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六

關燈
注: [一]此八字依麗刻加. [二]此九字依麗刻加. ******************** 惱同前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自手捉金銀錢等若教他捉.泥薩祇波逸底迦。

     言苾芻自手者謂自執捉.教他者謂使人捉.言金銀者謂金銀或貝齒或諸錢。

     此中犯者.若他人物或受他寄金銀等物及諸錢貝或復拾遺但得墮罪而不應捨. 若得己物不爲淨法.自捉使人皆捨墮罪。

    他施金等己作心受.若自若他未捉觸時 鹹非本罪。

    若教他取時有十八種鹹成其犯謂告彼雲汝取此物.汝於此取.汝取此 爾許.汝將此物.汝於此將.汝將此爾許.汝安此物.汝於此安.汝安此爾許.此之九句 皆是對面教.於此三三各初中後據物器數如次應知.又有三三種據不對面教.謂 於前九改此爲彼卽爲九句.合成十八。

    於可得處使他取時得惡作罪.捉便本罪.若 不可得處二皆惡作。

    金銀等物若成不成觸皆捨墮.若非通用錢或缺或廢或少分 似捉皆惡作。

    若於水陸得遺墮物應置顯處隨識者應取.無主伏藏應取於三寶中 隨利益處用.若得有主伏藏當告主知應問記驗與相當者還之.如不相當亦入三 ******************** 寶中用.若輕慢心而捉觸者亦得惡作。

    若金作金想疑皆犯捨墮.非金作金想得墮 無捨.疑便惡作.若金非金作非金想無犯.銀等同此。

    此據自物得捨墮.若他物自他 物得墮無捨.若鍮石銅鐵鈆錫捉時無犯。

    若被賊盜財寶等物自奪取時無犯。

    聞有 難事將欲至時無淨人可得.若僧伽物若窣覩波物若法物應自掘坑密藏舉已當 去.若後時來應自出取.無難爲者鹹得本罪。

    若坐夏時安居施主持衣價與苾芻衆. 卽作委寄此施主心而受取之.諸苾芻應求信敬人若寺家淨人若鄔波索迦爲淨 施主.苾芻若得金等物時作施主物想執捉無犯.縱相去遠得不淨物遙作施主物 心持之乃至施主命存已來並皆無犯。

    若無施主可得者.應持金銀等物對一苾芻 隨住隨立作如是說.具夀存念我苾芻某甲得此不淨財當持此不淨財換取淨財. 如是再三應自持舉或令人舉。

    若苾芻於行路中得金銀等爲道糧故應自持去或 令淨人等及求寂持去.應知求寂於金銀等但制自畜不遮執捉。

     出息求利學處第十九 ********************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鄔波難陀共外道交易以己麤緂換他細緂.[一]事惱同前制 斯學處。

     若復苾芻種種出納求利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言種種者謂作多種經求方便.出納息利者謂以錢等而規其利。

     或以金銀真珠貝玉及諸縷線貯聚穀麥驅馳車馬爲求利故.或以成物博求成物. 應作四句。

    未獲之時得惡作罪.得便捨墮.出物生利亦皆同犯。

    若他將苾芻物爲生 利時苾芻貪利默而不止.得利之時得根本罪。

    自餘境想或爲他或轉根.如斯等句 準前應說。

    若爲三寶出納或施主作無盡藏.設有馳求並成非犯。

    然此等物出利之 時應一倍納質求好保證.明作契書年終之日.應告上座及授事人皆使同知.或復 告彼信心鄔波索迦。

    若苾芻出息得利欲捨之時.若是苾芻所應畜財捨與可信苾 芻.若不淨財捨與信心俗人.此謂作法非是永施.若不還者應就強索不可唐捐。

     [二]賣買學處第二十 注: [一]原刻此句作因非法貪制斯學處.今依麗刻改. [二]藏本卷六. ********************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因六衆苾芻種種賣買.[一]事惱同前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種種賣買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言種種者謂作多種販賣.或賤處賤時多聚財貨貴時貴處轉賣規求.或瞻相時宜 預知豐儉乘時射利以求活命.言賣買者謂劫貝縷線芻摩白疊酥油糖蜜米豆稻 麻銅鐵金銀真珠貝玉及諸錢貨。

     此等諸物買時爲利買得輕罪.賣無利心者無犯.若翻前初無犯後得捨墮.買俱有 利心初輕後重.俱無非犯。

    有雲初爲利買卽得重罪.後賣獲利方爲捨悔。

    此賣買財 準前應捨.境想輕重類可思之。

    若賣買時不依實說.或以僞濫鬥秤欺誑於他得妄 語罪.獲物之時便犯盜罪。

    凡持財物欲賣買時先須定意無求利心.隨處獲利悉皆 無犯。

    若諸苾芻設爲三衣.不應規利而作販賣。

    又於俗人作市易處不應自酬價直. 應令敬信俗人或使求寂爲買無犯.若無此者應自酬直.或二或三而還其價.不應 過此共爲高下。

    若現前衆物欲賣之時.上座應先爲作本價.不可因斯卽便唱斷.應 注: [一]此四字依麗刻加. ******************** 取末後價極高者方可與之。

    實不欲買妄增他價得惡作罪。

    唱得衣時未還價直卽 便著者得惡作罪。

    若施主信心持妻子施.應還問彼此欲如何.若言唱賣我當酬直 者.隨施主意應賣.苾芻不應增價.若增價者得惡作罪.然亦不應問其價直.隨彼施 主與價而受。

    若父母信心持小童子施苾芻者.應爲受取.若彼卻索應還.若酬價者 任彼多少取亦無犯。

    此小童子在苾芻邊以袈裟片而繫于頸隨時濟養.後時長大 念報恩者持物來施隨意應受。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