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尊者勝友造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攝頌曰
二鉢.二織師. 奪衣.幷急施. 阿蘭若.雨衣. 迴僧.七日藥。
畜長鉢過十日不分別學處第二十一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鄔波難陀苾芻由貪買鉢勸六十人人別各 施六十迦利沙波拏.又六衆苾芻處處從他多乞好鉢.情貪積聚旣不自用復不施 人.增長煩惱妨修正業.[一]此由鉢事過分廢闕及譏嫌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畜長鉢過十日不分別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言長鉢者謂現有一守持鉢更畜餘者名之爲長。
若不分別日日得惡作罪.過十日泥薩祇波逸底迦。
若現無鉢後得鉢時不名爲長. 注:[一]原刻此句作爲遮斷故制斯學處.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若不守持日日之中亦得惡作。
鉢有二種一鐵二瓦.準知石鉢卽是瓦類.若不爾者 世尊如何受天石鉢知非清淨而自用耶。
有四種鉢謂金銀瑠璃水精.此若未受不 應受.若受應棄。
又四種鉢鍮石赤銅白銅及木.此若未受亦不應受.若受應作藥盂 得隨意用。
若如法鉢應守持.以鉢置左手中張右手掩鉢口上作如是說.具夀存念 我苾芻某甲此波呾羅是大仙器是乞食器我今守持常用食故.第二第三亦如是 說。
若欲捨者.準捨衣法。
若有兩鉢.應持好者.餘應分別。
苾芻小鉢於尼成大.其鉢量 者後當說之。
其無犯者.若減量若過量.若畜長鉢擬與餘人出家近圓濟其所用.雖 不分別皆亦無犯。
若爲貯羹菜或用飲水畜二小鉢及安鹽盤子幷匙悉皆無犯.又 於大鉢之中隨容小鉢若順所須多畜非犯.應更畜一大鉢防闕事故。
此異外道縫 葉爲器或於手內立拱而食.難養難供非福田相.世尊許一非多非少.善順中道資 身修業。
頗有苾芻畜鉢一夜得捨墮耶.有.謂得鉢根轉爲尼經一夜時便得本罪。
持鉢之法.不應令未近圓人洗.若能存護者聽洗。
凡於鉢上不應書己名字.若作私 ******************** 記者無犯.別人之物皆應準此.若書名時得惡作罪。
若人持物施三寶者應於所施 物上鐫題施主名字.此是某甲福施之物。
別人臥具應作私記。
於鉢帒中出內鉢時. 洗及曬曝並不應立亦不置地.應以物替承.不用除穢不安穢處。
牛糞有沙不應用 洗.若有濕潤不內帒中.若已乾者不應久曬。
知量受用如護眼睛.涉路行時不露擎 去不衣角裹.應以帒盛挂肩而去.帒有三種一鉢帒二藥帒三雜帒若挂肩時應隨 次第各置一肩.不應交絡不應齊挂傍出肩隅如甕鼓形.作襻之法縫帶內氈以線 絡之勿令卷縮。
凡安鉢處若在寺中應爲龕窟.居蘭若者應編竹葦爲籠.泥及牛糞 塗其表裏.若欲他行不應持去.所到之處隨時更作。
若苾芻自解作鉢.應居屏處勿 令俗見。
乞鉢學處第二十二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鄔波難陀爲行乞食於商人處乞第二鉢.情貪好故增 長煩惱招物譏嫌.[一]事惱同前制斯學處。
注:[一]此四字依麗刻及藏本加.
