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s="h">[二]結伴事不忍
注:
[一]此二字依戒經加.
[二]原刻作伴屬事.今依麗刻改.
********************
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瞋恚故不喜打苾芻者.波逸底迦。
言打者若手指彈若腳指蹴若甎瓦等若以草莛打著他者.隨其所有手指多少及 以芥子草莛數量還得爾許波逸底迦.若不著者亦得爾許惡作之罪.若殺心而打 得窣吐羅。
言苾芻者若持戒若破戒有苾芻相。
起苾芻想或復生疑皆得墮罪.若非苾芻作苾芻想疑或於柱壁或於餘事作掉亂 心而打拍者鹹得惡作。
無犯者.不以瞋心.爲利益事。
以手擬苾芻學處第四十九 緣與前同.以手擬爲異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瞋恚故不喜擬手向苾芻者.波逸底迦。
謂作打心而擬其手.初舉手時便得本罪.若一舉手向多苾芻隨其多少準人得罪。
若與苾芻相瞋恨時應往詣彼求其懺摩.不應瞋心未歇往求辭謝.彼亦不得同師 ******************** 子行爲堅鞕心不相容恕.若不肯忍應遣智人方便和解速令諍息.小者到彼瞋苾 芻邊.至勢分時卽應禮拜.彼應雲無病。
若見苾芻鬬諍之時無朋黨心而爲揮解.俗 人鬬處不應住看.恐引爲證故。
如上所說不順行者鹹得惡作。
覆藏他麤罪學處第五十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鄔波難陀犯僧伽伐屍沙罪.有達摩苾芻見.恐其外說 遂作是言.爾親教師我先知犯遏惡揚善曾不語人.汝見我非理應藏覆.達摩聞已 向諸苾芻說.[一]其事同前覆藏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知他苾芻有麤惡罪覆藏者.波逸底迦。
知者謂自見知或因他說.言苾芻者若持戒若破戒有苾芻相皆曰苾芻。
言麤罪者 謂初二部及此方便.覆藏卽是掩覆其過。
此中犯者.若見聞作覆藏心.至明相出便得墮罪.自餘諸犯覆皆惡作。
破戒人邊設 令發露不成發露.境想準知。
無犯者.若說他時令自不安.若命梵難.若破僧因緣.爲 注:[一]原刻作此由舊伴屬事覆藏煩惱.今依麗刻改.
********************
護此故覆皆無[一]犯。
第六攝頌曰. 伴惱.觸火.欲. 同眠.法非障. 未捨.求寂染. 收.寶.極炎時。
共至俗家不與食學處第五十一 佛在室羅筏城.時鄔波難陀與達摩苾芻先有嫌惡。
便以美言誘說將至俗家.遂不 與食令彼饑乏.[二]其事同前由不忍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語餘苾芻作如是語.具夀共汝詣俗家當與汝美好飲食令得飽滿.彼苾芻 至俗家竟不與食.語言具夀汝去我與汝共坐共語不樂我獨坐獨語樂.作是語時欲 令生惱者.波逸底迦。
言俗家者謂婆羅門及餘俗家.言令得飽滿者意欲不與飲食令受饑餓。
此中犯者.有苾芻相作苾芻想爲惱亂心.他領解時便得墮罪.若惱授學人及以餘 人得惡作罪.若在尼寺若天廟處若外道家而惱亂者皆惡作罪。
若隨醫教爲病令 注:[一]藏本文末有總攝一段.
[二]原刻作由伴屬事不忍煩惱.今依麗刻改.
