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論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此段缺修妬路.
********************
言人燒者是則妄語.何以故.人無燒相.火自能燒.如風動木相揩生火焚燒山澤無
有作者.是故火自能燒非人燒也。
外曰. 如意.〈修妬路〉 如死人雖有眼無意故神則不見.若有意神則見如是神用眼見離眼不見。
內曰.若 有意能知無意不能知者.但意行眼等門中便知.神復何用。
外曰.意不自知.若意意 相知此則無窮.我神一故.以神知意非無窮也。
內曰. 神亦神。
〈修妬路〉 若神知意誰復知神.若神知神是亦無窮。
我法以現在意知過去意.意法無常故無 咎。
外曰. 雲何除神.〈修妬路〉 若除神.雲何但意知諸塵。
內曰. 如火熱相。
〈修妬路〉 ******************** 譬如火熱無有作者.火性自熱無有不熱之火.如是意是知相.雖復離神性知故能 知.神知異故神不應知。
外曰. 應有神.宿習念相續故生時憂喜行.〈修妬路〉 如小兒生便知行憂喜等事無有教者.以先世宿習憶念相續故今世還爲種種業. 是故知有神亦常相。
內曰. 徧雲何念。
〈修妬路〉 神常徧諸塵無不念時.念何從生。
復次若念一切處生念亦應徧一切處.如是一切 處應一時念.若念分分處生神則有分.有分故無常。
復次若神無知若知非神.此事 先已破。
外曰. 合故念生.〈修妬路〉 若神意合以勢發故念生.何以故.神意雖合勢不發者則念不生。
內曰.雖先已破.今 當重說.神若知相不應生念.若非知相亦不應生念。
復次. ******************** 若念知。
〈修妬路〉 若念生是時知.若念不生是時不知.應念卽是知.神復何用。
外曰. 應有神.左見右識故.〈修妬路〉 如人先左眼見後右眼識.不應彼見此識.以內有神故左見右識。
內曰. 共.[一]答二眼。
〈修妬路〉 分知不名知。
復次若爾無知.復次徧雲何念.復次若念知.復次何不用耳見.復次若 爾盲.復次如左眼見不應右眼識.神亦不應此分見彼分識.是故不應以左眼見右 眼識故便知有神。
外曰. 念屬神故神知.〈修妬路〉 念名神法.是念神中生.是故神用念知。
內曰.不然. 分知不名知。
〈修妬路〉 若神一分處知生神則分知.若神分知神不名知。
外曰.神知非分知.何以故. 注:[一]原刻作合.今依麗刻及疏七改.
********************
神雖分知神名知.如身業.〈修妬路〉
譬如身分手有所作名爲身作.如是神雖分知神名知。
內曰.若爾. 無知。
〈修妬路〉 汝法神徧意少.神意合故神知生.是知與意等少.若以少知神名知者汝何不言以 多不知故神名不知。
又汝身業喻者此事不然.何以故.分有分一異不可得故。
外曰. 如衣分燒.〈修妬路〉 譬如衣一分燒名爲燒衣.如是神雖一分[一]知名爲神知。
內曰. 燒亦如是。
〈修妬路〉 若衣一分燒不名爲燒應名分燒.汝以一分燒故衣名燒者今多不燒應名不燒.何 以故.是衣多不燒實有用故.是以莫著語言。
破一品第三 外曰. 注:[一]原刻下衍知字.今依麗刻及疏七刪.