********************
若復苾芻有鉢減五綴堪得受用.爲好故更求餘鉢得者.泥薩祇波逸底迦.彼苾芻應
於衆中捨此鉢.取衆中最下鉢與彼苾芻報言此鉢還汝不應守持不應分別亦不施
人應自審詳徐徐受用乃至破應護持.此是其法。
言減五綴者謂未滿五綴.時有苾芻以五片鉢綴而乞食.日別料理廢修正業.或但 五綴或時過此聽畜餘鉢。
有五種鎔溼物不應用綴鉢.謂黑糖黃蠟鉛錫紫礦。
有五 種綴鐵鉢法.一以細釘塞孔.二安小鐵片打入令牢.三如魚齒四邊鉸破內外相夾. 四以鐵片掩孔周圓釘之.五用屑末.此有二種一錯鐵末二磨石末.初補鐵鉢次補 瓦鉢。
用末綴時以油和末於鐵椀中用鐵鎚熟硏方用塞孔.卽以微火燒之使鞕.若 麤澀者更以油塗依法熏之.若瓦鉢有孔隙者用沙糖和泥塞之以火乾炙.若璺破 者刻作鼓腰以鐵鼓填之.上以泥塗火熏應用。
汎論鉢者有四圓滿.一體圓滿謂是 鐵也.二相圓滿謂堅牢無穴無綴不受垢膩.三量圓滿謂是大鉢.四得轉圓滿謂衆 中分得或施主處得或是舊好鉢。
若苾芻先有此鉢更求好者得時捨墮。
於衆中者 ******************** 此鉢應於衆中而捨.應先勸請行有犯鉢苾芻.具五法者應差.始從敷座乃至問雲 汝某甲能與僧伽行有犯鉢不.彼答言能.應一苾芻作白二羯磨差.大德僧伽聽此 某甲苾芻樂與僧伽行有犯鉢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差某甲爲行有 犯鉢苾芻此某甲今與僧伽行有犯鉢白如是.大德僧伽聽乃至我今如是持準白 應作。
佛言汝諸苾芻行有犯鉢法我今當制行有犯鉢人.衆和合時應告白言諸具 夀明日我當爲僧伽行有犯鉢諸具夀各各持鉢來集.至明日僧伽盡集時彼苾芻 持有犯鉢上座前立讚美其鉢.白上座言此鉢光淨圓滿堪用若須者應取.若上座 取者應與.卽持上座鉢行與第二上座.第二不用應與第三.正與第三上座時第一 上座更索者初一索時不應與.第二索時亦不應與.三索應與.上座犯惡作罪應須 說悔.如是乃至行末若卻索者準此應知。
如是行時展轉至終所得之鉢卽應授與 犯捨苾芻.語言苾芻此鉢不合守持亦不應棄徐徐受用乃至破來.行有犯鉢苾芻 不依教者得越法罪。
持有犯鉢苾芻若乞食時以有犯鉢盛好囊中.其守持者置餘 ******************** 帒內.若得好飯安有犯鉢.麤者安守持鉢中.有犯鉢置在一邊.守持者常應用食.若 洗曝舉熏或時涉路有犯鉢常好安置乃至破來.彼苾芻所有行法不依行者得越 法罪。
此是汝鉢不應守持者謂先有守持鉢此鉢爲行治罰令其畜也.不應分別者 亦復不合分別作淨而畜.不施餘人者不應持此施與他人.應自審詳受用不應率 爾生疲怠心故令破壞.若故壞者得越法罪。
若求得多鉢者皆捨墮罪.於此鉢中取 一好者.衆中作法所有餘鉢隨意分施。
此中犯者.苾芻鉢破始從一綴齊五綴來堪得受用.不作綴法爲好故更求餘鉢.覓 時惡作.得便捨墮。
非好好想但得墮罪.好與不好作不好想者無犯。
或爲他求或兩 人共覓.或遣書等或外道邊求.得皆得惡作。
若以價買得或不爲好從他求得或轉 換得.此皆無犯。
自乞縷使非親織師織作衣學處第二十三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鄔波難陀苾芻從撚線家求縷.令闥額織師織一上疊. ******************** 復依託王臣織一張疊惱物生譏.[一]因求好事煩惱同前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自乞縷線使非親織師織作衣.若得衣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言自乞縷者或得半兩或一兩餘.謂劫貝縷或高世耶縷或復家絲或毛或奢搦迦 或芻摩或野麻或紵縷或高詀簿迦或阿鉢蘭得迦縷。
若乞高世耶使非親織作敷具便得二墮一捨.由衣體一故。
若作餘衣或爲偃帶等. 使織之時皆得惡作。
或
畜長鉢過十日不分別學處第二十一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鄔波難陀苾芻由貪買鉢勸六十人人別各 施六十迦利沙波拏.又六衆苾芻處處從他多乞好鉢.情貪積聚旣不自用復不施 人.增長煩惱妨修正業.