********************
斷食者無犯。
觸火學處第五十二 佛在王舍城.因火燒樹熏出黑蛇.諸苾芻見皆悉馳走.或以火頭而遙打擲.因[一]用火
事不寂靜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無病爲身若自然火若教他然者.波逸底迦。
言無病者若有病緣觸亦非犯.言爲身者非爲他也。
言自然者若吹令發燄若翻轉 火薪.若教他然者謂令他然火。
若爲戲謔掉弄火頭若作半月像若作車輪形.凡諸觸火不在時中若然若滅若忘 念若掉舉若氣吹若投薪若動柴炭纔動轉時皆得墮罪.若不解方言人若遣書等 若現身相使然火時鹹得惡作。
若翻覆糠[麥*弋]火或可於中燒餅而食.雖在時內無心
守持.若毛髮爪骨洟唾血等置火中者.鹹得惡作。
無犯者.謂在時中作心守持.言時 者謂爲三寶鄔波馱耶阿遮利耶若爲諸餘同淨行者所有事業.或時爲己熏鉢染 注:[一]原刻作掉戲煩惱.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衣熟諸飲食或寒或病所有營爲作心守持.乃至事訖中間忘念觸時無犯。
言守持 心者若欲觸火應心念雲我今爲作如是事故須觸此火.及爲同梵行者若欲滅時 應雲爲無事故須滅。
若觸師子等得惡作罪。
作觸火想有其六句.後二無犯。
若放野 火得窣吐羅罪。
亦不應於石炭地上輒爾然火.應將甎石厚布方燒。
若於廊廡及寺 中庭然火之時勿令熏屋.待煙盡已方持入屋。
若營作人所須之木不應輒燒.若輕 損時得惡作罪。
爲翻火聚應作鐵鍤。
夜誦經時應炳燈燭.所須燈樹應作一重.若是 僧物聽作多重。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一 ********************
若復苾芻瞋恚故不喜打苾芻者.波逸底迦。
言打者若手指彈若腳指蹴若甎瓦等若以草莛打著他者.隨其所有手指多少及 以芥子草莛數量還得爾許波逸底迦.若不著者亦得爾許惡作之罪.若殺心而打 得窣吐羅。
言苾芻者若持戒若破戒有苾芻相。
起苾芻想或復生疑皆得墮罪.若非苾芻作苾芻想疑或於柱壁或於餘事作掉亂 心而打拍者鹹得惡作。
無犯者.不以瞋心.爲利益事。
以手擬苾芻學處第四十九 緣與前同.以手擬爲異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瞋恚故不喜擬手向苾芻者.波逸底迦。
謂作打心而擬其手.初舉手時便得本罪.若一舉手向多苾芻隨其多少準人得罪。
若與苾芻相瞋恨時應往詣彼求其懺摩.不應瞋心未歇往求辭謝.彼亦不得同師 ******************** 子行爲堅鞕心不相容恕.若不肯忍應遣智人方便和解速令諍息.小者到彼瞋苾 芻邊.至勢分時卽應禮拜.彼應雲無病。
若見苾芻鬬諍之時無朋黨心而爲揮解.俗 人鬬處不應住看.恐引爲證故。
如上所說不順行者鹹得惡作。
覆藏他麤罪學處第五十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鄔波難陀犯僧伽伐屍沙罪.有達摩苾芻見.恐其外說 遂作是言.爾親教師我先知犯遏惡揚善曾不語人.汝見我非理應藏覆.達摩聞已 向諸苾芻說.
若復苾芻知他苾芻有麤惡罪覆藏者.波逸底迦。
知者謂自見知或因他說.言苾芻者若持戒若破戒有苾芻相皆曰苾芻。
言麤罪者 謂初二部及此方便.覆藏卽是掩覆其過。
此中犯者.若見聞作覆藏心.至明相出便得墮罪.自餘諸犯覆皆惡作。
破戒人邊設 令發露不成發露.境想準知。
無犯者.若說他時令自不安.若命梵難.若破僧因緣.爲 注:
第六攝頌曰. 伴惱.觸火.欲. 同眠.法非障. 未捨.求寂染. 收.寶.極炎時。
共至俗家不與食學處第五十一 佛在室羅筏城.時鄔波難陀與達摩苾芻先有嫌惡。
便以美言誘說將至俗家.遂不 與食令彼饑乏.
若復苾芻語餘苾芻作如是語.具夀共汝詣俗家當與汝美好飲食令得飽滿.彼苾芻 至俗家竟不與食.語言具夀汝去我與汝共坐共語不樂我獨坐獨語樂.作是語時欲 令生惱者.波逸底迦。
言俗家者謂婆羅門及餘俗家.言令得飽滿者意欲不與飲食令受饑餓。
此中犯者.有苾芻相作苾芻想爲惱亂心.他領解時便得墮罪.若惱授學人及以餘 人得惡作罪.若在尼寺若天廟處若外道家而惱亂者皆惡作罪。
若隨醫教爲病令 注:
觸火學處第五十二 佛在王舍城.因火燒樹熏出黑蛇.諸苾芻見皆悉馳走.或以火頭而遙打擲.因
若復苾芻無病爲身若自然火若教他然者.波逸底迦。
言無病者若有病緣觸亦非犯.言爲身者非爲他也。
言自然者若吹令發燄若翻轉 火薪.若教他然者謂令他然火。
若爲戲謔掉弄火頭若作半月像若作車輪形.凡諸觸火不在時中若然若滅若忘 念若掉舉若氣吹若投薪若動柴炭纔動轉時皆得墮罪.若不解方言人若遣書等 若現身相使然火時鹹得惡作。
若翻覆糠
無犯者.謂在時中作心守持.言時 者謂爲三寶鄔波馱耶阿遮利耶若爲諸餘同淨行者所有事業.或時爲己熏鉢染 注:
言守持 心者若欲觸火應心念雲我今爲作如是事故須觸此火.及爲同梵行者若欲滅時 應雲爲無事故須滅。
若觸師子等得惡作罪。
作觸火想有其六句.後二無犯。
若放野 火得窣吐羅罪。
亦不應於石炭地上輒爾然火.應將甎石厚布方燒。
若於廊廡及寺 中庭然火之時勿令熏屋.待煙盡已方持入屋。
若營作人所須之木不應輒燒.若輕 損時得惡作罪。
爲翻火聚應作鐵鍤。
夜誦經時應炳燈燭.所須燈樹應作一重.若是 僧物聽作多重。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