********************
應有神.有一瓶等是神所有故.〈修妬路〉
若有神則有神所有.若無神則無神所有.有一瓶等是神所有故有神。
內曰.不然.何 以故.神已不可得故.今思惟有一瓶等.若以一有若以異有二俱有過。
外曰.有一瓶 等若以一有有何過。
內曰. 若有一瓶一.如一一切成.若不成.若顛倒。
〈修妬路〉 若有一瓶一者如因陀羅釋迦憍屍迦.其有因陀羅處則有釋迦憍屍迦.如是隨有 處則有一瓶.隨一處則有有瓶.隨瓶處則有有一.若爾衣等諸物亦應是瓶.有一瓶 一故.如是其有一物皆應是瓶.今瓶衣等物悉應是一。
復次有常故一瓶亦應常.復 次若說有則說一瓶.復次一是數法有瓶亦應是數法.復次若瓶五身有一亦應五 身.若瓶有形有對有一亦應有形有對.若瓶無常有一亦應無常.是名如一一切成。
若處處有是中無瓶今處處瓶是亦無瓶.有不異故.復次事事有不是瓶今瓶則非 瓶.有不異故.復次若說有不攝一瓶今說一瓶亦不應攝一瓶.有不異故.復次若有 ******************** 非瓶瓶亦非瓶.有不異故.是名如一一切不成。
若欲說瓶應說有.欲說有應說瓶。
復 次汝瓶成故有一亦成.若有一成故瓶亦應成.以一故.是名如一一切顛倒。
〈此中四紙 辯名字無可傳譯〉外曰. 物有一故無過.〈修妬路〉 物是有亦是一.是故若有瓶處必有有一.非有一處皆是瓶。
復次若說瓶當知已説 有一.非說有一必攝瓶。
內曰. 瓶有二.何故二無瓶。
〈修妬路〉 若有一瓶一.何故有一處無瓶.復次雲何說有一不攝瓶。
外曰. 瓶中瓶有定故.〈修妬路〉 瓶中瓶有與瓶不異而異於衣物等.是故在在處瓶是中有瓶有.亦在在處瓶有是 中有瓶.非在在有處有瓶。
內曰.不然. 瓶有不異故。
〈修妬路〉 ******************** 有是總相.何以故.若說有則信瓶等諸物.若說瓶不信衣等諸物.是故瓶是别相有 是總相雲何爲一。
外曰. 如父子.〈修妬路〉 譬如一人亦子亦父.如是總相亦是别相别相亦是總相。
內曰.不然. 子故父。
〈修妬路〉 若未生子不名爲父.子生然後爲父。
復次是喻同我.汝則非也。
外曰. 應有瓶.皆信故.〈修妬路〉 世人眼見信有瓶用.是故應有瓶。
內曰. 有不異故一切無。
〈修妬路〉 若瓶與有不異者瓶應是總相非别相.别相無故總相亦無.因有别相故有總相.若 無别相則無總相.是二無故一切皆無。
外曰. 如頭足分等名身.〈修妬路〉 ******************** 如頭足分等雖不異身非但足爲身.如是瓶與有雖不異而瓶非總相。
內曰.若足與 身不異. 何故足不爲頭。
〈修妬路〉 若頭足分等與身不異者足應是頭.二與身不異故.如因陀羅釋迦不異故因陀羅 卽釋迦。
外曰. 諸分異故無過.〈修妬路〉 分有分不異.非分分不異.是故頭足不一。
內曰.若爾. 無身。
〈修妬路〉 若足與頭異頭與足分等異.如是但有諸分.更無有分名之爲身。
外曰.不然. 多因一果現故.如色等是瓶.〈修妬路〉 如色分等多因現一瓶果.此中非但色爲瓶.亦不離色爲瓶.是故色分等[一]不爲一.足
分等與身亦如是。
內曰. 注:[一]此字依麗刻加.
********************
如色分等瓶亦不一。
〈修妬路〉 若瓶與色聲香味觸五分不異者不應言一瓶.若言一瓶色分等亦應一.色等與瓶 不異故。
外曰. 如軍林.〈修妬路〉 若象馬車步多衆合故名爲軍.又松栢等多樹合故名爲林.非獨松爲林亦不離松 爲林.軍亦爾.如是非一色名爲瓶亦不離色爲瓶。
內曰. 衆亦如瓶。
〈修妬路〉 若松栢等與林不異者不應言一林.若言一林者松栢等應一.與林不異故.如松樹 根莖枝節華葉亦應如是破.如軍等一切物盡應如是破。
外曰. 受多瓶故.〈修妬路〉 汝說色分等[一]多.瓶亦應多.是故欲破一瓶而受多瓶。
內曰. 非色等多故瓶多。
〈修妬路〉 注:[一]原刻下衍修妬路三字.今依疏八刪.
