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對說名。
答曰.謂於住處現有苾芻皆須一一别 注:[一]藏本次有等字.麗刻加過分廢缺待緣煩惱.
[二]勘藏本作飲食者雲雲.飲食梵文卽珂但尼蒲膳尼.因知戒經原文應作受珂但尼蒲膳尼食.與次第三學處同.
********************
對陳說不同餘罪故受别名.又犯罪已卽須陳說不得停息亦異餘罪。
實非親尼作非親想疑得根本罪.親非親想疑得惡作罪.於親非親而作親想無犯。
受尼指授食學處第二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六衆苾芻語窣吐羅難陀苾芻尼曰若有施主請僧食 處汝可就宅教彼施主多以好食與我.爾時彼尼旣受教已於他請處多持好食徧 授六衆.由此食少不得周徧令諸苾芻空腹而去.由[一]飲食事譏嫌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衆多苾芻於白衣家食.有苾芻尼指授[二]此與根果此與餅飯此與羹菜此可多與.
諸苾芻應語是苾芻尼言姊妹且止少時待諸苾芻食竟.若無一人作是語者.是諸苾
芻應還村外住處詣諸苾芻所各别告言.大德我犯對說惡法是不應爲今對說悔.是
名對說法。
言衆多苾芻者二人已上乃至大衆.白衣家者謂有門戶巷陌處也.若在寺中者無 犯.食者如上說.[三]此與根果等者顯勝顯多.姊妹且止少時者謂據食竟以爲少時是
注:
[一]藏本作乞食事.
[二]勘戒經此句雲此苾芻應可多與美好飲食.今譯改順釋文.
[三]勘藏本但雲與此與此.不出根果等語.
********************
故雲待諸苾芻食竟.若無一人苾芻作是語者若一人遮合衆無犯。
若在門外食者應問門內無苾芻尼指授食不.若不問者得惡作罪。
若見有尼或出 或入亦應問之.若不問者亦得惡作。
若尼親族家若由彼尼而設供食指授者無犯。
學家受食學處第三 佛在廣嚴城.僧訶將軍已見諦理心生正信常行惠施.所有庫藏遂緻空竭.世尊知 時教作白二羯磨.於彼舍內不應受食.若有牀座應爲受之.時尊者舍利子目乾連 先受彼請於舍內食.六衆見已作是念此人初見諦時亦請我就食.又因食竟見彼 家中有小男女求食而泣。
由乞食事譏嫌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知是學家僧與作學家羯磨.苾芻先不受請便詣彼家自手[一]受取珂但尼蒲
膳尼食.是苾芻應還村外住處詣諸苾芻所各别告言.大德我犯對說惡法是不應爲
今對說悔.是名對說法。
言僧伽者謂衆已爲作遮護法.言學家者謂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惟此學人處在 注:[一]戒經此句作受食食.譯文略也.
********************
居家非無學人也.學家羯磨者謂衆詳許善爲羯磨.先不受請者雖得羯磨受請非
犯.言自手者謂從彼手墮此手中初墮手時便得本罪.列二五食者欲明羹菜等類
受取無犯。
若作解法竟者無犯.言解法者謂彼貲財還復如故.應作白二捨前遮法。
境想六句. 如上應知。
阿蘭若住處外受食學處第四 佛在劫畢羅筏窣覩城多根樹園.時六衆苾芻在阿蘭若住處而住.時彼林野多諸 賊寇.有信心者持供食來.欲就林中興設福會.是時六衆預往迎食.見彼女人被賊 剝脫形體露現隱於草中.六衆見已強令授食.家人後至問知非法斷絕信心因生 譏謗.由[一]飲食事譏嫌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在阿蘭若恐怖處住.先無觀察險難之人.於住處外受食食者.是苾芻應還 住處詣諸苾芻所各别告言.大德我犯對說惡法是不應爲今對說悔.是名對說法。
注:[一]藏本作乞食事.
