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百論本
關燈
小
中
大
應卽爲現在 如何名未來。
去來如現有 取果用何無.若體恆非無 何爲不常住。
注:[一]原刻作牙.今依麗刻改.
********************
過去若過去 如何成過去.過去不過去 如何成過去。
未來若有生 如何非現在.未來若無生 如何非常住。
若未來無生 壞故非常者 過去旣無壞 何不謂爲常。
現在世無常 非由過去等 除斯二所趣 更無有第三。
若後生諸行[一]先已有定體 說有定性人 應非是邪執。
若法因緣生 卽非先有體 先有而生者 生已復應生。
若見去來有 如何不見無.旣見有去來 應不說爲遠。
未作若法有 修戒等唐捐.若少有所爲 果則非先有。
諸行旣無常 果則非恆有 若有初有後 世共許非常。
應非勤解脫 解脫無去來.或許有去來 貪應離貪者。
若執果先有 造宮舍嚴具 柱等則唐捐.果先無亦爾。
諸法有轉變 慧者未曾[二]知 唯除無智人 妄分别爲有。
注:[一]原刻作生.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二]原刻作有.今依釋論及藏本改.
********************
無常何有住 住無有何體.初若有住者 後應無變衰。
譬如無一識 能了於二義 如是無一義 二識所能知。
時若有餘住 住則不成時.時若餘住無 後滅應非有。
法與無常異 法則非無常.法與無常一 法應非有住。
無常初旣劣 住力定應強 此二復何緣 後見成顛倒。
若徧諸法體 無常力初劣 應都無有住 或一切皆常。
無常若恆有 住相應常無.或彼法先常 後乃非常住。
若法無常俱 而言有住者 無常相應妄 或住相應虛。
無所見見無 迴心緣妄境 是故唯虛假 又憶念名生。
破見品第四 稟和希勝慧 是法器應知 異此有師資 無因獲勝利。
說有及有因 淨與淨方便 世間自不了 過豈在牟尼。
******************** 捨諸有涅槃 邪宗所共許 真空破一切 如何彼不欣。
不知捨證因 無由能捨證 是故牟尼說 清涼餘定無。
若於佛所說 深事以生疑 可依無相空 而生決定信。
觀現尚有妄 知後定爲虛.諸依彼法行 被誑終無已。
智者自涅槃 是能作難作 愚夫逢善導 而無隨趣心。
不知無怖畏 徧知亦復然 定由少分知 而生於怖畏。
生死順流法 愚夫常習行 未曾修逆流 是故生怖畏。
諸有愚癡人 障他真實見 無由生善趣 如何證涅槃。
寧毀犯屍羅 不損壞正見.屍羅生善趣 正見得涅槃。
寧彼起我執 非空無我見 後兼向惡趣 初唯背涅槃。
空無我妙理 諸佛真境界 能怖衆惡見 涅槃不二門。
愚聞空法名 皆生大怖畏 如見大力者 怯劣悉奔逃。
******************** 諸佛雖無心 說摧他論法 而他論自壞 如野火焚薪。
諸有悟正法 定不樂邪宗 爲餘出僞門 故顯真空義。
若知佛所說 真空無我理 隨順不生欣 乖違無厭怖。
見諸外道衆 爲多無義因 樂正法有情 誰不深悲愍。
婆羅門離繫 如來三所宗 耳眼意能知 故佛法深細。
婆羅門所宗 多令行誑詐 離繫外道法 多分順愚癡。
[一]恭敬婆羅門 爲誦諸明故 愍念離繫者 由自苦其身。
如苦業所感 非真解脫因 勝身業所生 亦非證解脫。
略言佛所說 具二别餘宗 不害生人天 觀空證解脫。
世人耽自宗 如愛本生地 正法能摧滅 邪黨不生欣。
有智求勝德 應信受真宗 正法如日輪 有目因能見。
破根境品第五 注:[一]原刻作供.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於瓶諸分中 可見唯是色 言瓶全可見 如何能悟真。
諸有勝慧人 隨前所說義 於香味及觸 一切類應遮。
去來如現有 取果用何無.若體恆非無 何爲不常住。
注:
未來若有生 如何非現在.未來若無生 如何非常住。
若未來無生 壞故非常者 過去旣無壞 何不謂爲常。
現在世無常 非由過去等 除斯二所趣 更無有第三。
若後生諸行
若法因緣生 卽非先有體 先有而生者 生已復應生。
若見去來有 如何不見無.旣見有去來 應不說爲遠。
未作若法有 修戒等唐捐.若少有所爲 果則非先有。
諸行旣無常 果則非恆有 若有初有後 世共許非常。
應非勤解脫 解脫無去來.或許有去來 貪應離貪者。
若執果先有 造宮舍嚴具 柱等則唐捐.果先無亦爾。
諸法有轉變 慧者未曾
注:
譬如無一識 能了於二義 如是無一義 二識所能知。
時若有餘住 住則不成時.時若餘住無 後滅應非有。
法與無常異 法則非無常.法與無常一 法應非有住。
無常初旣劣 住力定應強 此二復何緣 後見成顛倒。
若徧諸法體 無常力初劣 應都無有住 或一切皆常。
無常若恆有 住相應常無.或彼法先常 後乃非常住。
若法無常俱 而言有住者 無常相應妄 或住相應虛。
無所見見無 迴心緣妄境 是故唯虛假 又憶念名生。
破見品第四 稟和希勝慧 是法器應知 異此有師資 無因獲勝利。
說有及有因 淨與淨方便 世間自不了 過豈在牟尼。
******************** 捨諸有涅槃 邪宗所共許 真空破一切 如何彼不欣。
不知捨證因 無由能捨證 是故牟尼說 清涼餘定無。
若於佛所說 深事以生疑 可依無相空 而生決定信。
觀現尚有妄 知後定爲虛.諸依彼法行 被誑終無已。
智者自涅槃 是能作難作 愚夫逢善導 而無隨趣心。
不知無怖畏 徧知亦復然 定由少分知 而生於怖畏。
生死順流法 愚夫常習行 未曾修逆流 是故生怖畏。
諸有愚癡人 障他真實見 無由生善趣 如何證涅槃。
寧毀犯屍羅 不損壞正見.屍羅生善趣 正見得涅槃。
寧彼起我執 非空無我見 後兼向惡趣 初唯背涅槃。
空無我妙理 諸佛真境界 能怖衆惡見 涅槃不二門。
愚聞空法名 皆生大怖畏 如見大力者 怯劣悉奔逃。
******************** 諸佛雖無心 說摧他論法 而他論自壞 如野火焚薪。
諸有悟正法 定不樂邪宗 爲餘出僞門 故顯真空義。
若知佛所說 真空無我理 隨順不生欣 乖違無厭怖。
見諸外道衆 爲多無義因 樂正法有情 誰不深悲愍。
婆羅門離繫 如來三所宗 耳眼意能知 故佛法深細。
婆羅門所宗 多令行誑詐 離繫外道法 多分順愚癡。
如苦業所感 非真解脫因 勝身業所生 亦非證解脫。
略言佛所說 具二别餘宗 不害生人天 觀空證解脫。
世人耽自宗 如愛本生地 正法能摧滅 邪黨不生欣。
有智求勝德 應信受真宗 正法如日輪 有目因能見。
破根境品第五 注:
諸有勝慧人 隨前所說義 於香味及觸 一切類應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