********************
我說汝過非受多瓶.汝自言色分等多.無别瓶法爲色等果。
外曰. 有果.以不破
外曰. 如意.〈修妬路〉 如死人雖有眼無意故神則不見.若有意神則見如是神用眼見離眼不見。
內曰.若 有意能知無意不能知者.但意行眼等門中便知.神復何用。
外曰.意不自知.若意意 相知此則無窮.我神一故.以神知意非無窮也。
內曰. 神亦神。
〈修妬路〉 若神知意誰復知神.若神知神是亦無窮。
我法以現在意知過去意.意法無常故無 咎。
外曰. 雲何除神.〈修妬路〉 若除神.雲何但意知諸塵。
內曰. 如火熱相。
〈修妬路〉 ******************** 譬如火熱無有作者.火性自熱無有不熱之火.如是意是知相.雖復離神性知故能 知.神知異故神不應知。
外曰. 應有神.宿習念相續故生時憂喜行.〈修妬路〉 如小兒生便知行憂喜等事無有教者.以先世宿習憶念相續故今世還爲種種業. 是故知有神亦常相。
內曰. 徧雲何念。
〈修妬路〉 神常徧諸塵無不念時.念何從生。
復次若念一切處生念亦應徧一切處.如是一切 處應一時念.若念分分處生神則有分.有分故無常。
復次若神無知若知非神.此事 先已破。
外曰. 合故念生.〈修妬路〉 若神意合以勢發故念生.何以故.神意雖合勢不發者則念不生。
內曰.雖先已破.今 當重說.神若知相不應生念.若非知相亦不應生念。
復次. ******************** 若念知。
〈修妬路〉 若念生是時知.若念不生是時不知.應念卽是知.神復何用。
外曰. 應有神.左見右識故.〈修妬路〉 如人先左眼見後右眼識.不應彼見此識.以內有神故左見右識。
內曰. 共.
〈修妬路〉 分知不名知。
復次若爾無知.復次徧雲何念.復次若念知.復次何不用耳見.復次若 爾盲.復次如左眼見不應右眼識.神亦不應此分見彼分識.是故不應以左眼見右 眼識故便知有神。
外曰. 念屬神故神知.〈修妬路〉 念名神法.是念神中生.是故神用念知。
內曰.不然. 分知不名知。
〈修妬路〉 若神一分處知生神則分知.若神分知神不名知。
外曰.神知非分知.何以故. 注:
內曰.若爾. 無知。
〈修妬路〉 汝法神徧意少.神意合故神知生.是知與意等少.若以少知神名知者汝何不言以 多不知故神名不知。
又汝身業喻者此事不然.何以故.分有分一異不可得故。
外曰. 如衣分燒.〈修妬路〉 譬如衣一分燒名爲燒衣.如是神雖一分
內曰. 燒亦如是。
〈修妬路〉 若衣一分燒不名爲燒應名分燒.汝以一分燒故衣名燒者今多不燒應名不燒.何 以故.是衣多不燒實有用故.是以莫著語言。
破一品第三 外曰. 注:
內曰.不然.何 以故.神已不可得故.今思惟有一瓶等.若以一有若以異有二俱有過。
外曰.有一瓶 等若以一有有何過。
內曰. 若有一瓶一.如一一切成.若不成.若顛倒。
〈修妬路〉 若有一瓶一者如因陀羅釋迦憍屍迦.其有因陀羅處則有釋迦憍屍迦.如是隨有 處則有一瓶.隨一處則有有瓶.隨瓶處則有有一.若爾衣等諸物亦應是瓶.有一瓶 一故.如是其有一物皆應是瓶.今瓶衣等物悉應是一。