********************
阿蘭若者去村一拘盧舍有僧住處.此據緣起故作是言.若更遠處亦同此制.凡是
住處若有惡魔不信天衆可畏藥叉及諸猛獸並不應住。
若險難處無看守人者應 著苾芻具五法者令往看守.旣被差已彼應晨朝詣險難處用心觀察.若見賊時應 放火煙.或道中布葉或豎高旛令人遠見.若有施主送供食來見此標時令其警備. 或遣人迎接.其觀察人聽在中前食五正食.若看守人在道受供者無犯。
住處外者 謂離住處也.應還住處者前三學處過由家起故雲向村外.此一學處過在空林故 雲應還住處。
實無看守作無看守想疑得根本罪.次二輕.後二無犯。
在阿蘭若所居方地星辰道 路鹹應善知.行人來往隨力供給乾麨及水量時貯畜.若見客至應唱善來含笑先 言不應嚬蹙.若女人來隨其年幾作母女姊妹等想.餘文可知。
第五部衆學法[一]總攝頌曰.
注:
[一]此頌依麗刻及戎經加.
********************
衣.食.形齊整. 俗舍善容儀. 護鉢.除病人. 草.水.過人樹。
衆學法者謂於廣釋及十七事中所有衆多惡作惡說鹹悉攝在衆學法中.是故總 言衆多學法。
如苾芻衆不應鼓樂.若供養時不得告雲汝可作樂.應語言汝可供養 大師.不應三指黠灰於自額上畫爲三道.亦不以鏡及水爲好觀面.觀蟲之時見面 無犯.若看面瘡痕若看頭白面皺觀知前後容顏改變生厭離想此皆無犯.不應以 梳理髮.於諸善品不應嬾惰.若爲大衆種植園圃未華未果不應捨而遠行.若屬别 人看守者無犯.出入門戶鹹須用心開閉之時不應造次.若經行時勿緩勿急.應畜 洗足器.若見瓶空應卽添水.不應以杙釘於制底不應登上.若無求寂及以餘人者 應香湯洗足爲供養事上亦無犯.若作大師形像除腳玔耳璫餘莊嚴具隨意應作. 若菩薩像者聽.佛陀大會旋繞村城行道之時五種鹹應隨從圍繞.其最老上座應 受吉祥水.有力少年應助擎像.如是等於律所說不依行者鹹得惡作.又於苾芻尼 學處苾芻所不應爲者亦皆得罪.是故通言衆多學法.此等皆由法式事譏嫌煩惱 ******************** 制斯學[一]處。
爾時世尊作如是念.過去諸佛雲何教聲聞衆著衣服耶.是時諸天前白佛言如淨 居天所著衣服.世尊卽以天眼觀知如諸天所說無有異也.因制苾芻披著衣法。
言 齊整者離不齊整著衣過也.應當學者是應學事。
不太高者不過膝上也.此中犯者 若苾芻不依佛教不顧羞恥欲爲非法者捉衣開張得責心惡作.若披著身得對說 惡作.若苾芻有順奉心而著衣不如法或時忘念或是無知非法著者惟犯責心惡 作.如是於餘學處準此應知。
不太下者謂不下垂至地.齊何是著裙量.謂齊踝上四 指。
不象鼻者不放裙邊當齊內擪.下垂於地由如象鼻故以爲喻.不虵頭者謂反出 衣角屈擪腰間頭若龍虵.不多羅葉者謂捉裙邊細疊成襵腰邊總擪形若多羅葉 上聚下散者是也.不豆團形者總捉上裙傍內腰裹同俗婦女著裙作豆團形也.齊
答曰.謂於住處現有苾芻皆須一一别 注:
實非親尼作非親想疑得根本罪.親非親想疑得惡作罪.於親非親而作親想無犯。
受尼指授食學處第二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六衆苾芻語窣吐羅難陀苾芻尼曰若有施主請僧食 處汝可就宅教彼施主多以好食與我.爾時彼尼旣受教已於他請處多持好食徧 授六衆.由此食少不得周徧令諸苾芻空腹而去.由
若復衆多苾芻於白衣家食.有苾芻尼指授
言衆多苾芻者二人已上乃至大衆.白衣家者謂有門戶巷陌處也.若在寺中者無 犯.食者如上說.