若復苾芻畜長鉢過十日不分別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言長鉢者謂現有一守持鉢更畜餘者名之爲長。
若不分別日日得惡作罪.過十日泥薩祇波逸底迦。
若現無鉢後得鉢時不名爲長. 注:
鉢有二種一鐵二瓦.準知石鉢卽是瓦類.若不爾者 世尊如何受天石鉢知非清淨而自用耶。
有四種鉢謂金銀瑠璃水精.此若未受不 應受.若受應棄。
又四種鉢鍮石赤銅白銅及木.此若未受亦不應受.若受應作藥盂 得隨意用。
若如法鉢應守持.以鉢置左手中張右手掩鉢口上作如是說.具夀存念 我苾芻某甲此波呾羅是大仙器是乞食器我今守持常用食故.第二第三亦如是 說。
若欲捨者.準捨衣法。
若有兩鉢.應持好者.餘應分別。
苾芻小鉢於尼成大.其鉢量 者後當說之。
其無犯者.若減量若過量.若畜長鉢擬與餘人出家近圓濟其所用.雖 不分別皆亦無犯。
若爲貯羹菜或用飲水畜二小鉢及安鹽盤子幷匙悉皆無犯.又 於大鉢之中隨容小鉢若順所須多畜非犯.應更畜一大鉢防闕事故。
此異外道縫 葉爲器或於手內立拱而食.難養難供非福田相.世尊許一非多非少.善順中道資 身修業。
頗有苾芻畜鉢一夜得捨墮耶.有.謂得鉢根轉爲尼經一夜時便得本罪。
持鉢之法.不應令未近圓人洗.若能存護者聽洗。
凡於鉢上不應書己名字.若作私 ******************** 記者無犯.別人之物皆應準此.若書名時得惡作罪。
若人持物施三寶者應於所施 物上鐫題施主名字.此是某甲福施之物。
別人臥具應作私記。
於鉢帒中出內鉢時. 洗及曬曝並不應立亦不置地.應以物替承.不用除穢不安穢處。
牛糞有沙不應用 洗.若有濕潤不內帒中.若已乾者不應久曬。
知量受用如護眼睛.涉路行時不露擎 去不衣角裹.應以帒盛挂肩而去.帒有三種一鉢帒二藥帒三雜帒若挂肩時應隨 次第各置一肩.不應交絡不應齊挂傍出肩隅如甕鼓形.作襻之法縫帶內氈以線 絡之勿令卷縮。
凡安鉢處若在寺中應爲龕窟.居蘭若者應編竹葦爲籠.泥及牛糞 塗其表裏.若欲他行不應持去.所到之處隨時更作。
若苾芻自解作鉢.應居屏處勿 令俗見。
乞鉢學處第二十二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鄔波難陀爲行乞食於商人處乞第二鉢.情貪好故增 長煩惱招物譏嫌.
