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問世尊所在妄說方所以惱於他.又
因室羅筏城法手苾芻共南方善論義師尅日論義遂便詭詐而不往赴欺誑於彼.
由[二]違心事覆藏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故妄語者.波逸底迦。
故者是決定心表非錯誤.言妄語者謂對了知人違心異說作詭誑言名爲妄語。
此 中妄語始從二稱極增至九.言九種者謂五部罪及四破行.八謂三根及五部罪.七 謂三根及四破行.六謂三時及以三根.五謂五部罪.四謂四破行.三謂三根.又有三 種謂妄語人生如是念我當妄語我正妄語我已妄語.二謂正妄語時及妄語已.是 故妄語極少惟二.無有一種成妄語者。
言入波羅市迦妄語者謂自稱言得上人法. 注:[一]藏本卷八.
[二]原刻作詐妄事.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入僧伽伐屍沙妄語者謂以無根毀他淨行.入窣吐羅妄語者謂在衆中非法說法.
入突色訖裡多妄語者謂說戒時自知有犯作覆藏心默然而住.入波逸底迦妄語
者除向所說四種妄語諸餘妄語皆是波逸底迦.由罪事殊妄成五部。
言波逸底迦 者謂是燒煑墮惡趣義.又波逸底迦但目於墮.燒煑指其墮處。
雖復餘罪皆是其墮. 依共許聲斯得墮稱.猶如瞿聲目其行義.於人等處行義亦通.衆許瞿聲於牛處轉. 墮亦如是故無有過。
又諸學處於方便位皆悉許有不敬聖教波逸底迦.據斯少分 墮義皆通。
若實不見聞覺知言見聞覺知皆得墮罪.若實不妄生妄想疑於不見等處有見等 想於見等處有不見等想起決斷心違情而說.或於見等四事之中更互而說.或時 忘一餘皆不忘.或時疑一餘皆不疑.參雜而說意欲迷彼.一一說時各各得罪。
起心 欲誑得責心罪.乃至發言前人未解鹹得對說惡作之罪.語所言事身亦表知同得 本罪。
實見見想而言不見者得根本罪.實見生疑便雲我見或雲不見得惡作罪.若 ******************** 實不見而有見想說見無犯.若實不見而有疑心便雲我見得惡作罪.此皆由想有 差别故而罪輕重.然於境事或有或無。
若苾芻身著俗衣或外道服.他有問言汝是 誰耶答雲俗人或雲外道者.得波逸底迦.凡著外道服及作俗形者得惡作罪.若作 裸形外道容儀者得窣吐羅罪.不由於此便成捨學。
無犯者.稱彼三根依想陳說。
此 妄語罪四支成犯.一是苾芻二作妄心三說語分明四前人領解.所餘學處與言相 應者鹹應類知。
佛之弟子言常說實.不應爲盟自雪表他不信.故設被誣謗亦不應 作誓。
毀訾語學處第二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六衆罵諸苾芻爲攣跛等.由出家人事不忍煩惱制斯 學處。
若復苾芻毀訾語故.波逸底迦。
言毀訾語者明所犯事。
故者第五轉聲目因起義.由此爲因得波逸底迦罪.若無故 ******************** 字義不相屬.諸餘故字類此應知。
若苾芻作毀訾意.或由瞋忿或因傲慢.於苾芻處八種毀訾.不問前人生恥不生恥 鹹皆有罪。
言八種者一氏族二工巧三形相四疾病五破戒六煩惱七無戒八非類. 言氏族者謂婆羅門剎帝利薜舍戍達羅.若言汝是婆羅門剎帝利種得惡作罪由 作毀他心故.若言婆羅門剎帝利所有工巧汝當學之亦惡作罪.若言汝是薜舍戍 達羅種或下賤所生皆得本罪.言工巧者營業不同復有多種謂捕魚人客縫人鐵 瓦竹木剃髮等人舞樂奴婢賤品傭賃以斯等業譏罵前人或言汝當學此或言汝 當營作.言形相者謂攣跛侏儒等.言疾病者疥癩癰疽等.言破戒者謂五部罪等.言 煩惱者謂瞋恨惱嫉等.言無戒者謂先犯重人謂求寂時及近圓後而犯重禁或近 圓日衆不和合是賊住人半擇迦類壞苾芻尼或是非人狂心惱逼聾盲瘖瘂此等 諸事毀訾他人若實若虛他領解時鹹得本罪.言非類者如言汝是苾芻尼式叉摩 孥室羅末尼羅室羅末尼離皆得惡作罪。
若毀苾芻尼乃至俗人鹹得惡作.若苾芻 ******************** 尼毀苾芻尼時亦得墮罪.若毀苾芻等得惡作罪.若求寂等於苾芻等以上諸事而 毀訾言鹹得惡作.諸餘學處類此應知。
對中方人作邊地語對邊地人作中方語若 他解者得根本罪.若不解者得惡作罪.爲書印等突色訖裡多。
此事此事想於六句 中四犯二無犯.其無犯者若以種姓簡名而說謂婆羅門苾芻某甲.又無犯者先非 惡心錯誤而說或爲教誨意或作饒益心.犯緣同上。
離間語學處第三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因六衆苾芻依門徒事由畜衆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離間語故.波逸底迦。
言苾芻離間語故者謂作惡心令他離間而發其語.或求資生或作無益或性嫉妬 或爲福業事謂讀誦依止等。
若苾芻於一離一於一離二.於一離多於一離衆或於二離一等.乃至於衆離衆句 亦如是.然於此中事有輕重罪名無别。