若在門外食者應問門內無苾芻尼指授食不.若不問者得惡作罪。
若見有尼或出 或入亦應問之.若不問者亦得惡作。
若尼親族家若由彼尼而設供食指授者無犯。
學家受食學處第三 佛在廣嚴城.僧訶將軍已見諦理心生正信常行惠施.所有庫藏遂緻空竭.世尊知 時教作白二羯磨.於彼舍內不應受食.若有牀座應爲受之.時尊者舍利子目乾連 先受彼請於舍內食.六衆見已作是念此人初見諦時亦請我就食.又因食竟見彼 家中有小男女求食而泣。
由乞食事譏嫌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知是學家僧與作學家羯磨.苾芻先不受請便詣彼家自手
言僧伽者謂衆已爲作遮護法.言學家者謂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惟此學人處在 注:
若作解法竟者無犯.言解法者謂彼貲財還復如故.應作白二捨前遮法。
境想六句. 如上應知。
阿蘭若住處外受食學處第四 佛在劫畢羅筏窣覩城多根樹園.時六衆苾芻在阿蘭若住處而住.時彼林野多諸 賊寇.有信心者持供食來.欲就林中興設福會.是時六衆預往迎食.見彼女人被賊 剝脫形體露現隱於草中.六衆見已強令授食.家人後至問知非法斷絕信心因生 譏謗.由
若復苾芻在阿蘭若恐怖處住.先無觀察險難之人.於住處外受食食者.是苾芻應還 住處詣諸苾芻所各别告言.大德我犯對說惡法是不應爲今對說悔.是名對說法。
注:
若險難處無看守人者應 著苾芻具五法者令往看守.旣被差已彼應晨朝詣險難處用心觀察.若見賊時應 放火煙.或道中布葉或豎高旛令人遠見.若有施主送供食來見此標時令其警備. 或遣人迎接.其觀察人聽在中前食五正食.若看守人在道受供者無犯。
住處外者 謂離住處也.應還住處者前三學處過由家起故雲向村外.此一學處過在空林故 雲應還住處。
實無看守作無看守想疑得根本罪.次二輕.後二無犯。
在阿蘭若所居方地星辰道 路鹹應善知.行人來往隨力供給乾麨及水量時貯畜.若見客至應唱善來含笑先 言不應嚬蹙.若女人來隨其年幾作母女姊妹等想.餘文可知。
第五部衆學法
衆學法者謂於廣釋及十七事中所有衆多惡作惡說鹹悉攝在衆學法中.是故總 言衆多學法。
如苾芻衆不應鼓樂.若供養時不得告雲汝可作樂.應語言汝可供養 大師.不應三指黠灰於自額上畫爲三道.亦不以鏡及水爲好觀面.觀蟲之時見面 無犯.若看面瘡痕若看頭白面皺觀知前後容顏改變生厭離想此皆無犯.不應以 梳理髮.於諸善品不應嬾惰.若爲大衆種植園圃未華未果不應捨而遠行.若屬别 人看守者無犯.出入門戶鹹須用心開閉之時不應造次.若經行時勿緩勿急.應畜 洗足器.若見瓶空應卽添水.不應以杙釘於制底不應登上.若無求寂及以餘人者 應香湯洗足爲供養事上亦無犯.若作大師形像除腳玔耳璫餘莊嚴具隨意應作. 若菩薩像者聽.佛陀大會旋繞村城行道之時五種鹹應隨從圍繞.其最老上座應 受吉祥水.有力少年應助擎像.如是等於律所說不依行者鹹得惡作.又於苾芻尼 學處苾芻所不應爲者亦皆得罪.是故通言衆多學法.此等皆由法式事譏嫌煩惱 ******************** 制斯學
爾時世尊作如是念.過去諸佛雲何教聲聞衆著衣服耶.是時諸天前白佛言如淨 居天所著衣服.世尊卽以天眼觀知如諸天所說無有異也.因制苾芻披著衣法。
言 齊整者離不齊整著衣過也.應當學者是應學事。
不太高者不過膝上也.此中犯者 若苾芻不依佛教不顧羞恥欲爲非法者捉衣開張得責心惡作.若披著身得對說 惡作.若苾芻有順奉心而著衣不如法或時忘念或是無知非法著者惟犯責心惡 作.如是於餘學處準此應知。
不太下者謂不下垂至地.齊何是著裙量.謂齊踝上四 指。
不象鼻者不放裙邊當齊內擪.下垂於地由如象鼻故以爲喻.不虵頭者謂反出 衣角屈擪腰間頭若龍虵.不多羅葉者謂捉裙邊細疊成襵腰邊總擪形若多羅葉 上聚下散者是也.不豆團形者總捉上裙傍內腰裹同俗婦女著裙作豆團形也.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