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釀
成酒.飲者謂吞咽也。
凡作酒色酒香酒味或闕一闕二而飲咽者.能令人醉皆得墮罪.若不醉人飲得惡 作。
若體非酒而有酒色.飲之無犯。
若用器飲若手掬飲乃至酒糟鹹得墮罪.若噉麴 若噉華果能令人醉並得惡作.境想六句.後二無犯。
有說非酒酒想亦得墮罪.如佛 言曰汝諸苾芻依我爲師而出家者不應飲酒.不與他不貯畜乃至不以茅端滴酒 置於口中。
不犯者.若酒被煎煑飲不醉人.若口有病醫令含酒若酒塗身.此皆無犯。
若苾芻先是躭酒人不得酒時遂便瘦弱者.取造酒物麴及樹皮幷諸香藥擣簁爲 末布帛裹之.以杖橫繫懸於新熟酒甕之內勿令霑酒.經一二宿以水和攪.時與非 時飲之無犯。
又無犯者.酒變成醋飲不醉人.澄清見面水解爲淨.以羅濾之同非時 漿隨意應飲。
******************** 非時入聚落不囑苾芻學處第八十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鄔陀夷非時入村爲賊所殺.由入村事[一]煩惱同前制斯
學處。
若復苾芻非時入聚落不囑餘苾芻.除餘緣故.波逸底迦。
言非時者有二種分齊.一過午二明相未出.言聚落者俗人所居有街巷處.餘苾芻 者若無苾芻者無犯。
除餘緣者謂身有病.若寄衣鉢在村被火燒舍須往村看.若命 難淨行難.並皆無犯。
非時非時想疑波逸底迦.時非時想疑得惡作罪.後二無犯。
村作村想六句同前.若 住阿蘭若苾芻須入村中.或道由村過.若路在兩村中間.若乘空入.若無苾芻囑餘 俗人者.無犯。
第九攝頌曰. 食.明相.今知. 針筒.牀腳量. 貯華.幷坐具. 瘡.雨.大師衣。
注:[一]原刻作招俗譏謗制斯學處.今依麗刻改.藏本作不待緣煩惱.
********************
食前食後詣餘家學處第八十一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鄔波難陀親友白衣敬信三寶於自家中廣設供養.以
鄔波難陀爲首請苾芻衆.時鄔波難陀報親友曰我有緣事須向某家要待我至方
可行食.旣往餘處久待不來.遂令大衆多不得食.由[一]詣俗家事[二]過限廢闕煩惱制斯
學處。
若復苾芻受食家請食前食後行詣餘家不囑授者.波逸底迦。
食家請者謂受俗家請食.若婆羅門及餘俗家.食前者謂中前也。
不囑授去.行過兩 家便得墮罪。
食後者謂中後也。
行過三家亦得墮罪。
若語施主我設不來應與僧食勿令廢闕.若施主不以此人而 爲先首去.並無罪。
入王宮學處第八十二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鄔陀夷有緣須詣摩利迦夫人處.侵早入宮彼臥未起. 注:[一]此字依麗刻加.
[二]藏本作廢缺譏嫌煩惱.
********************
聞尊者來遂便驚覺.著常宮內細薄之衣以見尊者[一]其事同前譏嫌待緣煩惱制斯
學處。
若復苾芻明相未出剎帝利灌頂王未藏寶及寶類.若入過宮門閫者.除餘緣故.波逸 底迦。
剎帝利者謂剎帝利種.設非斯種若得灌頂亦名剎帝利王也。
明相未出者相有三 别.一者青相謂青色現.二者黃相謂黃色現.三赤銅相謂光如赤銅色。
未藏寶者謂 於宮內未藏其寶。
言門閫者有其三種.一城門閫二王家門閫三內宮門閫.入初二 門得惡作罪.入內宮門便得墮罪。
除餘緣者如憍閃毘城王與瞿師羅舍王教通爲 一處者無犯。
夫教勑者有其五種不得虧違.何等爲五.一者國王二如來大師三衆 中上座四阿遮利耶五鄔波馱耶。
未曉未曉想等六句.如上說。
若入四天王門揭路荼宮亦得惡作。
凡入王宮有十過 失.一宮人有娠便疑苾芻行不淨行二宮中失物三密言出外四王子有損五王身 注:[一]原刻作由詣王宮幷譏染煩惱.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有損六舉大臣七黜國相八國人苦害九往征餘國十輒聚軍師.如是等事鹹疑苾
芻.故不應往。
不攝耳聽戒作不知語學處第八十三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六衆苾芻於半月說戒經時不用心聽.作如是說我今始 知是法是善逝說.[一]由輕學處事慢法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半月半月說戒經時作如是語.具夀我今始知是法戒經中說.諸苾芻知是 苾芻若二若三同作長淨況復過此.應語彼言具夀非不知故得免其罪.汝所犯罪應 如法說悔.當勸喻言具夀此法希奇難可逢遇.汝說戒時不恭敬不住心不殷重不作 意不一想不攝耳不策念而聽法者.波逸底迦。
