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皆得惡作作法不成。
若得羯磨已 所有行法應可順行.雲何行法.所謂不應與他出家近圓及爲依止.不畜求寂.不應 差教授苾芻尼設先被差亦不應去.有犯苾芻不應詰問羯磨等事亦不應訶。
若有 二十法者所作羯磨不應爲解.何謂二十.謂於衆處不現恭勤身不輕利故.或於衆 處不生卑下不蠲傲慢故.或於出離不肯隨從不順治法故.或於衆邊不行恭敬乖 行敬法故.或於界中不求解放於罪無悔故.或仗王家.及斷事官.或依外道.及以別 人.不依於衆.著俗人衣.及外道服.幷依而住.不應行事而復行之.苾芻學處而不修 注:[一]勘有部百一羯磨.此句作不自臣罪.麗刻此句改作有犯不忠.
********************
習.或罵苾芻.或時瞋恚.或復訶叱.或令衆失利.或不欲同住.若有此二十法不應與
解。
爾時世尊作教勑已令聖者阿難陀共諸上座苾芻在於路中差具五法者往枳 吒山就彼詰責.與阿溼薄迦補捺伐蘇行污家者作驅擯羯磨.其同罪者半豆盧呬 得迦等中路聞已遂便逃向室羅筏城。
如法除罪時.彼二人後往逝多林見此事已 作如是言.我輩同罪有驅不驅知諸具夀隨自己情有瞋有欲。
時諸苾芻告彼二人 令其改悔.先別諫已後爲羯磨諫.由其受用[一]食[二]事故而行污家.由家慳[三]煩惱制斯學
處。
若復衆多苾芻於村落城邑住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衆見聞知行惡行亦衆見聞 知.諸苾芻應語彼苾芻言具夀汝等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衆見聞知行惡行亦衆 見聞知汝等可去不應住此.彼苾芻語諸苾芻言大德有愛恚怖癡有如是同罪苾芻 有驅者有不驅者.時諸苾芻語彼苾芻言具夀莫作是語諸大德有愛恚怖癡有如是 同罪苾芻有驅者有不驅者何以故諸苾芻無愛恚怖癡.汝等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 注:[一]原刻作鄙.今依卷二總標六十五事文改.
[二]原字下衍事字.今依麗刻刪.
[三]此字依麗刻加.
********************
亦衆見聞知行惡行亦衆見聞知具夀汝等應捨愛恚等言.諸苾芻如是諫時捨者善.
若不捨者應可再三慇懃正諫隨教應詰令捨是事.捨者善.若不捨者僧伽伐屍沙。
言村落等者巷陌街衢住處名爲村.村外遠家名爲落.君王都處名爲城邑。
言污家 者有其二事能污於家.一謂共住二謂受用.雲何共住.謂與女人同牀而坐一槃而 食同觴飲酒等.雲何受用.謂採華摘果等.雲何惡行.謂以麤惡法毀謗於他及戒見 等中說其毀已由依污家生衆罪故。
見謂眼識.聞謂耳識.知謂餘識.此顯見聞疑性。
汝可去者是驅逐言.有愛等者於不驅者雲有愛心於所驅者說有瞋恚.言有癡者 於污家輩不善分別合驅不驅.言有怖者於逃去者不敢治罰.不驅擯者謂是半豆 盧呬得迦等。
言汝等應捨愛等者謂是別人諫.言再三者衆以白四諫.但言愛等卽 得惡作.別人諫時違犯麤罪.初白及二羯磨違得三窣吐羅罪.第三竟[一]時便得衆教.
若秉法和別事並同前。
實有愛憎非愛憎想疑得窣吐羅罪.若作愛憎想者無犯.實非愛憎作此想疑便得 注:[一]原刻作持.今依麗刻改.
********************
衆教.若未作驅擯羯磨言愛等者得惡作罪由謗衆故.若於他人知無實事自生惡
念妄說前人作離間言得二墮罪。
惡性違諫學處第十三 佛在憍閃毗國.闡陀苾芻不忍他語違如法教.由[一]其惡性[二]受用法事求自在不忍煩
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惡性不受人語.諸苾芻於佛所說戒經中如法如律勸悔之時不受諫語言. 諸大德莫向我說少許若好若惡我亦不向諸大德說若好若惡.諸大德止莫勸我莫 論說我.諸苾芻語是苾芻言具夀汝莫不受諫語.諸苾芻於戒經中如法如律勸誨之 時應受諫語.具夀如法諫諸苾芻諸苾芻亦如法諫具夀.如是如來應正等覺佛聲聞 衆便得增長共相諫誨.具夀汝應捨此事.諸苾芻如是諫時捨者善.若不捨者應可再 三慇懃正諫隨教應詰令捨是事.捨者善.若不捨者僧伽伐屍沙。
惡性者稟性麤言不用他語.於佛所說者半月所說也.戒經中者謂佛世尊所制學 注:[一]此字依麗刻加.
[二]原刻此句作故遂生惱恨自損損他制斯學處.今依麗刻改.