若苾芻有離間意向餘苾芻或毀訾語欲令 ******************** 闘諍言某甲苾芻曾於某處數作如是不饒益語.作此語時得惡作罪.若以氏族等 而陳說者隨事輕重得罪不同。
爲離間語時令他解了便得本罪.不要待他爲離間 事.或身在空前人在地或身在地前人處空.或身在界內他在界外或身在界外他 在界
若復苾芻故妄語者.波逸底迦。
故者是決定心表非錯誤.言妄語者謂對了知人違心異說作詭誑言名爲妄語。
此 中妄語始從二稱極增至九.言九種者謂五部罪及四破行.八謂三根及五部罪.七 謂三根及四破行.六謂三時及以三根.五謂五部罪.四謂四破行.三謂三根.又有三 種謂妄語人生如是念我當妄語我正妄語我已妄語.二謂正妄語時及妄語已.是 故妄語極少惟二.無有一種成妄語者。
言入波羅市迦妄語者謂自稱言得上人法. 注:
言波逸底迦 者謂是燒煑墮惡趣義.又波逸底迦但目於墮.燒煑指其墮處。
雖復餘罪皆是其墮. 依共許聲斯得墮稱.猶如瞿聲目其行義.於人等處行義亦通.衆許瞿聲於牛處轉. 墮亦如是故無有過。
又諸學處於方便位皆悉許有不敬聖教波逸底迦.據斯少分 墮義皆通。
若實不見聞覺知言見聞覺知皆得墮罪.若實不妄生妄想疑於不見等處有見等 想於見等處有不見等想起決斷心違情而說.或於見等四事之中更互而說.或時 忘一餘皆不忘.或時疑一餘皆不疑.參雜而說意欲迷彼.一一說時各各得罪。
起心 欲誑得責心罪.乃至發言前人未解鹹得對說惡作之罪.語所言事身亦表知同得 本罪。
實見見想而言不見者得根本罪.實見生疑便雲我見或雲不見得惡作罪.若 ******************** 實不見而有見想說見無犯.若實不見而有疑心便雲我見得惡作罪.此皆由想有 差别故而罪輕重.然於境事或有或無。
若苾芻身著俗衣或外道服.他有問言汝是 誰耶答雲俗人或雲外道者.得波逸底迦.凡著外道服及作俗形者得惡作罪.若作 裸形外道容儀者得窣吐羅罪.不由於此便成捨學。
無犯者.稱彼三根依想陳說。
此 妄語罪四支成犯.一是苾芻二作妄心三說語分明四前人領解.所餘學處與言相 應者鹹應類知。
佛之弟子言常說實.不應爲盟自雪表他不信.故設被誣謗亦不應 作誓。
毀訾語學處第二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六衆罵諸苾芻爲攣跛等.由出家人事不忍煩惱制斯 學處。
若復苾芻毀訾語故.波逸底迦。
言毀訾語者明所犯事。
故者第五轉聲目因起義.由此爲因得波逸底迦罪.若無故 ******************** 字義不相屬.諸餘故字類此應知。
若苾芻作毀訾意.或由瞋忿或因傲慢.於苾芻處八種毀訾.不問前人生恥不生恥 鹹皆有罪。
言八種者一氏族二工巧三形相四疾病五破戒六煩惱七無戒八非類. 言氏族者謂婆羅門剎帝利薜舍戍達羅.若言汝是婆羅門剎帝利種得惡作罪由 作毀他心故.若言婆羅門剎帝利所有工巧汝當學之亦惡作罪.若言汝是薜舍戍 達羅種或下賤所生皆得本罪.言工巧者營業不同復有多種謂捕魚人客縫人鐵 瓦竹木剃髮等人舞樂奴婢賤品傭賃以斯等業譏罵前人或言汝當學此或言汝 當營作.言形相者謂攣跛侏儒等.言疾病者疥癩癰疽等.言破戒者謂五部罪等.言 煩惱者謂瞋恨惱嫉等.言無戒者謂先犯重人謂求寂時及近圓後而犯重禁或近 圓日衆不和合是賊住人半擇迦類壞苾芻尼或是非人狂心惱逼聾盲瘖瘂此等 諸事毀訾他人若實若虛他領解時鹹得本罪.言非類者如言汝是苾芻尼式叉摩 孥室羅末尼羅室羅末尼離皆得惡作罪。
若毀苾芻尼乃至俗人鹹得惡作.若苾芻 ******************** 尼毀苾芻尼時亦得墮罪.若毀苾芻等得惡作罪.若求寂等於苾芻等以上諸事而 毀訾言鹹得惡作.諸餘學處類此應知。
對中方人作邊地語對邊地人作中方語若 他解者得根本罪.若不解者得惡作罪.爲書印等突色訖裡多。
此事此事想於六句 中四犯二無犯.其無犯者若以種姓簡名而說謂婆羅門苾芻某甲.又無犯者先非 惡心錯誤而說或爲教誨意或作饒益心.犯緣同上。
離間語學處第三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因六衆苾芻依門徒事由畜衆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離間語故.波逸底迦。
言苾芻離間語故者謂作惡心令他離間而發其語.或求資生或作無益或性嫉妬 或爲福業事謂讀誦依止等。
若苾芻於一離一於一離二.於一離多於一離衆或於二離一等.乃至於衆離衆句 亦如是.然於此中事有輕重罪名無别。
若苾芻有離間意向餘苾芻或毀訾語欲令 ******************** 闘諍言某甲苾芻曾於某處數作如是不饒益語.作此語時得惡作罪.若以氏族等 而陳說者隨事輕重得罪不同。
爲離間語時令他解了便得本罪.不要待他爲離間 事.或身在空前人在地或身在地前人處空.或身在界內他在界外或身在界外他 在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