不恭敬者是總標句.不住心等是别釋句.顯六過失.謂無信心失無敬心失無樂欲 失緣外境失心惛沉失生勞倦失.如其次第而配屬之。
若苾芻已曾再三聞說戒經.於長淨時作不知語.若由煩惱或由忘念若睡眠若亂 注:[一]原刻作由不敬事亂心煩惱.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意隨一一戒不聽聞者皆得墮罪。
若聞苾芻尼不共學處作如是語得惡作罪.若共 學處便得本罪。
若老耄無所識知依實說者無犯。
長淨之時應令純熟.善誦戒經者 爲衆誦之。
先鳴健稚時諸苾芻應自憶罪如法說悔然後赴集。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三 ********************
凡作酒色酒香酒味或闕一闕二而飲咽者.能令人醉皆得墮罪.若不醉人飲得惡 作。
若體非酒而有酒色.飲之無犯。
若用器飲若手掬飲乃至酒糟鹹得墮罪.若噉麴 若噉華果能令人醉並得惡作.境想六句.後二無犯。
有說非酒酒想亦得墮罪.如佛 言曰汝諸苾芻依我爲師而出家者不應飲酒.不與他不貯畜乃至不以茅端滴酒 置於口中。
不犯者.若酒被煎煑飲不醉人.若口有病醫令含酒若酒塗身.此皆無犯。
若苾芻先是躭酒人不得酒時遂便瘦弱者.取造酒物麴及樹皮幷諸香藥擣簁爲 末布帛裹之.以杖橫繫懸於新熟酒甕之內勿令霑酒.經一二宿以水和攪.時與非 時飲之無犯。
又無犯者.酒變成醋飲不醉人.澄清見面水解爲淨.以羅濾之同非時 漿隨意應飲。
******************** 非時入聚落不囑苾芻學處第八十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鄔陀夷非時入村爲賊所殺.由入村事
若復苾芻非時入聚落不囑餘苾芻.除餘緣故.波逸底迦。
言非時者有二種分齊.一過午二明相未出.言聚落者俗人所居有街巷處.餘苾芻 者若無苾芻者無犯。
除餘緣者謂身有病.若寄衣鉢在村被火燒舍須往村看.若命 難淨行難.並皆無犯。
非時非時想疑波逸底迦.時非時想疑得惡作罪.後二無犯。
村作村想六句同前.若 住阿蘭若苾芻須入村中.或道由村過.若路在兩村中間.若乘空入.若無苾芻囑餘 俗人者.無犯。
第九攝頌曰. 食.明相.今知. 針筒.牀腳量. 貯華.幷坐具. 瘡.雨.大師衣。
注:
若復苾芻受食家請食前食後行詣餘家不囑授者.波逸底迦。
食家請者謂受俗家請食.若婆羅門及餘俗家.食前者謂中前也。
不囑授去.行過兩 家便得墮罪。
食後者謂中後也。
行過三家亦得墮罪。
若語施主我設不來應與僧食勿令廢闕.若施主不以此人而 爲先首去.並無罪。
入王宮學處第八十二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鄔陀夷有緣須詣摩利迦夫人處.侵早入宮彼臥未起. 注:
若復苾芻明相未出剎帝利灌頂王未藏寶及寶類.若入過宮門閫者.除餘緣故.波逸 底迦。
剎帝利者謂剎帝利種.設非斯種若得灌頂亦名剎帝利王也。
明相未出者相有三 别.一者青相謂青色現.二者黃相謂黃色現.三赤銅相謂光如赤銅色。
未藏寶者謂 於宮內未藏其寶。
言門閫者有其三種.一城門閫二王家門閫三內宮門閫.入初二 門得惡作罪.入內宮門便得墮罪。
除餘緣者如憍閃毘城王與瞿師羅舍王教通爲 一處者無犯。
夫教勑者有其五種不得虧違.何等爲五.一者國王二如來大師三衆 中上座四阿遮利耶五鄔波馱耶。
未曉未曉想等六句.如上說。
若入四天王門揭路荼宮亦得惡作。
凡入王宮有十過 失.一宮人有娠便疑苾芻行不淨行二宮中失物三密言出外四王子有損五王身 注:
不攝耳聽戒作不知語學處第八十三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六衆苾芻於半月說戒經時不用心聽.作如是說我今始 知是法是善逝說.
若復苾芻半月半月說戒經時作如是語.具夀我今始知是法戒經中說.諸苾芻知是 苾芻若二若三同作長淨況復過此.應語彼言具夀非不知故得免其罪.汝所犯罪應 如法說悔.當勸喻言具夀此法希奇難可逢遇.汝說戒時不恭敬不住心不殷重不作 意不一想不攝耳不策念而聽法者.波逸底迦。
不恭敬者是總標句.不住心等是别釋句.顯六過失.謂無信心失無敬心失無樂欲 失緣外境失心惛沉失生勞倦失.如其次第而配屬之。
若苾芻已曾再三聞說戒經.於長淨時作不知語.若由煩惱或由忘念若睡眠若亂 注:
若聞苾芻尼不共學處作如是語得惡作罪.若共 學處便得本罪。
若老耄無所識知依實說者無犯。
長淨之時應令純熟.善誦戒經者 爲衆誦之。
先鳴健稚時諸苾芻應自憶罪如法說悔然後赴集。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