********************
處.言如法者謂依實事見聞疑說.言如律者稱實而說與理相應出柔輭語也.言少
許者假令少言亦不許說.言好惡者謂利非利.言止者未說之言預相遮止.莫論說
我者謂情不忍可.言佛聲聞衆便得增長者由展轉相教世尊聖教得長久住世。
言 共相諫誨者謂欲諫時先求聽許然後方諫若他不許不應強詰.然詰問時不以天 眼見天耳聞.若他不憶應爲作憶念.憶時瞋忿應求聽許.若不許者棄莫與言.若仗 託有力者不應教授不共長淨安居隨意.卽於此日應一苾芻作如是白.我名某甲 遮彼苾芻某甲爲長淨等事.若此苾芻在衆中者不應對之而爲長淨及隨意等。
若 所犯罪有餘無餘無有定實而遮他者皆成非法。
若天眼天耳若聾盲無識隨黨非 堂在地居空等.或翻此四皆不成遮。
於所犯罪
若得羯磨已 所有行法應可順行.雲何行法.所謂不應與他出家近圓及爲依止.不畜求寂.不應 差教授苾芻尼設先被差亦不應去.有犯苾芻不應詰問羯磨等事亦不應訶。
若有 二十法者所作羯磨不應爲解.何謂二十.謂於衆處不現恭勤身不輕利故.或於衆 處不生卑下不蠲傲慢故.或於出離不肯隨從不順治法故.或於衆邊不行恭敬乖 行敬法故.或於界中不求解放於罪無悔故.或仗王家.及斷事官.或依外道.及以別 人.不依於衆.著俗人衣.及外道服.幷依而住.不應行事而復行之.苾芻學處而不修 注:
爾時世尊作教勑已令聖者阿難陀共諸上座苾芻在於路中差具五法者往枳 吒山就彼詰責.與阿溼薄迦補捺伐蘇行污家者作驅擯羯磨.其同罪者半豆盧呬 得迦等中路聞已遂便逃向室羅筏城。
如法除罪時.彼二人後往逝多林見此事已 作如是言.我輩同罪有驅不驅知諸具夀隨自己情有瞋有欲。
時諸苾芻告彼二人 令其改悔.先別諫已後爲羯磨諫.由其受用
若復衆多苾芻於村落城邑住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衆見聞知行惡行亦衆見聞 知.諸苾芻應語彼苾芻言具夀汝等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衆見聞知行惡行亦衆 見聞知汝等可去不應住此.彼苾芻語諸苾芻言大德有愛恚怖癡有如是同罪苾芻 有驅者有不驅者.時諸苾芻語彼苾芻言具夀莫作是語諸大德有愛恚怖癡有如是 同罪苾芻有驅者有不驅者何以故諸苾芻無愛恚怖癡.汝等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 注:
言村落等者巷陌街衢住處名爲村.村外遠家名爲落.君王都處名爲城邑。
言污家 者有其二事能污於家.一謂共住二謂受用.雲何共住.謂與女人同牀而坐一槃而 食同觴飲酒等.雲何受用.謂採華摘果等.雲何惡行.謂以麤惡法毀謗於他及戒見 等中說其毀已由依污家生衆罪故。
見謂眼識.聞謂耳識.知謂餘識.此顯見聞疑性。
汝可去者是驅逐言.有愛等者於不驅者雲有愛心於所驅者說有瞋恚.言有癡者 於污家輩不善分別合驅不驅.言有怖者於逃去者不敢治罰.不驅擯者謂是半豆 盧呬得迦等。
言汝等應捨愛等者謂是別人諫.言再三者衆以白四諫.但言愛等卽 得惡作.別人諫時違犯麤罪.初白及二羯磨違得三窣吐羅罪.第三竟
實有愛憎非愛憎想疑得窣吐羅罪.若作愛憎想者無犯.實非愛憎作此想疑便得 注:
惡性違諫學處第十三 佛在憍閃毗國.闡陀苾芻不忍他語違如法教.由
若復苾芻惡性不受人語.諸苾芻於佛所說戒經中如法如律勸悔之時不受諫語言. 諸大德莫向我說少許若好若惡我亦不向諸大德說若好若惡.諸大德止莫勸我莫 論說我.諸苾芻語是苾芻言具夀汝莫不受諫語.諸苾芻於戒經中如法如律勸誨之 時應受諫語.具夀如法諫諸苾芻諸苾芻亦如法諫具夀.如是如來應正等覺佛聲聞 衆便得增長共相諫誨.具夀汝應捨此事.諸苾芻如是諫時捨者善.若不捨者應可再 三慇懃正諫隨教應詰令捨是事.捨者善.若不捨者僧伽伐屍沙。
惡性者稟性麤言不用他語.於佛所說者半月所說也.戒經中者謂佛世尊所制學 注:
言 共相諫誨者謂欲諫時先求聽許然後方諫若他不許不應強詰.然詰問時不以天 眼見天耳聞.若他不憶應爲作憶念.憶時瞋忿應求聽許.若不許者棄莫與言.若仗 託有力者不應教授不共長淨安居隨意.卽於此日應一苾芻作如是白.我名某甲 遮彼苾芻某甲爲長淨等事.若此苾芻在衆中者不應對之而爲長淨及隨意等。
若 所犯罪有餘無餘無有定實而遮他者皆成非法。
若天眼天耳若聾盲無識隨黨非 堂在地居空等.或翻此四皆不成遮。
於所犯罪