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或復生疑而以刀爪及持甎石水火
杵木灰汁沸湯或是水生出令乾死或牽柴所損或經行處以足蹋傷.隨以何緣或
自或他故爲損壞者皆得本罪.若不傷者得惡作罪。
若於前境别别損壞隨有所損 皆得墮罪.於多方便皆得惡作.若以一方便壞多種者得一惡作得多本罪.若多方 便損一種者翻上應知。
於餘學處望境望心論因果罪準此應說。
若樹葉新生及皴 朽皮若華已開或萎黃葉或成熟果損落此者皆得惡作.若活根若青葉若生皮華 未開果未熟者皆得本罪。
若青苔浮萍等水中搖動鹹得惡作.舉出水時便得本罪。
若地甎石有緣苔生蛇蓋菌等而損壞者或竿桁瓶衣生白醭而受用損動者鹹得 ******************** 惡作.令他拂淨者無犯。
諸有情村有生命居者隨損得罪.窠未生卵或時[嗀-口+卵]壞除者
無犯.若欲移諸生命者應極詳審勿令傷損.若行動時及有牽曳傾瀉湯水幷灑掃
時無損害心雖損無犯。
然諸根種及以果菜應合淨者先作淨已後方食用.淨法有 五種火淨刀淨薦淨鳥淨爪淨.又有五淨墮破淨拔出淨捩斷淨擘破淨非種淨.若 蒲桃瓜果總爲一聚於三四處以火拄之此便爲淨.若刀爪一一皆須别淨.又生種 中但有損者此卽是淨.然於種中有不熟種被蒸煑已食皆非犯。
若苾芻自將刀等 而作淨者食時無犯.淨得墮罪。
若以火淨有自煑過.然於不淨地中又有內煑並不 應食.使他淨時內煑同自。
若涉險途無未近圓者及饑儉世.不淨非犯。
嫌毀芯芻學處第十二 佛在王舍城.時實力子大衆差分臥具幷知食次.時蜜[口*旦]羅步弭迦兄弟二人數行
誹謗.雖知大衆秉法訶責仍猶對面輕毀.又作方便譏剌之言.[一]由輕毀事輕毀煩惱
制斯學處。
注:[一]原刻作由謗讟事瞋恨煩惱.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若復苾芻嫌毀輕賤苾芻者.波逸底迦。
言嫌毀者謂毀謗他.或時對面或在私屏。
此中對面生過者若有苾芻被衆差已輒於其人爲嫌毀者.應作白二訶責.旣得法 已於彼十二種人被衆差者若對若背爲嫌毀者鹹得墮罪.若衆未作訶責法時爲 輕毀者但得惡作。
若於惡人作惡人想爲嫌毀者無犯.若惡人作非惡人想疑對面 嫌毀者得突色訖裡多罪.若於善人作善人想疑嫌毀者得波逸底迦.善人惡人想 者無犯。
若託傍生而興譏謗.或對不解方言者有人無人想或復翻此.或所對境無 清淨苾芻者.皆惡作罪。
違惱言教學處第十三 佛在憍閃毘國瞿師羅園.時闡陀苾芻旣犯罪已諸苾芻勸令改悔.便說異言惱亂 於衆.苾芻應正教誨作白二羯磨訶責.若默而惱者亦秉法訶責.雖得衆法仍不改 者若語若默或兩俱爲.由違惱事[一]輕毀煩惱制斯學處。
注:[一]原刻作瞋恚煩惱.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若復苾芻違惱言教者.波逸底迦。
言違惱言教者謂諸苾芻如法教時此是應作此不應作.旣聞語已遂便違教出不 忍言或時默然而不應答.如有苾芻問苾芻言爾見如是相貌苾芻及俗男女不.便 作惱心而答之曰如此之人我不曾見但見兩腳從此而去.或時默惱.皆得墮罪。
如是乃至片有惱心詭誑異說或時默然.若對僧伽及清淨苾芻違惱教時鹹得墮 罪.或他問時先語後默者得惡作罪。
若於僧伽及尊重類稱理之教垢心違惱亦得 墮罪.非稱理教作違惱言得惡作罪.僧伽教勑遣作此事爲彼事者亦得墮罪。
於稱 理教稱理想疑違皆墮罪.不稱理教作稱理想疑得惡作.若稱理教作不稱理想雖 違無犯。
若對不解語人而違惱者亦惡作罪.若違惱賊教者得惡作罪.如賊遣苾芻 於阿蘭若爲我作食.佛言應可爲辦若不能者移處去.若住者得惡作。
有教須違謂 非理虛誑所有言說.有教須爲捨受謂彼非理帶瞋而言.有教應反開悟謂非理不 瞋言.有教當如說行謂有犯令悔言.有教須順從[一]謂令持戒言。
若差知衆事以垢惡 注:[一]此字依麗刻加.
