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四

關燈
整披三衣者亦是離不齊整著衣過也。

     不太高者謂不過膝上.不太下者不垂過裙緣.好正披者不張手足現撩亂相.好正 注: [一]原刻誤作後.今依麗刻改. ******************** 覆者應好覆蓋不偏露形.少語言者不應同俗多作言說.亦大叫呼如童兒類.設有 須喚他不聞時應請俗人爲其大喚.不高視者舉目視前一踰伽地是爲視量.踰伽 量者長四肘也.不應傍視亦不迴顧端形直視徐行而進.牛馬犬等應預觀察不應 逼近恐有傷損。

    不覆頭者不以衣物覆頭猶如新嫁女.上下衣服不得偏抄一邊露 現形體.雙抄者總攝兩邊置於肩上.凡是行步非大人相者皆應遠離。

    不搖身者如 衒色女搖身而行.不掉臂者猶如小兒及癲狂類.不搖頭者猶如象子搖動其頭.不 肩排者不以肩膊排觸於他.不連手者不應連手在路並行。

     未請坐不應坐者在室羅筏悉底城由鄔波難陀在婆羅門舍制斯學處.不善觀察 者亦在室羅筏悉底城由鄔陀夷不觀牀座坐殺小兒.放身者緣在劫畢羅伐窣覩 城由鄔陀夷習學菩薩昔在宮時生戲弄心放身而坐牀座摧破招譏故制。

    不壘足 者不以一腳重於腳上壘之而坐.不重內踝者謂不正身重踝而坐.不重外踝者準 事應知。

     ******************** 恭敬受食者凡受食時極須存念.不應寬慢緻令鉢破。

    食鉢不得滿者受食之時應 觀其鉢勿令流溢.所有羹菜不應多請.後安飯時恐溢出故。

    行食未至不應遙喚.隨 到受之勿生貪想.若預申鉢表有貪心。

    鉢臨食上.是醜惡相。

    言恭敬者不多言說相 同婬女。

    應善用心摶者謂以手爬飯非多非少可口而內.非是摶令相著。

    張口待食. 現饕餮相。

    食在口中.不應言說同白衣法.羹飯不得互掩覆者意欲多求長貪心故. 應於飲食生厭離想.是爲出家所應作事.隨得隨食少欲爲念。

    不彈舌食者施主設 食其食過甜故爲彈舌詐現醋相.不[口*(甫/寸)][口*集]食者其食實醋故[口*(甫/寸)][口*集]脣作聲而現甜相. 言呵氣食者其食過熱戲現冷相呵之使熱.吹氣食者其食過冷戲現熱相吹之使 冷.此等皆是調弄施主緻招譏過。

    不手散食者不如雞爬食.不齧半者半在口中半 墮鉢中.不舒舌者長舒其舌[舌*(邸-阝)]掠兩脣.窣覩波形者下置麨團像其塔狀上置蘿菔 作相輪形.是地獄中脯爛拏塔爲其調戲緻俗譏嫌。

    [舌*(邸-阝)]手者手有餘食不應舌[舌*(邸-阝)].手 有食水不振餘人。

    繫心而食充軀長道.不得觀他生嫌賤心。

    污手捉淨水者謂食所 ******************** 霑及不淨所污.凡欲食噉皆須土屑澡豆等淨洗手已方捉食器飲器及淨水瓶。

    有 諸俗人從苾芻乞鉢中水爲吉祥故爲除病故.時鄔波難陀以所食鉢水和殘飯持 與令生嫌賤.是故聖制授鉢水法.應先三徧淨洗鉢已.盛滿清水誦聖伽他.可兩三 徧方授與人。

     地上無替不應安鉢者若以樹葉等爲替者無犯.不立洗鉢者恐墮破故.及危險等 處皆恐損故。

     聽法之人先應[虎-幾+(放-方)]敬.若懷憍慢法水不停.是故恭勤方能受道.離憍慠相及諸兵刃 方爲說法.若有病者無犯。

     若青草上好樹下及華果樹人所停息者不應大小便.若棘剌叢處者無犯。

    若大林 中行枝葉交茂應離人行處.若涉生草田間無空處應持乾葉布上便利.若無可得 者無犯。

    應於寺東北角安置圊廁.其廁四邊應栽棘剌.大小行廁並須别作.各安門 扇皆著傍扂.其便利處應在隱屏。

    凡欲入廁應脫上衣.在於上風淨處安置.向洗手 ******************** 處於甎版石上先置灰土用爲洗淨.其置土物長一肘闊一搩手餘.用灰及土列作 兩行.行别七聚更安一聚總十五聚.土須細未聚若半挑.貯土之器應用木槽.預收 備擬無令闕乏。