復次有常故一瓶亦應常.復 次若說有則說一瓶.復次一是數法有瓶亦應是數法.復次若瓶五身有一亦應五 身.若瓶有形有對有一亦應有形有對.若瓶無常有一亦應無常.是名如一一切成。
若處處有是中無瓶今處處瓶是亦無瓶.有不異故.復次事事有不是瓶今瓶則非 瓶.有不異故.復次若說有不攝一瓶今說一瓶亦不應攝一瓶.有不異故.復次若有 ******************** 非瓶瓶亦非瓶.有不異故.是名如一一切不成。
若欲說瓶應說有.欲說有應說瓶。
復 次汝瓶成故有一亦成.若有一成故瓶亦應成.以一故.是名如一一切顛倒。
〈此中四紙 辯名字無可傳譯〉外曰. 物有一故無過.〈修妬路〉 物是有亦是一.是故若有瓶處必有有一.非有一處皆是瓶。
復次若說瓶當知已説 有一.非說有一必攝瓶。
內曰. 瓶有二.何故二無瓶。
〈修妬路〉 若有一瓶一.何故有一處無瓶.復次雲何說有一不攝瓶。
外曰. 瓶中瓶有定故.〈修妬路〉 瓶中瓶有與瓶不異而異於衣物等.是故在在處瓶是中有瓶有.亦在在處瓶有是 中有瓶.非在在有處有瓶。
內曰.不然. 瓶有不異故。
〈修妬路〉 ******************** 有是總相.何以故.若說有則信瓶等諸物.若說瓶不信衣等諸物.是故瓶是别相有 是總相雲何爲一。
外曰. 如父子.〈修妬路〉 譬如一人亦子亦父.如是總相亦是别相别相亦是總相。
內曰.不然. 子故父。
〈修妬路〉 若未生子不名爲父.子生然後爲父。
復次是喻同我.汝則非也。
外曰. 應有瓶.皆信故.〈修妬路〉 世人眼見信有瓶用.是故應有瓶。
內曰. 有不異故一切無。
〈修妬路〉 若瓶與有不異者瓶應是總相非别相.别相無故總相亦無.因有别相故有總相.若 無别相則無總相.是二無故一切皆無。
外曰. 如頭足分等名身.〈修妬路〉 ******************** 如頭足分等雖不異身非但足爲身.如是瓶與有雖不異而瓶非總相。
內曰.若足與 身不異. 何故足不爲頭。
〈修妬路〉 若頭足分等與身不異者足應是頭.二與身不異故.如因陀羅釋迦不異故因陀羅 卽釋迦。
外曰. 諸分異故無過.〈修妬路〉 分有分不異.非分分不異.是故頭足不一。
內曰.若爾. 無身。
〈修妬路〉 若足與頭異頭與足分等異.如是但有諸分.更無有分名之爲身。
外曰.不然. 多因一果現故.如色等是瓶.〈修妬路〉 如色分等多因現一瓶果.此中非但色爲瓶.亦不離色爲瓶.是故色分等
內曰. 注:
〈修妬路〉 若瓶與色聲香味觸五分不異者不應言一瓶.若言一瓶色分等亦應一.色等與瓶 不異故。
外曰. 如軍林.〈修妬路〉 若象馬車步多衆合故名爲軍.又松栢等多樹合故名爲林.非獨松爲林亦不離松 爲林.軍亦爾.如是非一色名爲瓶亦不離色爲瓶。
內曰. 衆亦如瓶。
〈修妬路〉 若松栢等與林不異者不應言一林.若言一林者松栢等應一.與林不異故.如松樹 根莖枝節華葉亦應如是破.如軍等一切物盡應如是破。
外曰. 受多瓶故.〈修妬路〉 汝說色分等
內曰. 非色等多故瓶多。
〈修妬路〉 注:
外曰. 有果.以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