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論卷上

關燈
人。

    外曰.何等不淨 持戒。

    內曰. 持戒求樂報爲婬欲故.如覆相。

    〈修妬路〉 樂報有二種.一者爲生天二者人中富貴.若持戒求天上與天女娛樂.若人中受五 欲樂.所以者何.爲婬欲故.如覆相者內欲他色外詐親善.是名不淨持戒。

    如阿難語 ******************** 難陀.如羝羊相觸將前而更卻汝爲欲持戒其事亦如是.身雖能持戒心爲欲所牽 斯業不清淨何用是戒爲。

    外曰.何等名淨持戒。

    內曰.行者作是念.一切善法戒爲根 本.持戒之人則心不悔.不悔則歡喜.歡喜則心樂.心樂得一心.一心則生實智.實智 生則得厭.得厭則離欲.離欲得解脫.解脫得涅槃.是名淨持戒。

    外曰. 若上智者鬱陀羅伽阿羅邏等爲上.〈修妬路〉 若行智人是名上智.今鬱陀羅伽阿羅邏外道等應爲上智人。

    內曰.不然.何以故.智 亦有二種.一者不淨二者淨。

    外曰.何等名不淨智。

    內曰. 爲世界繫縛故不淨.如怨來親。

    〈修妬路〉 世界智能增長生死.所以者何.此智還繫縛故.譬如怨家初詐親附久則生害.世界 智亦如是。

    外曰.但是智能增長生死.施戒亦爾耶。

    內曰. 取福捨惡是行法。

    〈修妬路〉 福名福報。

    外曰.若福名福報者.何以修妬路中但言福。

    內曰.福名因.福報名果.或說 ******************** 因爲果或說果爲因.此中說因爲果譬如食千兩金.金不可食因金得食故名食金. 又如見畫言是好手因手得畫故名好手。

    取名著.著福報.惡先已說.行名將人常行 生死中。

    外曰.何等是不行法。

    內曰. 俱捨。

    〈修妬路〉 俱名福報罪報.捨名心不著福.不復往來五道是名不行法。

    外曰. 福不應捨.以果報妙故.亦不說因緣故.〈修妬路〉 諸福果報妙.一切衆生常求妙果.雲何可捨。

    又如佛言諸比丘於福莫畏.汝今又不 說因緣.是故不應捨福。

    內曰. 福滅時苦。

    〈修妬路〉 福名福報.滅名失壞.福報滅時離所樂事生大憂苦.如佛說樂受生時樂住時樂滅 時苦.是故應捨福。

    又如佛言於福莫畏者.助道應行故.如佛說福尚應捨何況罪。

    外 曰.罪福相違故.汝言福滅時苦者.罪生住時應樂。

    內曰. ******************** 罪住時苦。

    〈修妬路〉 罪名罪報.罪報生時苦.何況住時.如佛說苦受生時苦住時苦滅時樂。

    汝言罪福相 違故罪生時應樂者.今當答.汝何不言福罪相違故罪滅時樂生住時苦。

    外曰. 常福無捨因緣故不應捨.〈修妬路〉 汝說捨福因緣滅時苦.今當說福報中無滅苦故不應捨.如經說能作馬祀是人度 衰老死福報常生處常.是福不應捨。

    內曰. 福應捨.二相過故.〈修妬路〉 是福有二相.能與樂能與苦.如雜毒飯食時美欲消時苦.福亦如是。

    復次有福報是 樂因.多受則苦因.譬如近火止寒則樂轉近燒身則苦.是故福二相.二相故無常是 以應捨。

    又汝言馬祀報常者. 但有言說無因緣故.〈修妬路〉 馬祀福報實無常.何以故.祀業因緣有量故.世間因若有量果亦有量.如泥團小瓶 ******************** 亦小.是故馬祀業有量故無常。

