 究竟勝義諦收假說名爲世俗諦攝.隨意假立世俗名言有實色心則無諍論.此 爲依故染淨義成。
若謂色心世俗故有由勝義故非有非生.如是所言爲有何義。
若言如彼無分别智所行境界究竟空無不如是有故說非有.若爾所行究竟無 故無分别智應不得生.設許得生亦非真智.緣無境故如了餘無.智旣非真境應 注:[一]原刻作詮.今依麗刻改.
********************
勝論師等計總與别或異不異.其不異者過同前師.異卽如前諸品已破. 故異不異皆不成因.由此故說宗因無異因體實無。
又所立因體若實有應與宗 體或一或異.然不可說因與宗體或一或異.非一異故猶若軍林是假非真世俗 所攝.隨順世間虛妄分别建立種種宗因不同遣諸邪執.邪執旣遣宗因亦亡.故 ******************** 不可言法同因有.宗因假立皆俗非真。
復有難言.證法空喻爲無爲有.無則不能 證諸法空.有則諸法如喻應有。
此亦不然.故次頌曰. 謂空喻别有 例諸法非空.唯有喻應成 內我同烏黑。
論曰.喻則是因一分所攝.因旣俗有喻亦應然。
若謂離因别有喻體以例諸法是 有非空此定不然.離因之喻必不能證所立義宗.如所立宗非因攝故.若非因喻 能立義宗.內我如烏黑性應立.又應一切所立皆成.無因事同易可得故。
由是喻 體必不離因.故應同因不可爲難。
若一切法本性皆空.證見此空有何勝德。
爲敘 此難故說頌曰. 若法本性空 見空有何德. 論曰.非於離我諸行法中證見我空少有勝德.諸法亦爾若本性空證見此空何 所饒益.若無所益何用劬勞修能證空無量加行。
爲釋此難復說頌曰. 虛妄分别縛 證空見能除。
******************** 論曰.諸法諸行雖空無我.而諸愚夫虛妄分别執一異等.由此虛妄分别勢力生 長貪等煩惱隨眠隨緣發生諸善惡業沒三有海相續輪迴三苦所煎不能自出. 勤修加行證無我空漸次斷除虛妄分别隨其所應證三菩提自利利他功德無 盡。
虛妄分别其體是何。
謂三界心心所有法。
豈不此法亦本性空如諸愚夫所執 色等.何能引苦煎迫有情.若此雖空而能引苦是則色等亦有此能.何故但言虛 妄分别。
雖色心等皆本性空.而要依於虛妄分别計度諸法爲有爲無因是發生 雜染清淨由斯含識染淨不同.是故但言虛妄分别。
法若實有是事可然.法旣實 無如何計度爲有無等染淨不同。
如夢等中雖無色等而有種種相現分明。
此喻 不然.於夢等位有分别故作用非無.分别爲依現諸境像起諸染淨是事可然.今 旣皆空無實分别誰能起此作用不同.無體有能曾所未見.若無有體而有功能 兔角龜毛應皆有用.又無煩惱或無善根而諸有情有染淨者.已斷煩惱應更輪 迴未種善根應獲常樂。
此中一類釋此難言.世俗非無故無此失。
應問世俗非諦 ******************** 實耶.彼答不然.隨世俗量是實有故亦名諦實。
如何可說一法一時有無相違俱 名諦實.生等亦爾一法一時有生無生有滅無滅有斷無斷有常無常有來無來 有去無去乃至廣說更互相違如何可言俱是諦實。
彼作是說一法一時無義爲 真有義爲俗.義差别故互不相違.猶如世間施等善法性有漏故得不善名.善根 相應故亦名善.俱名諦實而不相違。
此理不然.施等善法觀待異故可不相違.一 法一時有無二諦無别觀待何得無違.所以者何.安和名善.善有二種所謂世間 及出世間.出世善法畢竟能害煩惱諸纏究竟安和名勝義善.世間善法暫時有 能畢竟無能.暫時能伏煩惱纏故名世俗善.非永能斷煩惱纏故亦得名爲勝義 不善.此善不善互不相違.有能無能時分異故.如施等善住一刹那說名有能過 此已後必不能住說名無能.有能無能雖在一法時分異故而不相違。
第二刹那 施等不住旣無有體誰名無能。
由彼體無能定非有.能非有故卽名無能.或能無 能時分無異所望境别故不相違.所以者何.暫時能伏貪等纏故名爲有能.不能 ******************** 斷滅貪等種故名曰無能.如服
彼復救言 如一念識我執依故世俗名我.由勝義故亦名無我.我無我别而不相違.一法一 時有無亦爾.雖無境别而不相違。
此亦不然.我無我義不相違故.所以者何.一刹 那心不自在故名爲無我.我執所依亦名爲我.如契經言若識是我應得自在不 應轉變.而諸愚夫依發我執故說名我.不自在義我執依義雖同一識而不相違. 一法一時有無相反俱名諦實豈得無違.汝今爲成有無二諦同在一法互不相 違.雖
彼重救言如一青色據自故有望他 故無.諸法亦然一一法性據俗故有望真故無。
此亦不然.青黃體異可據自有望 他爲無.俗之與真其體不别據自可有望誰爲無.尋究其俗實卽是真.非考彼青 實成黃色.故汝所立法喻不同。
又俗與真體不相離.如何俗體望真爲無.如契經 中佛告善現世俗勝義無各别體.世俗真如卽是勝義.非離其色别有於空乃至 注:
由是古昔軌範諸師情 事不同安立二諦.世俗諦語近顯俗情.勝義諦言遠表實事.世俗諸法雖稱俗情 而事是虛故非諦實。
又現量證緣起色心.言不能詮應非俗諦.故契經說所有世 間名句所詮名爲俗諦.此經意說世共所知能詮所詮相應法義及爲詮表非共 所知法義經書名爲俗諦.現量所證緣起色心非言所詮亦非俗諦.若言假立名 言所詮故此色心亦俗諦攝。
究竟勝義應亦非真.假立名言所詮表故。
究竟勝義 無此色心真理都無.事有法故非二諦攝.此法應無則違世間現量所
若言是 有非二諦收.應立第三非真俗諦。
若言雖有緣起色心是諸世間現量所得而非 究竟勝義諦收假說名爲世俗諦攝.隨意假立世俗名言有實色心則無諍論.此 爲依故染淨義成。
若謂色心世俗故有由勝義故非有非生.如是所言爲有何義。
若言如彼無分别智所行境界究竟空無不如是有故說非有.若爾所行究竟無 故無分别智應不得生.設許得生亦非真智.緣無境故如了餘無.智旣非真境應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