********************
心應作不作不應作而作皆得墮罪.若無垢心得惡作罪。
若口雖不語身惱他時遣 去不去不遣去而去.喚來不來不喚而來.有垢心無垢心並同前墮罪及以惡作。
不 犯者.若苾芻見有獵人逐麞鹿等從邊走過.彼來問時應作是語時寒可應向火毒 熱可飲冷水.若問不休應自看指甲而報彼雲諾佉鉢奢弭.或看太虛而報彼雲納 婆鉢奢弭.或於四方周徧觀已作如是念一切諸行皆無有我亦無有情然後報雲 我實不見有一有情.此皆無犯。
若口有病含藥不言無犯。
[一]不舉敷具學處第十四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諸苾芻在空露地安僧臥具棄而出去.是時世尊見天
欲雨手自舉置.因臥具事[二]由輕心不取舉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於露地處安僧敷具及諸牀座.去時
若於前境别别損壞隨有所損 皆得墮罪.於多方便皆得惡作.若以一方便壞多種者得一惡作得多本罪.若多方 便損一種者翻上應知。
於餘學處望境望心論因果罪準此應說。
若樹葉新生及皴 朽皮若華已開或萎黃葉或成熟果損落此者皆得惡作.若活根若青葉若生皮華 未開果未熟者皆得本罪。
若青苔浮萍等水中搖動鹹得惡作.舉出水時便得本罪。
若地甎石有緣苔生蛇蓋菌等而損壞者或竿桁瓶衣生白醭而受用損動者鹹得 ******************** 惡作.令他拂淨者無犯。
諸有情村有生命居者隨損得罪.窠未生卵或時
然諸根種及以果菜應合淨者先作淨已後方食用.淨法有 五種火淨刀淨薦淨鳥淨爪淨.又有五淨墮破淨拔出淨捩斷淨擘破淨非種淨.若 蒲桃瓜果總爲一聚於三四處以火拄之此便爲淨.若刀爪一一皆須别淨.又生種 中但有損者此卽是淨.然於種中有不熟種被蒸煑已食皆非犯。
若苾芻自將刀等 而作淨者食時無犯.淨得墮罪。
若以火淨有自煑過.然於不淨地中又有內煑並不 應食.使他淨時內煑同自。
若涉險途無未近圓者及饑儉世.不淨非犯。
嫌毀芯芻學處第十二 佛在王舍城.時實力子大衆差分臥具幷知食次.時蜜
注:
言嫌毀者謂毀謗他.或時對面或在私屏。
此中對面生過者若有苾芻被衆差已輒於其人爲嫌毀者.應作白二訶責.旣得法 已於彼十二種人被衆差者若對若背爲嫌毀者鹹得墮罪.若衆未作訶責法時爲 輕毀者但得惡作。
若於惡人作惡人想爲嫌毀者無犯.若惡人作非惡人想疑對面 嫌毀者得突色訖裡多罪.若於善人作善人想疑嫌毀者得波逸底迦.善人惡人想 者無犯。
若託傍生而興譏謗.或對不解方言者有人無人想或復翻此.或所對境無 清淨苾芻者.皆惡作罪。
違惱言教學處第十三 佛在憍閃毘國瞿師羅園.時闡陀苾芻旣犯罪已諸苾芻勸令改悔.便說異言惱亂 於衆.苾芻應正教誨作白二羯磨訶責.若默而惱者亦秉法訶責.雖得衆法仍不改 者若語若默或兩俱爲.由違惱事
注:
言違惱言教者謂諸苾芻如法教時此是應作此不應作.旣聞語已遂便違教出不 忍言或時默然而不應答.如有苾芻問苾芻言爾見如是相貌苾芻及俗男女不.便 作惱心而答之曰如此之人我不曾見但見兩腳從此而去.或時默惱.皆得墮罪。
如是乃至片有惱心詭誑異說或時默然.若對僧伽及清淨苾芻違惱教時鹹得墮 罪.或他問時先語後默者得惡作罪。
若於僧伽及尊重類稱理之教垢心違惱亦得 墮罪.非稱理教作違惱言得惡作罪.僧伽教勑遣作此事爲彼事者亦得墮罪。
於稱 理教稱理想疑違皆墮罪.不稱理教作稱理想疑得惡作.若稱理教作不稱理想雖 違無犯。
若對不解語人而違惱者亦惡作罪.若違惱賊教者得惡作罪.如賊遣苾芻 於阿蘭若爲我作食.佛言應可爲辦若不能者移處去.若住者得惡作。
有教須違謂 非理虛誑所有言說.有教須爲捨受謂彼非理帶瞋而言.有教應反開悟謂非理不 瞋言.有教當如說行謂有犯令悔言.有教須順從
若差知衆事以垢惡 注:
若口雖不語身惱他時遣 去不去不遣去而去.喚來不來不喚而來.有垢心無垢心並同前墮罪及以惡作。
不 犯者.若苾芻見有獵人逐麞鹿等從邊走過.彼來問時應作是語時寒可應向火毒 熱可飲冷水.若問不休應自看指甲而報彼雲諾佉鉢奢弭.或看太虛而報彼雲納 婆鉢奢弭.或於四方周徧觀已作如是念一切諸行皆無有我亦無有情然後報雲 我實不見有一有情.此皆無犯。
若口有病含藥不言無犯。
若復苾芻於露地處安僧敷具及諸牀座.去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