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
言非親者由於非親尼處取衣自濟不顧有無.若於親處懷顧念心.因制不聽非親
處取。
除貿易者或以衣換同體別體.或全酬價或半價或少或多或劣或勝或相似 物隨衣主意而換易之.或觀彼意愍而爲受.或爲報恩或爲福德或供養心受皆無 犯。
又設非換易.作如是心我當酬直此亦名換.若爲飾玩若輕慢心若矯誑意而換 易者鹹得惡作。
若無上下衣者應受.若過受者便得捨墮。
境想及疑同前學處。
或不對面取或遣書 等取或衣不現前.鹹得惡作。
無犯者.謂求寂女及學戒女或施僧伽或聽妙法情生 欽仰.或近圓時所有惠施.或酬價直或共換易.或知彼尼是福德者彼以衣物置苾 芻前我有餘衣現無闕乏願爲受之作是言已捨衣而去.或親友想或暫用想.如斯 等衣受皆無犯。
從非親居士居士婦乞衣學處第六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鄔波難陀善能說法諸俗男女深生敬信有心供養言 ******************** 許惠衣.旣聞語已往就其家強從索衣.因生煩惱令他不樂長自貪求。
[一]其事同前由
過限廢闕譏嫌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從非親居士居士婦乞衣.除餘時.泥薩祇波逸底迦.餘時者若苾芻奪衣失 衣燒衣吹衣漂衣此是時。
言居士居士婦者簡餘黃門.謂是男子女人方得重罪.若是不男二根外道之類但 得惡作。
言乞者或自乞或使人乞。
言奪衣者謂被賊奪或他與衣後還卻索.言失衣 者謂失落或忘處或蟲鼠齧傷.言燒衣者或火燒或灰汁壞.言吹衣者謂風吹去.言 漂衣者謂水漂也。
衣價色量三種不同.價謂直五迦利沙波拏等.色謂青黃赤白等. 量謂五肘等。
此中犯者.謂價量滿足乞時惡作得便本罪。
於非親想疑等.準上應說。
或現身相或 遣書等或時減量或乞經緯或取時根轉或出諂言或詐欺誑或現異相或苦言求 覓者.鹹得惡作。
無犯者.謂失奪等或他施衣或乞衣繢得小片物或乞小片他與大 注:[一]原刻此句作因譏嫌事制斯學處.今依麗刻改.
********************
段或乞雨衣或乞蚊幬或爲衆乞或從非人傍生趣乞.鹹悉無犯。
過量乞衣學處第七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六衆苾芻數被賊奪.因斯過分乞上下衣.事惱同前制斯 學處。
若復苾芻奪衣失衣燒衣吹衣漂衣從非親居士居士婦乞衣.彼多施衣苾芻若須應 受上下二衣.若過受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言施者謂重重施慇懃施真心施詐心施勝心施劣心施期心施隨順施不順施自 財施他財施共他施去時施還時施瞋心施喜心施慣習施不慣施現相施自言施 遣他施自手施.此等施相據施主心有斯差別.隨順施詐心施瞋心施乞得之時得 惡作罪.餘皆本罪。
言上下衣者有其二種.一苾芻上下衣.上者僧伽胝橫五肘豎三 肘.下者裙也橫五肘豎二肘.二俗人上下衣.上者長十一肘闊三肘.下者長七肘闊 二肘。
有雲下者謂裙及僧腳崎.上者謂三衣也。
******************** 若乞苾芻上下衣或乞俗人上下衣各依量得者無犯.若過量求者乞時得惡作.入 手犯捨墮。
若乞俗人上下衣縱少不足不應更乞.若更乞者得罪.若有盈長不須還 主。
若乞苾芻上下衣不足者應須更乞.若長應還.若不還者得捨墮罪。
知俗人許與衣就乞學處第八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鄔波難陀於俗人處強索衣價.施主俛仰情不得已買 物與之.[一]其事同前過限待緣譏嫌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有非親居士居士婦共辦衣價當買如是清淨衣與某甲苾芻及時應用.此 苾芻先不受請因他告知便詣彼家作如是語.善哉仁者爲我所辦衣價可買如是清 淨衣及時與我爲好故.若得衣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言衣價者謂貝齒金銀.買者非乞得也.言如是衣者謂價直五迦利沙波拏乃至五 十迦利沙波拏或青色等或長五肘乃至五十肘.言清淨者謂非駝毛緂等由體不 堪爲衣用故.言及時者謂順苾芻須用之時或順苾芻開畜之時。
言先不受請者未 注:[一]原刻此句作因相觸惱制斯學處.今依麗刻改.
