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門論

關燈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觀因緣門第一 說曰.今當略解摩訶衍義。

    問曰.解摩訶衍有何義利。

    答曰.摩訶衍者是十方三世諸佛 甚深法藏爲大功德利根者說.末世衆生薄福鈍根雖尋經文不能通了.我愍此等欲 令開悟.又光闡如來無上大法.是故略解摩訶衍義。

    問曰.摩訶衍無量無邊不可稱數 直是佛語尚不可盡.況復解釋演散其義。

    答曰.以是故我初言略解。

    問曰.何故名爲摩 訶衍。

    答曰.摩訶衍者於二乘爲上故名大乘.諸佛最大是乘能至故名爲大.諸佛大人 乘是乘故故名爲大.又能滅除衆生大苦與大利益事故名爲大.又觀世音得大勢文 殊師利彌勒菩薩等是諸大士之所乘故故名爲大.又以此乘能盡一切諸法邊底故 名爲大.如般若經中佛自說摩訶衍義無量無邊以是因緣故名爲大。

    大分深義所謂 ******************** 空也.若通達是義卽通達大乘具足六波羅蜜無所障礙.是故我今但解釋空.解釋空 者當以十二門入於空義。

    初是因緣門.所[一]謂 衆緣所生法 是卽無自性. 若無自性者 雲何有是法。

     衆緣所生法有二種一者內二者外.衆緣亦有二種一者內二者外。

    外因緣者如泥團 轉繩陶師等和合[二]故有瓶生.又如縷綖機杼織師等和合故有疊生.又如治地築基樑 椽泥草人功等和合故有舍生.又如[三]酪器鑽搖人功等和合故有[四]酥生.又如種子地水 火風虛空時節人功等和合故有[五]芽生.當知外緣等法皆亦如是.內[六]因緣者謂諸無明 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各各先因而後生.如是內外諸法皆從衆緣生非 是無性耶。

    若法自性無他性亦無自他亦無.何以故.因他性故無自性.若謂以他性故 有者則牛以馬性有馬以牛性有.梨以[村-寸*柰]性有[村-寸*柰]以梨性有.餘皆應爾.而實不然。

    若謂 不以他性故有但因他故有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以蒲故有席者則蒲席一體不名 爲他.若謂蒲於席爲他者不得言以蒲故有席.又蒲亦無自性.何以故.蒲亦從衆緣出 注: [一]原刻下衍因緣所生法五字.今依麗刻刪. [二]原刻此二字互倒.今依麗刻改. [三]原刻下衍酪鑽二字.今依麗刻刪. [四]原刻作蘇.今依麗刻改.下同. [五]原刻作牙.今依麗刻改. [六]此字依麗刻加. ******************** 故無自性.無自性故不得言以蒲性故有席.是故席不應以蒲爲體.餘瓶酥等外因緣 生法皆亦如是不可得.內因緣生法皆亦如是不可得。

    如七十論中說.緣法實無生若 謂爲有生爲在一心中爲在多心中.是十二因緣法實自無生.若謂有生爲一心中有 爲衆心中有.若一心中有者因果卽一時共生.又因果一時有是事不然.何以故.凡物 先因後果故.若衆心中有者十二因緣法則各各别異.先分共心滅已後分誰爲因緣. 滅法無所有何得爲因.十二因緣法若先有者應若一心若多心.二俱不然是故衆緣 [一]皆空.緣空故從緣生法亦空.是故當知一切有爲法皆空。

    有爲法尚空何況我耶.因五 陰十二入十八界有爲法故說有我.如因可然故有然.若陰入界空更無有法可說爲 我.如無可然不可說然.如經說佛告諸比丘因我故有我所若無我則無我所。

    如是有 爲法空故當知無爲涅槃法亦空.何以故.此五陰滅更不生餘五陰是名涅槃.五陰本 來自空何所滅故說名涅槃.又我亦復空誰得涅槃。

    復次無生法名涅槃.若生法成者 無生法亦應成.生法不成先[二]已說因緣.後當復說.是故生法不成.因生法故名無生.若 注: [一]原刻下衍緣字.今依麗刻刪. [二]原刻作以.今依麗刻改. ******************** 生法不成無生法雲何成。

    是故有爲無爲及我皆空。

     觀有果無果門第二 復次諸法不生.何以故. 先有則不生 先無亦不生 有無亦不生 誰當有生者。

     若果因中先有則不應生先無亦不應生先有無亦不應生.何以故.若果因中先有而 生是則無窮。

    如果先未生而生者今生[一]已復應更生.何以故.因中常有故.從是有邊[二]復 應更生是則無窮。

    若謂生已更不生未生而生者是中無有生理.是故先有而生是事 不然。

    復次若因中先有果而謂未生而生生已不生者.是二俱有而一生一不生無有 是處。

    復次若未生定有者生已則應無.何以故.生未生共相違故.生未生相違故是二 作相亦應相違。

    復次有與無相違無與有相違.若生已亦有未生亦有者則生未生不 應有異.何以故.若有生生已亦有未生亦有如是生未生有何差别.生未生無差别是 事不然.是故有不生。

    復次有已先成何用更生.如作已不應作成已不應成.是故有法 注: [一]原刻作以.今依麗刻改. [二]原刻此二字互倒.今依麗刻改. ******************** 不應生。

    復次若有生因中未生時果應可見而實不可見.如泥中瓶蒲中席應可見而 實不可見.是故有不生。

    問曰.[一]果雖先有.以未變故不見。

    答曰.若瓶未生時瓶體未變故 不見者.以何相知言泥中先有瓶.爲以瓶相有瓶爲以牛相馬相故有瓶耶.若泥中無 瓶相者亦無牛相馬相是豈不名無耶.是故汝說因中先有果而生者是事不然。

    復次 變法卽是果者卽應因中先有變.何以故.汝法因中先有果故.若瓶等先有變亦先有. 應當可見而實不可得.是故汝言未變故不見是事不然。

    若謂未變不名爲果則果畢 竟不可得.何以故.是變先無後亦應無.故瓶等果畢竟不得。

    若謂變已是果者則因中 先無.如是則不定或因中先有果或先無果。

    問曰.先有變但不可得見.凡物自有有而 不可得見者.如物或有近而不可知或遠而不可知或根壞故不可知或心不住故不 可知障故不可知同故不可知勝故不可知微細故不可知.近而不可知者如眼中藥. 遠而不可知者如鳥飛虛空高翔遠逝.根壞故不可知者如盲不見色聾不聞聲鼻塞 不聞香口爽不知味身頑不知觸心狂不知實.心不住故不可知者如心在色等則不 注: [一]原刻作者.今依麗刻改. ******************** 知聲.障故不可知者如地障大水壁障外物.同故不可知者如黑上墨點.勝故不可知 者如有鐘鼔音不聞捎拂聲.細微故不可知者如微塵等不現.如是諸法雖有以八因 緣故不可知.汝說因中變法不可得瓶[一]等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