    復次聞汝天有瞋恚共鬬相惱故不應常.又汝馬祀 等業從因緣生故皆無常。

    復次. 有漏淨福無常故尚應捨何況雜罪福。

    〈修妬路〉 如馬祀業中有殺等罪故。

    復次如僧佉經言祀法不淨無常勝負相故.是以應捨。

    外 曰. 若捨福不應作.〈修妬路〉 若福必捨本不應作.何有智人空爲苦事.譬如陶家作器還破。

    內曰. 生道次第法如垢衣浣染。

    〈修妬路〉 如垢衣先浣後淨乃染.浣淨不虛也.所以者何.染法次第故.以垢衣不受染故.如是 先除罪垢次以福德[一]熏心.然後受涅槃道染。

    外曰. 捨福依何等.〈修妬路〉 依福捨惡.依何捨福。

    內曰. 注: [一]原刻作勳.今依麗刻改. ******************** 無相最上。

    〈修妬路〉 取福人天中生.取罪三惡道生.是故無相智慧最第一。

    無相名一切相不憶念離一 切受過去未來現在法心無所著.一切法自性無故則無所依是名無相.以是方便 故能捨福.何以故.除三種解脫門第一利不可得.如佛語諸比丘.若有人言我不用 空無相無作欲得若知若見無增上慢者是人空言無實。

     破神品第二 外曰.不應言一切法空無相. 神等諸法有故.〈修妬路〉 如迦毗羅優樓迦等言神及諸法有。

    迦毗羅言從冥初生覺.從覺生我心.從我心生 五微塵.從五微塵生五大.從五大生十一根.神爲主常覺相處中常住不壞不敗攝 受諸法.能知此二十五諦卽得解脫.不知此者不離生死。

    優樓迦言實有神常.以出 入息視眴夀命等相故則知有神.復次以欲恚苦樂智慧等所依處故則知有神.是 ******************** 故神是實有雲何言無。

    若有而言無則爲惡邪人.惡邪人無解脫.是故不應言一切 法空無相。

    內曰.若有神而言無是爲惡邪.若無而言無此有何過.諦觀察之實無有 神。

    外曰.實有神.如僧佉經中說覺相是神。

    內曰.神覺爲一耶爲異耶。

    外曰.神覺一也。

     內曰. 覺若神相.神無常。

    〈修妬路〉 若覺是神相者.覺無常故神應無常.譬如熱是火相熱無常故火亦無常.今覺實無 常.所以者何.相各異故.屬因緣故.本無今有故.已有還無故。

    外曰. 不生故常.〈修妬路〉 生相法無常.神非生相故常。

    內曰.若爾. 覺非神相.〈修妬路〉 覺是無常.汝說神常神應與覺異.若神覺不異者覺無常故神亦應無常。

    復次若覺 是神相無有是處.所以者何. ******************** 覺行一處故.〈修妬路〉 若覺是神相者.汝法中神徧一切處覺亦應一時徧行五道.而覺行一處不能周徧. 是故覺非神相。

    復次若爾. 神與覺等.〈修妬路〉 汝以覺爲神相者神應與覺等神則不徧.譬如火無熱不熱相.神亦如是不應有徧 不徧相。

    復次. 若以爲徧.則有覺不覺相。

    〈修妬路〉 汝欲令神徧神則二相覺不覺相.何以故.覺不徧故.神若墮覺處是則覺.若墮不覺 處是則不覺。

    外曰. 力徧故無過.〈修妬路〉 有處覺雖無用.此中亦有覺力.是故無無覺過。

    內曰.不然. 力有力不異故。

    〈修妬路〉 ******************** 若有覺力處是中覺應有用而無用.是故汝語非也.若如是說覺無用處亦有覺力 者但有是語。

    外曰. 因緣合故覺力有用.〈修妬路〉 神雖有覺力.要待因緣合故乃能有用。

    內曰. 墮生相故。

    〈修妬路〉 若因緣合時覺有用者.是覺屬因緣故則墮生相.若覺神[一]不異神亦是生相。

    外曰. 如燈.〈修妬路〉 譬如燈能照物不能作物.因緣亦如是能令覺有用不能生覺。

    內曰.[二]不然.燈雖不照 瓶等而瓶等可得亦可持用.若因緣不合時覺不可得神亦不能覺苦樂.是故汝喻 非也。

    外曰. 如色.〈修妬路〉 譬如色雖先有.燈不照則不了.如是覺雖先有因緣未合故亦不了。

    內曰.不然. 注: [一]原刻作有.今依麗刻及疏六改. [二]此段缺修妬路. ******************** 自相不了故。

    〈修妬路〉 若未有照人雖不了色相自了.汝覺相自不了.是故汝喻非也。

    復次以無相故.色相 不以人知故爲色相.是故若不見時常有色.汝知是神相不應以無知處爲知.無知 處爲知是事不然.汝法中知覺一義。

    外曰.優樓迦弟子誦衞世師經言知與神異.是 故神不墮無常中亦不無知.何以故. 神知合故如有牛.〈修妬路〉 譬如人與牛合故人名有牛.如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