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

關燈
三而食.或除餅麨但將餘物.或施主歡喜隨意將去者.並皆無犯。

     有三種虛損信施.一施主信心知此苾芻是持戒者輟己而施苾芻受已便將此物 與破戒人.二知此苾芻是正見者信心惠施便將此物與邪見人.三過量而受不自 噉食乃至長受一掬之食除其施主先有隨意.如斯三事並名虛損信施當招惡果。

     [一]足食學處第三十四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爾時佛告諸苾芻我爲一坐食能生少欲等諸功德汝等 亦應一坐而食.時諸苾芻食時見尊者來遂便離座將爲足食不[二]敢更食.由是世尊 告苾芻曰應飽足食.若尊者來亦不應起.旣受食已不應離座下至行鹽及受食葉 注: [一]藏本卷十. [二]原刻作噉.今依麗刻改. ******************** 皆不應起.復因六衆苾芻食飽更食貪餮無厭.[一]事惱同前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足食竟不作餘食法更食者.波逸底迦。

     苾芻足食竟者謂食噉飽足作遮止言心生棄捨.若心未捨縱出遮言未成遮足.若 更食時但得惡作。

    若作了心唱言休足此成遮足.然具五支.一知是食謂五正食.二 知有授食人謂是女男半擇迦等.三知授入手謂已受得食.四知足食謂作食了心 發言唱足.五知從座起.若更食者得根本罪.異此五種不成遮足.若食雜不淨物者 亦不成足.餘如廣文。

    言食者有五蒲膳尼卽五種可噉食.一飯二麥豆飯三麨四肉 五餅.魚是肉攝故不别言.又有五種珂但尼卽五種可嚼食.謂根莖葉華果.若先食 五種嚼食及乳酪菜等後食五噉食者無犯.若先食五噉食更食五嚼食及乳酪菜 等名犯.遮足應知。

    有五未足之言.謂見他人授食之時未卽須者.應報彼言且待且 去且有且待我食且待我盡.若兼且聲名曰未足.若無且聲卽是遮足。

    若未爲足意 設作足言亦不成足得惡作罪.由言不稱法故。

    不作餘食法者.若病人殘雖不作法 注: [一]此四字依麗刻及藏本加. ******************** 開食無犯.若得餘食作法食者.自身樂住施主得福。

    欲作法時先淨洗手.受得食已 應持就一未足苾芻.或雖已足未離本座對彼蹲居告曰.具夀存念我苾芻某甲食 已遮足此勝上圓滿食我今欲食仁可爲我作餘食法.時彼苾芻取兩三口食已而 報之曰此是汝物隨意應食.此據前人自未遮足得食無犯。

    若自足已便不合食.應 以手按而告之曰.斯是汝物隨意食之。

    有五不成作餘食法.一身在界內對界外人 二不相及處三在傍邊四在背後五前人離座.翻此便成。

    若一人作法.設餘人食並 皆無犯。

     若遮足已作遮足想疑.不作餘[一]法而吞咽者便得墮罪.雖未遮足爲遮足想疑俱得 惡作.後二無犯。

    若北方果若天神藕此等皆是難得之物.或復饑年飲食難得.不作 餘法食之無犯。

    粥若初熟豎匙不倒.麨若和水指畫見跡.此皆成足異此不成。

    足爲 足想.六句如常。

     勸足食學處第三十五 注: [一]原刻作長.今依麗刻改. ********************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有年老苾芻數數犯罪被師訶責生不忍心.便告師曰 阿遮利耶此好飲食已作長法宜可食之.欲令他犯返詰過故.[一]事惱同前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知他苾芻足食竟.不作餘食法勸令更食.告言具夀當噉此食.以此因緣欲 使他犯生憂惱者.波逸底迦。

     勸令食者謂頻請白.欲令他犯者是總標句.彼苾芻緣斯事故當生憂惱是别釋句. 令彼苾芻緣斯犯罪生憂惱故。

    若無惡心令他食者無犯。

     遮足想疑總有六句.不作餘長想疑亦有六句.二重二輕.後二無犯。

     别衆食學處第三十六 佛在王舍城.因提婆逹多[二]事惱同前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别衆食者.除餘時.波逸底迦.餘時者病時作時道行時船行時大衆食時沙 門施食時此是時。

     别衆者謂不同處食.若四苾芻同一界內下至一人不共同食並名别衆。

    此言食者 注: [一]此四字依麗刻及藏本加. [二]同上. ******************** 出犯過緣.謂是正食.餘食非犯。

    病時作時道行時者皆如上說.船行時者如道行說. 大衆食時者謂作世尊頂髻大會若五年大會若六年大會.此大會日隨施主心各 處設食若四若五隨意分食雖不和同亦無别過.沙門施食者謂諸外道廣設供養 於此時中開聽别食.雖曰外道亦稱沙門。

     若於界內界內想疑别衆食時得根本罪.若在界外及居界內爲界外想者無犯。

    如 是應知别食别食想六句應思。

    處有二種.一大院住處二邊房住處.若在大院四人 已上.受請之時應問言邊房住處頗有人來同此食不.若不問彼有人不來别衆食 時便得墮罪。

    若四人中一有開緣.若一求寂共三近圓.若送少食下至送鹽一匙或 草葉一握.若本施主但擬當房於此居人我當供給.若現神力空中而食.若僧伽食 若私己食.並皆無犯。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