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三

關燈
尊者勝友造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與減年者受近圓學處第七十二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尊者大目乾連與十七衆受近園已.不能忍 饑遂便啼哭.由近圓事[一]攝受門徒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知年未滿二十與受近圓成苾芻性者.波逸底迦。

    此非近圓.諸苾芻得罪。

     言知年未滿二十者由其年小饑渴逼時不堪忍故。

    言與近圓者謂能授.所授.進止 威儀。

     所有行法鹹可知之。

    言能授者謂鄔波馱耶.阿遮利耶.幷餘僧伽。

    有二種鄔波馱耶. 一初與出家二爲受近圓.滿足十夏方住師位.復須成就五法.一知有犯二知無犯 三知輕四知重五於别解脫經廣能開解.於諸學處創結隨開.若遇難緣善知通塞. 注: [一]原刻作攝衆煩惱.今依麗刻改. ******************** 常誦戒本能決他疑.戒見多聞自他俱利.威儀行法無有虧犯.具如是德名親教師. 由其親能教出離法故。

    若苾芻雖近圓已於諸學處不識重輕.設六十夏仍須仗託 明德依止而住.若師小者唯除禮拜自餘鹹作.此卽名爲老小苾芻.然不得與他出 家及受近圓也。

    阿遮利耶有其五種.一求寂阿遮利耶謂授三歸五十學處.二屏教 阿遮利耶謂於屏處問其障法.三羯磨阿遮利耶謂近圓時秉白四法.四依止阿遮 利耶乃至一夜依之而住.五教讀阿遮利耶下至授彼四句伽他.此之五人並當師 位能生軌範總名軌範師也。

    言僧伽者有二種.一十人謂在中方.二五人謂居邊地. 若於其處有十人可得取五人者名善近圓衆得越法罪.若但有五人斯名善受。

    若 衆數不足不得以佛而足衆數.由佛陀僧伽寶體别故.若狂聾人及天授部等將足 衆數不成近圓。

    言所授者有多種相.謂意樂損壞.所依損壞.丈夫損壞.白法損壞.繫 屬他人.及有醜惡不端嚴相。

    言意樂損壞者謂臨死時或怖來逼或爲活命而求出 家.言所依損壞者謂身有難療之疾欲投三寶望得除差。

    丈夫損壞者謂半擇迦此 ******************** 有五别.一生半擇迦謂生來不男.二半月半擇迦半月男半月不男.三觸抱半擇迦 他抱觸時生支方起.四嫉妬半擇迦見他行婬妬而根起.五被害半擇迦謂遇病傷 或被刀割.此五黃門出家近圓悉皆非分.後一不定.若近圓已被傷損者若性行不 移還依舊位.若性改變應滅擯.初一黃門亦名扇侘。

    白法損壞者謂諸外道崇重邪 教無正信故.諸外道中除釋迦種及事火人.自餘外道四月供住食大衆食著親教 師衣供承作務一同求寂.若不捨舊見卽應遣去.若捨舊見應與出家。

    污苾芻尼者 謂尼不犯八他勝法.若以不淨行污此苾芻尼時.若俱有染心先觸尼身後污不淨 行不名污尼.由尼已犯觸男他勝故。

    言賊住者不依師主輒自出家共清淨苾芻經 二三長淨乃至同作白四羯磨.摩納毘迦中說未近圓人與他淨衆同爲白二或白 四法長淨隨意.幷共衆差十二種人幷名賊住。

    歸外道者謂有外道投佛法內.雖著 法衣愛外道見而還本處不捨於戒.脫去法衣經明相出殺父殺母殺阿羅漢惡心 出佛身血破僧伽.諸助伴人知天授言是其非法作非法想亦是破僧。

    先曾犯戒者 ******************** 謂於五學及十學處破其重戒.若四他勝中曾犯其一。

    此黃門等未受不應授.已受 應滅擯。

    又有二種異住之人.一從法黨向非法黨.二者與作捨置羯磨.若已還俗重 來受戒亦不應授。

    言繫屬他人者謂奴婢負債及王大將.若父母不聽者不得.若遠 方者無犯.前母生已卽便棄擲餘母收養者若出家時應問養母.若殺前母得無間 罪。

    言不端嚴相者謂是非人及傍生等變形爲人而來受戒.或擎旗大賊若減二十 歲.若過分青黃赤白狀異人形.若身生象毛若無髮.若大腦若匾[匚@虎].若多頭若凸眼. 若盲若瘂.若象牛等頭若馬猿豬形.若無耳鼻若象馬耳牙若無牙齒.若項短若太 長若太短.若傴肩若曲脊.若無生支及卵若下墜.若身極麤極細.若被截手足跛躄 聾瞎若膝行.若被打傷若房室過度無所堪能.若氏族卑下.此等鹹皆非出家相。

    旣 近圓已爲說二頌.汝於最勝教具足受屍羅至心當奉持無障身難得.端正者出家 清淨者圓具實語者所說正覺之所知。

    [一]言進止威儀者.若有俗人求出家者應隨彼 心詣一師處.其師卽應問於障法.若清淨者應攝受之.觀其意趣有堪能者應授三 注: [一]藏本卷十二. ******************** 歸幷五學處。

    次請親教師.又請苾芻爲白僧者.彼受請已問本師雲已問此人諸障 法未.若不問者得惡作罪。

    衆若和集應白僧伽.若不集者巡房告知.若不白衆犯惡 作罪。

    當白之時衆鹹語言若清淨者應與出家.若不問者皆得惡作。

    次令剃髮人剃 髮.剃將了時應留頂髻而問之曰除朱塗不.若言留者遣隨意去.若言除者應盡剃 之。

    應適時候爲其洗浴.洗浴旣訖爲著下裙.方便檢身莫令其覺.恐有二根及無根 故。

    次著僧腳崎後授縵條.令頂戴持方爲披著。

    請一苾芻爲受三歸及十學處。

    應畜 鉢盂.若無鉢者不應出家。

    次教請教白事同大苾芻.若年滿二十師爲辦六物資緣. 若自無者應爲假借.幷爲請羯磨師及屏教師諸證人等。

    若壇場中若大衆中受.旣 入壇中安置衣鉢.先教請鄔波馱耶.卽令三徧一一禮僧.次令捧鉢巡行呈現大衆. 一一觀已鹹雲好鉢.不道者得惡作罪。

    卽對衆前本師爲守持衣鉢.次令其人向眼 見耳不聞處合掌而立虔仰大衆.欲近圓人不應遠使.不上高樹恐有損傷。

    於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