注:
言減五綴者謂未滿五綴.時有苾芻以五片鉢綴而乞食.日別料理廢修正業.或但 五綴或時過此聽畜餘鉢。
有五種鎔溼物不應用綴鉢.謂黑糖黃蠟鉛錫紫礦。
有五 種綴鐵鉢法.一以細釘塞孔.二安小鐵片打入令牢.三如魚齒四邊鉸破內外相夾. 四以鐵片掩孔周圓釘之.五用屑末.此有二種一錯鐵末二磨石末.初補鐵鉢次補 瓦鉢。
用末綴時以油和末於鐵椀中用鐵鎚熟硏方用塞孔.卽以微火燒之使鞕.若 麤澀者更以油塗依法熏之.若瓦鉢有孔隙者用沙糖和泥塞之以火乾炙.若璺破 者刻作鼓腰以鐵鼓填之.上以泥塗火熏應用。
汎論鉢者有四圓滿.一體圓滿謂是 鐵也.二相圓滿謂堅牢無穴無綴不受垢膩.三量圓滿謂是大鉢.四得轉圓滿謂衆 中分得或施主處得或是舊好鉢。
若苾芻先有此鉢更求好者得時捨墮。
於衆中者 ******************** 此鉢應於衆中而捨.應先勸請行有犯鉢苾芻.具五法者應差.始從敷座乃至問雲 汝某甲能與僧伽行有犯鉢不.彼答言能.應一苾芻作白二羯磨差.大德僧伽聽此 某甲苾芻樂與僧伽行有犯鉢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差某甲爲行有 犯鉢苾芻此某甲今與僧伽行有犯鉢白如是.大德僧伽聽乃至我今如是持準白 應作。
佛言汝諸苾芻行有犯鉢法我今當制行有犯鉢人.衆和合時應告白言諸具 夀明日我當爲僧伽行有犯鉢諸具夀各各持鉢來集.至明日僧伽盡集時彼苾芻 持有犯鉢上座前立讚美其鉢.白上座言此鉢光淨圓滿堪用若須者應取.若上座 取者應與.卽持上座鉢行與第二上座.第二不用應與第三.正與第三上座時第一 上座更索者初一索時不應與.第二索時亦不應與.三索應與.上座犯惡作罪應須 說悔.如是乃至行末若卻索者準此應知。
如是行時展轉至終所得之鉢卽應授與 犯捨苾芻.語言苾芻此鉢不合守持亦不應棄徐徐受用乃至破來.行有犯鉢苾芻 不依教者得越法罪。
持有犯鉢苾芻若乞食時以有犯鉢盛好囊中.其守持者置餘 ******************** 帒內.若得好飯安有犯鉢.麤者安守持鉢中.有犯鉢置在一邊.守持者常應用食.若 洗曝舉熏或時涉路有犯鉢常好安置乃至破來.彼苾芻所有行法不依行者得越 法罪。
此是汝鉢不應守持者謂先有守持鉢此鉢爲行治罰令其畜也.不應分別者 亦復不合分別作淨而畜.不施餘人者不應持此施與他人.應自審詳受用不應率 爾生疲怠心故令破壞.若故壞者得越法罪。
若求得多鉢者皆捨墮罪.於此鉢中取 一好者.衆中作法所有餘鉢隨意分施。
此中犯者.苾芻鉢破始從一綴齊五綴來堪得受用.不作綴法爲好故更求餘鉢.覓 時惡作.得便捨墮。
非好好想但得墮罪.好與不好作不好想者無犯。
或爲他求或兩 人共覓.或遣書等或外道邊求.得皆得惡作。
若以價買得或不爲好從他求得或轉 換得.此皆無犯。
自乞縷使非親織師織作衣學處第二十三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鄔波難陀苾芻從撚線家求縷.令闥額織師織一上疊. ******************** 復依託王臣織一張疊惱物生譏.
若復苾芻自乞縷線使非親織師織作衣.若得衣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言自乞縷者或得半兩或一兩餘.謂劫貝縷或高世耶縷或復家絲或毛或奢搦迦 或芻摩或野麻或紵縷或高詀簿迦或阿鉢蘭得迦縷。
若乞高世耶使非親織作敷具便得二墮一捨.由衣體一故。
若作餘衣或爲偃帶等. 使織之時皆得惡作。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