    將入廁時持土三塊.事訖可用此物隨時去穢.一將拭體一用洗身 一塊偏灑左手.若有籌片兩塊便得.其籌不應棄於廁內.應穿小孔向外棄之。

    下濕 之鄕别爲洗處.水流外出不應停溢.若懸絕臨崖者隨事籌量。

    初入廁時作聲謦咳. 或時蹋地或復彈指.應掩門扇閉以傍扂。

    便轉旣竟左腋抱瓶右手開門.至洗淨處 蹲在一邊.土近右手瓶安左膝左臂牢壓或安三叉木上注水向身.然後右手撥取 七土但洗左手.後之七土兩手俱洗.餘有一土用洗君持.其水隨洗隨流勿令停住。

     次向餘處别洗雙足.拔衣持瓶旣到房已.安置觸瓶以乾牛糞揩手.取淨瓶水如法 再三洗潄.方名爲淨得作餘事。

    此由身子作斯洗淨伏彼外道婆羅門故.世尊因此 制諸苾芻.若不依行鹹得惡作。

    若小便時但一土洗身一土洗手.如廣文說。

    檢校寺 人數觀廁處.見有不淨卽應掃拭塗治或水洗令淨。

    其小行處有不淨時應用草揩 ******************** 或破布拭以水灌洗.有泥決通無令臭穢。

    若有病人不能起動者應穿牀席作孔.以 破衣替身恐生瘡損.除棄不淨應畜兩盆.更互淨洗幷將油拭。

    大小行時不應披三 衣.但著僧腳崎及裙亦不應用好者.善須詳審勿衣觸地。

    若苾芻大小行訖乃至未 將淨水潄口.不受他禮亦不禮他.不坐牀座及噉飲食.違者皆得惡作.若飲湯藥無 水可求者無犯。

    若服瀉藥若患苦痢乃至未差不應數洗.須將籌土權時且拭.若瀉 痢竟依法而洗.鞋履霑污卽應洗除。

    病人坐處及洗淨處勿令勞倦.若便利未至不 應預去.時至不應久留.若放下氣勿使作聲.旋溺事竟不應久停圊内。

    於廁屋中不 棄洟唾.若上座前若在淨地及食者前皆不洟唾.凡洟唾時勿作大聲亦不應數爲 洟唾.若性多洟唾者應向屏處.若有病緣聽安承唾器.若沙若以石若斬草豎安器 中若使灒溢.應數洗之勿令臭氣。

    不在水中者若水闊應於木上.若無可得同上草 田。

     樹過人不上者恐日時過望取食人.若有虎豹聽上高樹.但有難緣者皆無犯。

     ******************** 此衆學法總爲八例.一著衣服事.二入村事.三坐起事.四食噉事.五護鉢事.六說法 事.七便利事.八觀望事.餘如廣文。

     七滅諍法 攝頌曰. 現前.幷憶念. 不癡.與求罪. 多人語.自言. 草掩除衆諍。

     應與現前毘柰耶當與現前毘柰耶.應與憶念毘柰耶當與憶念毘柰耶.應與不癡毘 柰耶當與不癡毘柰耶.應與求罪自性毘柰耶當與求罪自性毘柰耶.應與多人語毘 柰耶當與多人語毘柰耶.應與自言毘柰耶當與自言毘柰耶.應與草掩毘柰耶當與 草掩毘柰耶。

     若有諍事起當以七法順大師教如法如律而除滅之.此等皆由他詰問事不忍他 詰譏嫌煩惱制斯學處。

     七滅諍法者於四諍事七法能除.是故名此爲七滅淨法。

    何謂四諍.一評論諍二非 注: [一]此頌依麗刻及戒經加. ******************** 言諍三犯罪諍四作事諍。

    言評論諍者如有諍雲凡說法時獲利養者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