********************
曾言請.言善哉仁者卽是讚歎勸喻之辭.言爲好者更求勝大謂價色及量悉皆精
妙。
若過量求乞時惡作.入手捨墮。
未近圓時已興方便.近圓之後方始獲財.準前應說。
無犯者.若從天等乞或乞縷繢及小帛片等無犯。
勸共作衣學處第九 若復苾芻有非親居士居士婦各辦衣價當買如是清淨衣與某甲苾芻.此苾芻先不 受請因他告知便詣彼家作如是語.善哉仁者爲我所辦衣價可共買如是清淨衣及 時與我爲好故.若得衣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此之學處緣罪同前.然由夫婦二人別出衣價欲各買上衣持施苾芻苾芻勸令合 作一衣.以此爲異。
過限索衣學處第十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王舍城大臣名勃裡沙哥羅.因有商客遂寄衣價與鄔 ******************** 波難陀.時鄔波難陀聞已往取持付餘人復從強索.彼人有事須赴衆集苾芻不許 遂卽取價相還.由去違時遂乖衆制被罰六十迦利沙波拏.取不淨財不護他意緻 生惱亂.[一]因受不淨財事同前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若王若大臣婆羅門居士等遣使爲苾芻送衣價.彼使持衣價至苾芻所白 言大德此物是某甲王大臣婆羅門居士
除貿易者或以衣換同體別體.或全酬價或半價或少或多或劣或勝或相似 物隨衣主意而換易之.或觀彼意愍而爲受.或爲報恩或爲福德或供養心受皆無 犯。
又設非換易.作如是心我當酬直此亦名換.若爲飾玩若輕慢心若矯誑意而換 易者鹹得惡作。
若無上下衣者應受.若過受者便得捨墮。
境想及疑同前學處。
或不對面取或遣書 等取或衣不現前.鹹得惡作。
無犯者.謂求寂女及學戒女或施僧伽或聽妙法情生 欽仰.或近圓時所有惠施.或酬價直或共換易.或知彼尼是福德者彼以衣物置苾 芻前我有餘衣現無闕乏願爲受之作是言已捨衣而去.或親友想或暫用想.如斯 等衣受皆無犯。
從非親居士居士婦乞衣學處第六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鄔波難陀善能說法諸俗男女深生敬信有心供養言 ******************** 許惠衣.旣聞語已往就其家強從索衣.因生煩惱令他不樂長自貪求。
若復苾芻從非親居士居士婦乞衣.除餘時.泥薩祇波逸底迦.餘時者若苾芻奪衣失 衣燒衣吹衣漂衣此是時。
言居士居士婦者簡餘黃門.謂是男子女人方得重罪.若是不男二根外道之類但 得惡作。
言乞者或自乞或使人乞。
言奪衣者謂被賊奪或他與衣後還卻索.言失衣 者謂失落或忘處或蟲鼠齧傷.言燒衣者或火燒或灰汁壞.言吹衣者謂風吹去.言 漂衣者謂水漂也。
衣價色量三種不同.價謂直五迦利沙波拏等.色謂青黃赤白等. 量謂五肘等。
此中犯者.謂價量滿足乞時惡作得便本罪。
於非親想疑等.準上應說。
或現身相或 遣書等或時減量或乞經緯或取時根轉或出諂言或詐欺誑或現異相或苦言求 覓者.鹹得惡作。
無犯者.謂失奪等或他施衣或乞衣繢得小片物或乞小片他與大 注:
過量乞衣學處第七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六衆苾芻數被賊奪.因斯過分乞上下衣.事惱同前制斯 學處。
若復苾芻奪衣失衣燒衣吹衣漂衣從非親居士居士婦乞衣.彼多施衣苾芻若須應 受上下二衣.若過受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言施者謂重重施慇懃施真心施詐心施勝心施劣心施期心施隨順施不順施自 財施他財施共他施去時施還時施瞋心施喜心施慣習施不慣施現相施自言施 遣他施自手施.此等施相據施主心有斯差別.隨順施詐心施瞋心施乞得之時得 惡作罪.餘皆本罪。
言上下衣者有其二種.一苾芻上下衣.上者僧伽胝橫五肘豎三 肘.下者裙也橫五肘豎二肘.二俗人上下衣.上者長十一肘闊三肘.下者長七肘闊 二肘。
有雲下者謂裙及僧腳崎.上者謂三衣也。
******************** 若乞苾芻上下衣或乞俗人上下衣各依量得者無犯.若過量求者乞時得惡作.入 手犯捨墮。
若乞俗人上下衣縱少不足不應更乞.若更乞者得罪.若有盈長不須還 主。
若乞苾芻上下衣不足者應須更乞.若長應還.若不還者得捨墮罪。
知俗人許與衣就乞學處第八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鄔波難陀於俗人處強索衣價.施主俛仰情不得已買 物與之.
若復苾芻有非親居士居士婦共辦衣價當買如是清淨衣與某甲苾芻及時應用.此 苾芻先不受請因他告知便詣彼家作如是語.善哉仁者爲我所辦衣價可買如是清 淨衣及時與我爲好故.若得衣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言衣價者謂貝齒金銀.買者非乞得也.言如是衣者謂價直五迦利沙波拏乃至五 十迦利沙波拏或青色等或長五肘乃至五十肘.言清淨者謂非駝毛緂等由體不 堪爲衣用故.言及時者謂順苾芻須用之時或順苾芻開畜之時。
言先不受請者未 注:
若過量求乞時惡作.入手捨墮。
未近圓時已興方便.近圓之後方始獲財.準前應說。
無犯者.若從天等乞或乞縷繢及小帛片等無犯。
勸共作衣學處第九 若復苾芻有非親居士居士婦各辦衣價當買如是清淨衣與某甲苾芻.此苾芻先不 受請因他告知便詣彼家作如是語.善哉仁者爲我所辦衣價可共買如是清淨衣及 時與我爲好故.若得衣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此之學處緣罪同前.然由夫婦二人別出衣價欲各買上衣持施苾芻苾芻勸令合 作一衣.以此爲異。
過限索衣學處第十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王舍城大臣名勃裡沙哥羅.因有商客遂寄衣價與鄔 ******************** 波難陀.時鄔波難陀聞已往取持付餘人復從強索.彼人有事須赴衆集苾芻不許 遂卽取價相還.由去違時遂乖衆制被罰六十迦利沙波拏.取不淨財不護他意緻 生惱亂.
若復苾芻若王若大臣婆羅門居士等遣使爲苾芻送衣價.彼使持衣價至苾芻所白 言大德此物是某甲王大臣婆羅門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